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新人制胜手册:决战试用期》
第6节作者:
文坛太守 就在演讲开始前,金志平刚一跨进阶梯教室的大门,灵泠就不让人察觉地去了同楼道的某一间办公室。
然后,这个中年男子就站在这,倾听抑或是偷听金志平的演讲。
这个人,是北方工商大学“首都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研究指导中心”的主任。
在金志平演讲到高丨潮丨处,中年男子掏出了手机,一阵操作,在屏幕上现出一行文字:
“校长:这么晚,打扰您休息了。但我很激动——我们创业所终于可以有一位能真正指导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的客座教授了。期待明日向您当面汇报。裘自省。”
裘自省仔细地校对了一下每个文字与标点,未发现什么不妥,用力地按下发送键。
然后,他大跨步地走出了教学楼。
在另一个角落,《青年报》的记者郁结一直未歇下他的纸笔和摄像、录音器材。
金志平自己也未料到,第二天的《青年报》的“青年先锋”版,头条赫然是他的压题大照片,那面情可谓意气风发,风流倜傥——当然按照雪离的评价,那是龇牙咧嘴、嘻皮笑脸——成了头条新闻。
在文章的下面,还有一张大照片,用广角镜头拍摄的。
金志平正在为大学生签名赠送《超薄型企业管理》小册子。
学生们积极踊跃,金志平热情慷慨。
这条新闻的标题不简单。
怎么不简单?
光标题就用不同字体和字号分成了三个层次:
生死、爱情、财富,哪个最重要?
青年企业家、演讲家金志平在大学校园作人生报告被火热追捧
大学生创业与就业亟需真正有实践经验的指路人
演讲家?——演讲家!
在第二天的早上,雪离和金志平上班时一碰面,看到报纸,不约而同,相视一笑。
第二天,裘自省亲自登门拜访,代表校方发出邀请。
金志平,由此成为“首都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研究指导中心”的第一位客座教授。
日期:2010-11-08 18:31:46
第五章:金志平教授的第一位客户
在北方工商大学的一间豪华小教室里,端坐着近三十名神情严肃的大学生。还有三四位中年人在旁边,认真记笔记。
讲台上,金志平很有激情地授课。
黑板上,遒劲有力地书写着《超薄型企业管理》几个大字。
就坐的人一眼能认出,这是金志平的手迹,也就是粉笔字。
这三十名学生,主要来自北方工商大学大四本科生以及个别硕士研究生,都有强烈的创业欲望。也有几名来自外校的,找到裘自省,终于也争取到了参加金志平关于创业研修班的资格。
灵泠,是这个班的班长。
金志平的声音悦耳,充满磁性,很有感染力。
“同学们,我先来讲解《超薄型企业管理》的第一章:超薄型企业的特点与问题。
“严格来说,超薄型企业主要是指2—20人之间的团队。
“这种团队有其自身的特点。只有抓住本质,才能理清思路,才能有的放矢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个特点:人越少越难管理。
“为什么说人越少越难管理呢?这倒不是因为“物以稀为贵”,而是基于以下四点得出的判断。
“首先,各种利益不易平衡。
“我们知道,在一个人少的团队,分工不可能像大团队那样十分明确与细化。小企业的员工,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是极常见甚至是必须的。
“比如说,一般企业都有出纳。按理出纳就只负责管好现金账即可。可人少的企业不然,当大家都在忙,电话响了你接不接听,来客户了你接待不接待?
