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江湖,别死得太冤枉:职场二十四笑》
第15节作者:
郑太守 或许是有人眼红孟希她们的生意奇好(因为《别告诉我你会写作文》丛书是“经典教文”机构独家销售,因此家长只能在此抢购),经人举报,组委会保卫处一位队长带了三名保安赶了过来。
那位队长,身高足有一米九,身强体硕,满腹横肉,整个造型酷似周星驰电影《唐伯虎点秋香》里的武状元。
“谁的书啊!这是谁的书啊!”“武状元”扯着嗓子喊。
孟希和两位小姑娘,猛然遭此惊吓,都闭口无言,呆若木鸡。
许久,小红才反应过来,弱弱地应了一句“这是我们的书……”,但为时已晚,“武状元”似已应验了自己的判断,高声喝道:
“你们这是卖盗版书的!全拉走!”
队长一声令下,三个保安忙不迭动手。
一共三个摊位,约有6000本新书,就被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给拉走了。
孟希当时就站在边上,面对这种场景,大脑顿时一片空白,说不出一句话来,更别说挺身阻止。
还是小慧多少有些胆子,也有一定的参会经验,她冲上去,试图不让保安把书拉走。
那高个子队长,很严厉地一瞪眼:
“别拦着!你们要是正版书,就得拿出印刷和销售许可证来。再闹下去,就把你们全部抓起来!”
小慧一惊,也只好闪身让开。
三个女孩,都躲在公园一侧的小树林里,暗自抹泪。
“孟姐,这可咋办呢!码洋18万块钱呢!”
“孟姐,赶紧给老板打个电话。要不,咱们去组委会求情,解释清楚吧!”
孟希一时乱了分寸。
她也是泪水止不住地涌出来。既是委屈,又是惊恐。
但她还是做了一个决定:今天就先放一放,明天再给老板汇报。现在去组委会碰碰运气,说不定,还有奇迹出现呢!
日期:2011-03-13 09:34:45
鼓足了巨大勇气,孟希和两位小女孩终于敲开了组委会的办公室房门。
一位中年男子,貌似这里的头。
他眯缝着双眼,听完孟希的自辩,态度倒不是太差,而是一句:“回去吧,明天再说。”轻描淡写就把她们仨给打发了。
那只好等明天了!
第二天,孟希和小慧小红,仍如以前一样,上午九点来到书市。会合后,三人再次鼓足勇气,心怀忐忑,去敲开了组委会办公室房门。
“销售许可证,带来了吗?”
“这个……没有……”
“那怎么证明你们不是卖盗版的呢?卖盗版书,而且数额这么巨大,我们组委会完全可以抓人的。”那位貌似是负责人的中年人又道:
“先回去吧。把证明拿来再说。”
三个人泪水都又快出来了。但无法,只得又返回小树林,差不多要抱头痛哭一场。
还是小慧果断一些,她提醒孟希道:
“孟姐,必须要给老板打个电话汇报一下了。明天就是书市最后一天,错过了生意太可惜了。而且,这批书可是码洋18万啊!真要是扣了,咱们三个可是要吃不了兜着走啊!”
孟希还在犹豫。小红也清醒过来,催促她。
无奈,孟希只得面对现实,向李总电话汇报:
“李总吗?我是孟希……书,6000本,全被扣了!对啊,我们交涉过好几次了,他们非说是盗版书……组委会还要来抓人!”
从书被扣,到老板李总得知此情况,已经差不多快24个小时过去了。
日期:2011-03-13 11:12:12
李总从外地坐飞机赶回来,已是书市第10天的中午。
他饭都未赶上吃一口,就急急忙忙赶到地坛公园。
找到组委会,递上印刷与销售许可证,书如数拉回,仍可以摆摊叫卖。
一切,仅仅是个误会。
可是,当孟希她们把6000本书拉出来时,有些性急的摊主已在着手撤摊了。
书市最后一天,下午的场面无比混乱,一副曲终人散、难忘今宵的景象。
赶紧甩吧!毕竟时间不等人,一行人嗓子喊得充了血,也才卖了二三百本。
组委会的大喇叭响起:要闭市了。
李总一言不发,未对此事做任何评论,更未批评任何一个人。
但那张脸,却是无比的难看。根本就是一副被摔得完全变了形的老式手机的模样。
可想而知,孟希这个销售经理是干不下去了。
领了这个月的6000元月薪,孟希就再未和李总以及小慧小红见过面。
【主编的絮絮叨叨】
金志平:
灵泠,你能否谈一谈你心目中的孟希,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灵泠:
可以啊,老板。这位孟希吧,其实我认为她身上正面的东西多于负面的——比如她敬业,比如她努力,比如她聪明……
日期:2011-03-14 11:17:03
金志平:
谈负面的。如果一个人已是完人了,也就无须再进入到我们《职场丛林》杂志,成为一个案例的主角了。我们这个栏目,可不是以表扬为主旨的。
灵泠:
老板就是老板,深刻,看问题一针见血。这位孟希女士,要说她最大的问题,就是她在改行这件事上认识不足,或者说是认识上有太大偏差。您说对吗?
金志平:
对!灵泠的进步真是太大了,能看透问题的关键所在了。
我从来都强调,改行这件事,必须要慎之又慎。也就是说,除非是相关联的行业,否则一个人从一个行业进入另一个行业,就是一个新手,就是一只菜鸟,必须做好从头开始、犯低级错误的准备,而不能以自己在过去行业的成功作为托大的依据,从而盲目自信。
灵泠:
这个我明白了。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其实孟希能够在电视台里成为一名骨干,可见她的能力与水平都还是不错的。但是跳槽之后改行,由编导改为销售,可谓“隔行如隔山”,以前的一切,都相当于已经归零,需要从头再来。
从新手做起,其实风险也是较大的。以前的知识与经验不能照搬,甚至连参考的作用都有限,当然也就很难一跃成为新的行业的佼佼者了。
<
日期:2011-03-14 11:29:35
金志平:
分析得非常到位!
讲到跳槽改行之后,孟希由一个熟手或高手,变成了新手与嫩手的话题,还可以横向去思考一番。
首先,就是理论与实践相联结的问题。
她其实还是非常聪明的。在去李总处面试前,看了许多关于销售方面的书籍,这叫做理论上的准备。但如果仅有这种理论准备,而无实践上的经历,那也就只能说是纸上谈兵了。
所以说,理论与实践必须相结合,才能胜任某项具有相当挑战性的工作。
其次是关于个人薪酬要求的问题。
李总给了孟希两个选择,当然也只能二选一:
要么月薪制,每月六千元;要么年薪制,每月两千元。
乍一看,这六千元和两千元确实相差甚多。可孟希忽略了一点:权利意味着责任,得到意味着付出。
特别是作为对于图书销售这一行的刚入门者,更应带着认真学习、从零做起、不求高薪、重在积累的心态,选择年薪制可能更好些。
灵泠,试想你是老板李总,当你付出六千月薪给孟希时,她哪怕一个月未能有所成就,你就倍感失望了——六千元,放在谁身上都不是一个小数了。
假使一个月只给她支付两千元呢?
按倍数计算,你可以容忍她有三个月未做任何业绩。
所以,高薪也是一柄双刃剑。
关键还是应清醒认识、分析、判断,而不是只求一时利益,最终却绊倒在短视的石头上。
灵泠:
那怎么看待孟希在“经典教文”的失败?是她的能力或是潜力不足吗?
日期:2011-03-14 11:53:11
金志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