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寻迷——我所遇到的千年不死的神仙和菩萨》
第28节作者:
_地儿_ 四合院小且简陋,墙角爬满爬山虎,屋子倒亮堂,堂屋一角立了一尊白色的一人高的观音像。我去时,他们正准备吃饭。老师把紫的葡萄,红黄的橘子放在观音菩萨手中,然后问我吃饭没。我两手空空地去拜访,觉得很不好意思,就说吃过了。老师瞄了我一眼,笑了,说,说假话不带打草稿。来,吃完饭再说。
女主人端来了饭,白米饭,绿青菜,热气腾腾,我就跟着蹭饭了。
饭间,我跟菩提老师谈起了我的近况,老师说,你不用说,你的一切我都知道。还是在郑州时的那一句。
老师略胖,正值年富力强时,饭量却小。大概是神足不思食吧,只吃了一小碗米饭,就放下了碗,劝我吃。
饭后,老师问我见到新出的书没。我嘴上说,没有,回去买一本。心里却担心买不到,心想,老师要能送我一本,给我签个名字该多好啊。刚一动念,老师就进了里屋。半晌,拿了一本他新出的书走了出来,翻开一看,扉页上题了几个字:梵歌留念。菩提。
神了,我心想。他好像知道我的心思似的。老师看着我笑了,说,下午有几个老朋友约好了,让我明天和他一起去看龙舟赛。并问住在哪里,叮咛回去后好好修行。
于是,我就告辞了,约定,第二天一早见。
日期:2011-5-19 21:17:00
走到门口,忽然见两个男子迎面走来,一个很清瘦、戴着眼镜,很憔悴的样子,拿着一个黑色的公文包,另外一个略胖,红光满面,拿着一张图谱,彩绘着一个奇怪的图案,从头到足,沿中线画着七个大圈圈。见面就说,菩提老师,我给您带来了六字大明咒字与人体各部位的关系,我们研究一下。
菩提老师热情地把他们迎进门去。很熟稔的样子。
后来我才知道,略胖的是一位科学工作者,在和菩提老师合作研究佛教功法中的意念与物质的关系。这是一项很有前景的工作,当时被钱学森、张震寰寄等人予了很大期望,认为是中国科技最有希望取得世界领先地位的一个突破口,因为中国几千年来,沉淀了大量的资料,培养了大量这方面的实修人才。可惜,后来,国内风云突变,这项工作大多终止了,据说是触及了唯物主义的底线,即意念到底是不是物质问题,当时有人提出了一个大唯物的理论,把意念也归于物质,只是很细微的物质。其实这只是一个科学方面的课题,国外的量子力学的研究者,正在呕心沥血地研究。马克思临终前说,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告诫后人,要不断发展理论。
遗憾的是,没有脑袋的教条人士太多了,这也是中国一直不能出大师的原因之一,挥刀自宫的岳不群太多了,不仅自宫,还喜欢阉割别人,太监和武大郎开店思想——严新无奈,去了海外,在和美国的科研机构继续这项研究。张震寰去世时,严新回来吊唁,痛哭流涕。据说严新的确是道家修行的高人之一,他的一位师父,是明朝道士,至今还在山中隐居。他只是奉师命出来弘法而已。严新及他的师父还与我的一位师爷还有些涵缘,后边会讲到。当然,这些您可以当成八卦听听就行。
日期:2011-5-19 23:31:00
那位清瘦的中年人,给我的印象很深。后来我才知道,他是一位国内很有名气的作家,写了大量的气功方面的文学作品。后来,也被批判了。一段时间,他很落寞,处境不佳,谨言危行。见他郁郁寡欢的样子,我曾在他的博客信箱里留言,感谢他的著作启迪了我对人生和宇宙奥秘的深思,走上了修行之路。表示吃水不忘打井人,意在安慰他。他竟然很激动,公开回复说,感谢一些读者朋友,你们给了我温暖。
当作家不容易。很呕心沥血的一件事情,直到后来我也成了一名作家,我才深深的理解到。作家并非科学工作者,他们眼中的事实,就是凭着良知,见到即记录,和新闻工作者一样。因此,在对光怪陆离的社会进程的记录中,难免会有些小小的失误,但不能因此抹杀一个人的良知,更不能代表他就是愚昧。因为事实的鉴别和奥秘的揭开,是一代代科学家的事情。可惜,因言废人、因人废言,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丑陋德行,并成为打击同类的秘密武器——翻云覆雨等闲间的权术。不亦悲乎。
很多人,号称反伪斗士,其实浅薄得可怜,缺乏基本的胸怀天地,包罗万象,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而是拿着现有的标尺,量来量去,漠视一些陌生的暂时未被认知的领域,成为帽子工厂——这是傲慢和偏见、智慧不够的表现。
我对这类人极其反感。一次深夜,挂着QQ,在伏案写作,正在文思泉涌之时,忽然一位陌生的读者上线,要求加我为好友。我随手加了,因为我是一个比较不会拒绝人的人,然后就继续接着写。
这时,那位陌生人晃啊晃,不停地晃动窗口,晃得我头晕。只好停下笔,问他,先生,你有事吗?
日期:2011-5-19 23:40:00
此人很不把自己当外人,说,你写的是事实吗?
我说,怎么了?他说,佛曰,如何如何。
我见来了一个小小的傲慢的打着佛陀的幌子的道德法官,只好说,先生,对不起,我不是佛教徒。赫,他更来劲了,说,不是佛教徒,却写这些东西,你不怕地狱吗?
我说,难道我写的违背了佛陀的教诲了吗?
见他依然在起劲地说,所有的文思都被打乱,我平生第一次直接把他给删了。心想,一点礼貌都不懂,还学佛呢。用文学手法,表现天地奥秘和良知,有错吗?没错,历代很多人,包括马鸣菩萨都这样做。马鸣菩萨的一本诗歌,曾让半个国家的人都学佛。国王不得不和他商量,让他悠着点。至今,马来西亚还专门设有马鸣菩萨文学奖。真是一碗野猪肉,吓走一群游神野鬼。
我想,即使在世间其它领域,您见到一个陌生人,想占用人家的时间,来和人家研讨,还要讲究礼貌,更何况以谦德和自净其意为旗帜的佛教修行领域呢?怎么上来就是一大通说教呢?《金刚经》如何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承认一切宗教主、修行者,都有正确的一面,差别只在于对真理的见解的深浅,因此,普贤大愿开头便是礼敬十方一切佛——包括未成就的佛,众生;菩萨戒规定要尊重一切众生,要法门无量誓愿学,菩萨要精通五明,医药、技艺、文学、佛法、逻辑等等,这样才能帮助世人。那是多么伟岸的胸怀!可惜,世间很多学佛人,自称佛子,却傲慢无礼,除了自己学的法门和本法门的区区几本经典,肆意攻击其他佛教经典包括其他佛学门派,更别说其它世间学说了。博大精深的佛学被后人弄得小里小气,好像成了杜门称王、为我顿尊的夜郎自大派了。譬如说佛教没有气功之说啦,云云。是的,气功过去的确没有这个名词,但它的内核,还是早就有的。譬如佛陀教他的儿子罗睺罗修的安般法,就是典型的气功。即使他真的没有,您学一点,明白其中的足与不足之处,然后用于引导这类人走向佛法,不也是挺好吗?
一碗野猪肉,吓走一群游神野鬼。是一位古代禅师说的,大概他也被一群不读书修行,却整日喋喋不休的人弄烦了,说,我要吃肉。结果那帮人一听,啊,禅师不持戒,还算什么高人,于是乎鸟兽散,留下禅师一个人安享白云清风,偷着笑。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