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寻迷——我所遇到的千年不死的神仙和菩萨》
第31节作者:
_地儿_ 忽然想起了父亲讲的故事。一年,从卫校放假回家时,我给父亲带了几个信阳特产的栗子面小馒头,很小,一口能吃两个。信阳山水多,蜿蜒绵长的大别山上不少栗子树,还有连片的苦栗子树,苦栗子果实长得小,跟石头似的,不能吃。但真正的栗子树,果实很好吃,蒸熟了,面、甜。产量却低,一般人不舍得做馒头吃,这是山区的同学专门给我带的,我没舍得吃,拿回了家中。
栗子面馒头很黑,外表像吃着烧心的红薯面馍,但吃起来很美味,一如《巴黎圣母院》里丑陋却内心极美的敲钟人。父亲捧着栗子面馒头,笑了。说:这是稀罕物。你有个叔伯爷,好中医。走到信阳地界时,路上救了一个昏迷的人,是当地一家老财的儿子。后来,老财和你的叔伯爷成了好朋友,每次路过信阳,都给他弄很多当地的特产,如信阳毛尖、糍粑等,让他捎回家。一年,栗子熟的时候,人家见他轻易不去,没敢用长工,怕长工偷,而是专门让家人连夜磨了点栗子面,给他蒸了一筐小馒头,临走,很金贵地让他带上,说回去让嫂子和孩子们尝尝。那时的人厚道,不自夸,信奉大恩不言报。你叔伯爷骑着驴,走到半道,心想,看看他给我准备的啥好东西。打开一看,黑乎乎地,以为是红薯面馍,自己笑了,说,以为是啥稀罕物呢,原来是这东西,信阳还真是穷人恶水,这都成了宝贝,喂驴还差不多。
见驴饿了,他一路走一路喂。快到家门口时,他的干粮吃完了,有些饿,就拿起剩下的一个尝尝,一尝,味美可口,回味无穷,再想吃,翻翻袋子,没了。后来,得知是栗子面馍,后悔死了。
再去那家,不好意思张嘴要,自己在路旁的小干店里,买了几个,很贵,不舍得吃,心想,回去让老婆孩子尝尝。结果,回去后,一尝就吐了,原来是苦栗子面做的。他气得大骂:真的是车船店脚衙,无罪也该杀.!在当地传为奇谈。
这人间的事啊,真真假假还真说不清。父亲呵呵地笑了。
夜半,窗外的风呼呼地吹动树木,我却睡不着觉。深深地思考着,我所求的是真栗子面馍呢,还是苦栗子面馍呢?气功、佛法,是人们所说的迷信,还是真的另有道理?为什么那么一个小小的咒语,能有那么奇妙的效果?它的原理在哪里?它是如何作用于人的,作用于天地的?难道我所见的都是暗示所致的幻觉?
谁能告诉我?没人,只有窗外的稀疏的星,还有呼呼走动的风。
日期:2011-5-21 16:25:00
前文已经说过,我是学自然科学的。加上从小学的是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来自物质,已经成为潜移默化的思想。从来没有接触过其他学说,因此,总在那个圈子里转,像在圈里长大的羊,像庄子笔下的河伯,骤然告诉你天边还有大海和高山,就会不信。在佛经里,这叫所知障。据说,知识分子的所知障最厉害,自己辛苦积累的知识好像一堵越垒越高的墙,把自己给困住了。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所以,古今中外,聪明的知识分子,都会想法跳出这种无形的墙。
高明的哲学家和科学家用的是怀疑一切,包括自我,儒家用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佛教的最高心法,如禅宗用的是心空无我,把一切都放下,认为一切都是真心显现的障碍,浮云不除,智慧不显。各有其妙。他们的共同之处,都提倡用自己的智慧,去实践、发现真哩、印证真哩。释迦牟尼佛涅槃前告诉弟子,你们不必勉强说服自己相信我,但你们可以用实修,来验证我说的道理。儒家提倡的致知格物、哲学家提倡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科学家提倡的,永远保持好奇的心,寻找真哩所在(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o,本意就是求知,科学最早的中文翻译就是致知),都是同一道理。所以,爱因斯坦说:
“如果有任何能够应对现代科学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未来的宗教将是宇宙的宗教。它应当超越个人化的神,避免教条和神学,涵盖自然和精神两方面。它的根基,……是在把所有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作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来经历时得到的体验。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种宗教。”
恩格斯说:“辩证的思想只有对于人才是可能的,并且只对于相对高级发展阶段的人(佛教徒和希腊人)才是可能的。”
章太炎说:“佛法本来不是宗教……一切大乘的目的,无非是断所知障,成就一切智者,分明是求智者的意思,断不是建立一个宗教,劝人信仰。”
印度现代哲学家、科学家拉达克里希南博士说:“佛陀最显著的地方是:他几乎是唯一把冷静而科学的头脑和热情而慈爱的心集于一身的人。当今世界越来越需要佛陀,因为他是唯一能代表人性良知的人。”
德国马克斯•米勒说:“那众多神奇般的神话和传说的背后,我感到曾经有过这样一个人,一个清楚易见,纯朴诚实,默默为光明而奋斗的活生生的人,而非虚无飘渺的神祇。作为一位真实的人,他以那独到的思想广施普教、启迪人类。他的言教与我们现代许多杰出思想极为吻合,他告诫人类,生活中一切痛苦和不满足皆源于自私。”……
印度政治家,印度独立后第一任首相贾•尼赫鲁说:“佛陀与凡夫的差别就好比智者与愚者之间的差别那样。”“如果问电子的位置是否不变?我们肯定会说:“不”;如果问电子的位置是否随时间而改变?我们肯定会说:“不”;如果问电子是否运动?我们肯定会说:“不”;当有人询问佛陀有关人死后的灵魂问题时,佛也同样,给以否定的回答。但这些不是十七、十八世纪传统科学所通晓的回答方式。”
美国理论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说:我们钦佩佛陀的明智而合理的思想。 每当我们阅读佛经的时候,我们就会被佛陀的明智而合理的思想所打动,他把伦理道德(戒)置于首位——正见或合理的见解。他尽力为人们刷净了所有那些妨得扰乱他们视野和命运的陈词滥调。
但我那时什么也没有,方方面面都是半瓶子醋,既被”宗教是麻丨醉丨人民的鸦片”这一我能读到的唯一的结论,在十八世纪得出的已经被用成陈词滥调的知识所束缚,又习惯地站在地球人类感官及简陋的器具观察所得出的人本化的不全面的体验上,不具备宇宙意识,所以,怀疑的迷雾时时飘来,如同乌云时时漫过的田野,一会儿明,一会儿暗。如同很多当下很多学佛人,迷迷糊糊,茫然无措。
日期:2011-5-21 17:26:00
赶到老师住处时,老师已经整装待发了。坐的是一位商人的座驾,同行者二三人,都是知识分子模样。老师一见我就笑了,招手说:“梵歌,快点,我就说你马上要到嘛!”
我满脸通红。
开车的商人对菩提老师说:“我服了你,愿赌服输,中午我请客。”
原来他们在打赌我十分钟内是否会赶到。结果商人输了。老师高兴得像孩子一样,说:“那是自然喽,大家都一起去啊,全当他布施了。”接着风趣地说:“我们车上坐的那几位可都是未来的大菩萨,算你提前烧香了,我就做一回知客僧吧,先结个善缘。”他双手合十,捏着嗓子道:“施主,请布施!”
大家都笑了。笑声中,我们一起出发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