“由于人少事不一定少,所以要求每人都是多面手。一般人总是付出必思回报,付出必有回报。在小企业,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付出得再多而回报却相对固定,于是不平衡的心理自然滋生起来。
“相反,在一个上百人甚至上千人的大公司,出纳就是出纳,而且即使是出纳也会有数名甚至数十名;前台小姐只管接待,销售人员只管卖货;行政人员只管考勤考核……各司其职,倒是职责分明、忙而不乱。
“其次,很容易一边倒。
“假如一个公司只有四五名雇员,可能会出现其中有三四名雇员的脾性、专长、价值取向甚至生活阅历都相似的情况。
“我就曾经有过十分深刻的教训——当公司业务扩展之后,我拟在原有8名职员的基础上再招入4名新鲜血液。
“我们这个团队人员不多,开朗活泼型与沉静内向型大抵各为4名。没想到新招来的员工全部属于沉默寡言型,一到开会这些新人谁都低垂脑袋,一声不吭。
“本来那4名很活泼的准备抒发己见,一见大多数人沉默便也加入了沉默的大多数。
“还有一种情况,人少有时容易在判断取舍上出现一边倒的情况。
“许久以前,‘十一’黄金周,我们拟办一个培训班。在业务探讨会上,6名员工,只有1名员工表示全力以赴,其他5名员工都满脸难色。原来,他(她)们早就与女友男友商量好外出游玩。如果按举手表决的形式来决定这个班是否办下去,那么一定会以失败而告终。在此情况下,一个很有市场潜力的培训班就如此半途而废了。
“试想:如果公司有20人,30人甚至50人,100人?不可能所有人都必须在“十一”与朋友共度假日吧?实行轮休的方式就可以把培训班办起来……
“第二个特点……”
金志平分析得鞭辟入里,学生们聆听得严肃认真。
金志平最后说:
日期:2010-11-08 18:33:25
“以上是我通过10年多来的创业经验,得来的对超薄型企业特点的总结分析。挂一漏万,在所难免。主要是拿出我的见解,和大家一起研究讨论——研修研修,就是要一边研究,一边修正嘛!”
说是研修班,和正规的大学教授讲课别无二致。也是40分钟左右一堂课,中间休息10分钟。
课间,灵泠递上一张小纸片,上面有粗笨但有力的几个字:
“马明明求见!”
金志平脸上表情略有放松,在纸片下方书写道:
“放学后‘天下同学’会所,边吃边谈。”
然后,接着上课。
北方工商大学临近中关村,“天下同学”会所和校园只有一墙之隔。
马明明眼疾手快,在“天下同学”订了个小包间,刚好够坐四五人。
金志平夹着包,沉稳而有力地一推包间房门,踏步进去。
人一进屋,就看见了马心心那缕长发。在风的拂动下,长发被向后甩了四五厘米, 然后又缓缓地叶落归根,复又盖在了马心心的右眼角。
金志平目光犀利,看出了这个女孩的颇有心眼和小小计谋:
在她右额有一块一分钱硬币大小的胎记,颜色比正常皮肤稍深一些。
这一小缕长发,无关痛痒,聊有情趣;看似不经意,或是小品位;它的使命,实则是为了遮挡女主人美貌之下的微小瑕疵。
灵泠跟在后,也很大方地落座。
“金总,您好!”马明明躬身上迎,刚刚还有几分的自信,竟几乎全被淹没在了金志平的气场之中。
这个男人眼睛好亮!
金志平目光中,有些许忧郁,有一丝审视,但更多的是坚毅,和阅人无数后的深邃的穿透力与杀伤力。
马心心一闪念,那硬币大小的胎记,在秀发里面不为人知地痒了一下。
“这位是我妹妹,马心心。”
马明明曾是金志平手下员工,今次再见老板,心情略有些复杂。但毕竟也是奔三男人,稍一调整,很轻松地将马心心在太目集团的笔试、面试,现又进入了复试,等等诸多状况,重又做了详细介绍。
“服务员,拿菜谱来!”马明明未免有些虚张声势,但在大家看来正是心态端正,铁定了今晚要请客的表现。
金志平微微一笑:看来这马心心是我当教授以来,第一个客户。
虽然付酬方式不是现金或支票,但一顿美餐,何尝不是尊师重教的传统手段——孔子当年,授课一场,收腌鹅一只。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