《象婴儿一样学英语》
第30节

作者: 陆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同样,形容词变副词加的y也是英国人感到有必要新增一类用来修饰动词的词时,采取的一个手段。是先有了口语中加[ i]的这个行为,才有了后来文字中加y的出现的。
  再如He is doing the homework 中的“he is” 和 He has finished the homework 中的“he has”,在口语中都简化为hes ,s 的语音为 [ s],没有任何区别。所以,在英国人的口语中,he的“现在进行时”和“现在完成时”的形态是完全一样的。所以对他们来说,说到这两种时态的时候,前面的变化仅仅是在语音中加了个[ s ],就这么简单,象多喘了一口气一样。首先他们不怕混,因为后面的“doing ”和“finished”本身就具有区别时态的作用,所以前面一样都是[ s ]也没什么——重点是,对于他们来说表现这两种时态仅仅是口里多喘了一口气而已。

  [ d ]也是一样,would 和had 在口语中都简化成[ d ],也就是说英国人想说“过去将来时”和“过去完成时”的时候,在句子的前半部分只要把舌头多动一下发出一个[ d ]就行了。
  那么在语言的创始之初,为了表达这些时态,到底口语中是先有两个“缩略”的音[ s][ d ],还是先有四个“完整”的[ is][ hæs][ wud][ hæd]这四种音呢,到底谁先谁后?“完整”有没有可能是对口语中的形式在书面语中的扩展?这我没有考证,不过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英国人的口语中,表现这四种时态的思维已经完全对应到加某一个音这种简单的行为上。——语音的问题只能靠语音自己解决,要么增,要么减,要么变。

  如此看来,连时态这个对我们中国人来说非常复杂的问题,对英国人来说也只是加上小小的一个音而已。
  因此,在形成单词的语音之后,单词的组合变化规律,所有的语法规则,对于英国人都只是对应一种语音的变化而已,这可以称之为“英语语法的语音思维”。
  比如,复数S,无非就是说完名词之后再多吐一口气[ s],至于为什么是[ s]而不是别的什么音,这个就不得而知了,也许是发[ s]最轻松,数东西数累了发这个音省劲。
  所有改变词性的词缀,tion、 ious、 ex、 ment……在我们“看”来是一些字母,在英国人“听”来只是一些音,而为什么某些词固定跟某些连缀的音,也许都有各自的机缘巧合吧。
  大家可以试一试,把所有的语法规则转化成各种语音记忆,这样,你脑子中的只言片语就能连成线,织成布,而使用的所有材料全部都来自语音本身。语法是对语音规律的总结,对于某一种语言来说,用这样的语音规律来说才习惯和舒服,所以说母语的人只要稍稍留意,就不会说不合语法的话,因为只要他舒服了,就是合语法的。这就好比说对鳄鱼定义:“两栖类、蛋生、爬行、吃肉、用肺呼吸、有鳞甲。”鳄鱼首先是鳄鱼,然后才有这些定义,鳄鱼不会怕自己不符合这个定义的哪一项就不是鳄鱼了——哪一天一只鳄鱼在水里时间太长了,心想,赶紧得上岸呆一会儿,不然我就不符合“两栖动物”这一条了……

  最后这个例子有点说远了,纯属放松。
  日期:2010-12-08 23:12:10
  语音中的几个细节
  有时候,对于识别语音起到重要作用的倒不是语音本身,而是附加与其上的一些东西。在汉语来说,就是四声。如果话说得含糊一点,但四声准确,语言就仍可以识别。大家可以随便找些词试试,一个词里换一个声调相同但略有不同的字,仍可以当原词识别,可是换一个同音的但声调不同的字,就不太好听懂了。语言学家的结论是,四声在汉语口语中具有更为重要的区别作用。

  英语中类似的其一就是重音。因为是多音节,所以英语中的重音就比较复杂,重音稍稍错一点,在熟悉原有重音位置的英美人听起来就大相径庭。我有一个时候要和美国的一个网站经常打电话(就与前面说到的那个“华盛顿的小杂货铺”有关啦),期间要说到“gift-card”这个词,我习惯性地把重音放到gift上,可是对方似乎怎么也听不懂,直到我把重音放到card上,美国客服才听懂了。我们中国人对于英语中的重音不太敏感,对于那个重音符号“”在上和在下到底该如何分配重音不太熟悉,所以读起来就有点平铺直叙,没有起到重音应有的识别语言的作用。

  其二也就是声调了。英语其实也是有声调的,但相对来说也只有一个“升上去”的调。任何单词都可以用升调,只要它处于该升的时候——比如:疑问、强调、兴奋等等,句末可以,句中也可以。一般来说,升调的词都是强调的词,所以升调的地方一般都是重音的。所以升调和重音一起,构成了英语中的抑扬顿挫的“骨感”,使英语富于变化,便于识别。我们中国人说汉语四声高低有致,说英语却倾向于不用升调——起码这是我自己的毛病,因此,说出的英语反而是太平淡,缺少立体感。我有时候好象本能觉得说升调有点太“洋里洋气”,太做作。其实它本身也是起到区别语义的作用的了。

  连读,对于中国人的困扰也比较大。本来对词就不太熟呢,现在有的词又和前一个词的辅音结尾连起来了,几乎形成了一个新词。其实,连读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说话流畅了,你可以试试,如果非要把前后音分得很开,舌头倒费劲了。当然,英国人连读的时候,他们的英语智慧就起作用了,如果连读造成了与其它词的相混和歧义,他们一定不会连读。我们之所以能把连读当另外一个词,是因为我们不知道那个音上其实并没有词——说得有点绕嘴了。

  语速。我曾经跟一个美国外教交流,我说“你们美国人说话语速实在是太快了。”他说:“我开始也觉得西班牙语语速快,可是学了几年后发现也不是很快,应该是熟悉后就好了吧。”其实要说到语速,英国人比美国人更快。有一次听一个英国小伙子说话,他有一个口头禅,很爱说,听起来是“osly”这么一个音,他连嘴唇都不太张,很轻巧地就发出来。直到最后我才意识到他说的是“obviously”——“很明显”,中间的音省略得也太厉害了!这个词要我们中国人说时间得比他长好几倍,因为我们怕说轻巧了人家听不懂。其实“osly”这个音上并没有其它词,所以他敢偷工减料。单词有缩写,音当然也可以缩了。你向英国人走得再近一点,你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增强之后,你听英语就会觉得它的速度降下来了,甚至你会跑赢它,到它的前面等它,预期下一个将会出现什么词。这时,你就知道,不是它越来越慢,而是你越来越快了……

  日期:2010-12-09 23:55:14
  一台DVD进门,顶得上一打英语老师
  要说学英语的环境,现在比从前好得太多了。我觉得在我学英语的过程中,进步最大的阶段,看DVD要算一个了。
  我之前也曾有相当长的一个时间有Star Movies频道可看,因为身处高校中嘛,名义上要给外教提供英语电视节目。后来搬出校园时最割舍不下的,就是这个Star Movies,可是很快,DVD就问世了。
  DVD还要更胜一筹,因为DVD除了可以无限制重看以外,它最大的好处,就是有英文字幕可以选,这下子,终于明白老外们有一些话到底说的是哪些词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