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走向失范和失序》
第3节

作者: 刘松萝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有了以上的动向,我们可以认为:通向地狱的大门即使没有被打开,至少也是虚掩着了。
  日期:2010-12-18 23:32:29
  四、中国正在走向失范和失序
  中国正在走向失范。
  对于中国的失范,我倾向于不能仅仅从制度上寻找原因。精英人物不能因为制度不好就可以放松对自身的要求,更不能因此而助长野蛮甚至邪恶。事实上,有些人就是这样做的。精英人物的失范不仅是制度缺陷的结果,而且是他们在现有条件下的超水平发挥。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官员早已不是像网友所说的那样,表面上道貌岸然,背地里去做坏事。道貌岸然,早就不存在了。很多官员已经表现出赤裸裸的自私自利,还有些人毫不掩饰自己的霸道和粗俗。这几年发生的很多事件,以及媒体报道的官员雷语,都告诉我们道貌岸然不是什么坏事了。
  尤其让人失望的是,中国的知识分子也不成体统了。虽然有人熬到了大知识分子的地位,然而在学识、人格和社会责任感上面却远逊于旧时代的知识分子。有很多人连基本的学术素养都不够格,有些人的文章甚至完全没有逻辑。前面提到的种种歪理邪说,更让知识分子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人们终于开窍了:知识并不神圣,责任感更是有害无益。一切的一切,不过是为了换取利益。于是,学者和学术可以公然成为权力和金钱的奴隶。

  流氓思维的蔓延,泛娱乐化趋势的加剧,让场面上的一些知识分子完全失去了正常的自我认知。不但社会责任感不需要了,对与错也不复存在。他们热衷于拙劣的表演,沉醉于通过丑态引发的社会关注之中。一部分公众也在欣赏这种小丑式的表演,称那些表演者是性情中人。
  中国正在走向失序。
  在改革当中,中国不是没有采取过加强法治的措施。应该说,很多措施是有效的,我们至今仍在受益。但是,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做过什么,而是是否坚持下去了。
  我认为,中国人的最大的弱点是,只要遇到困难,只要遇到紧迫的任务,通常会把法律一类的事情置之一旁。也就是说,法律只是一种工具。
  尤其不能理解的是,像财政那样重大的问题竟然成为儿戏。经过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地方财政收入大大减少。按照惯常的说法,就是地方的财权在减少,事权在增加。分税制没有错,错在税收分配的比例不当。这样的财政安排,无疑给未来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地方财政收入不足,过分依赖土地出让收入。整个国家的财政都缺少监督,造成了无节制的铺张浪费。如果说失序,这就是最大的失序。简单地说,土地财政引发了房价的暴涨,引发了无休止的暴力拆迁,引发了大规模的腐败。
  政治改革的停顿,制度设计的缺陷以及整个社会的急功近利,使得中国社会失序的趋势无法扭转了。
  如今,官员贪污案件的涉案数额越来越大,亿元数量级的案件也出现了。通过很多案件,我们看到了市政管理的混乱,工程立项、招标和管理中的混乱以及财政管理的混乱。有些时候,财政监督已经形同虚设。在中国这样的穷国,官员们争夺各种世界第一的冲动却无法遏制。
  最可怕的是,经济的发展没有给中国带来安定。中国顶住了两次金融危机,发展速度位居世界前茅。经济的蓬勃发展带来了房价的暴涨,带来了财富的疯狂。在房价暴涨的过程中,很多政府官员没有考虑民生需要,没有采取抑制措施,与房地产商和炒手一起在市场上推波助澜。更严重的问题是,政府能够支配的钱多了,对政府行为的制约少了,政府扰民的能力也就大大加强了。具体地说,钱多了,实施拆迁的底气更足了。

  近年来,各地拆迁的规模越来越大,拆迁的理由越来越站不住脚,拆迁的手段也越来越野蛮。那种早已经过时的“一年一变样,几年大变样”思维,又再一次抬头了。拆迁已经成为运动,让被拆迁者深处恐惧之中。在很多拆迁案例中,保护公民权利、保护人权、保护私有财产的宪法失效了,禁止浪费资源的循环经济法实效了。一再难产的物权法通过以后,拆迁的浪潮反而更加高涨。不仅如此,在拆迁目前,刑法也要打折扣了。在有些拆迁案例中,放任执行者用强迫、恐吓甚至暴力手段驱赶被拆迁户。更有甚者,还有人在拆迁中雇佣黑社会分子采取暴力行动。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拆迁中的暴力行动没有得到及时的制止,很多暴力案件甚至血案没有得到认真的追查,很多犯罪分子被从轻发落甚至逍遥法外。

  我们应该想一想,由于制度设计的缺陷,由于社会的腐败,有些地方政府竟然通过卖地来维持运转,竟然通过拆迁来获得收益;也就是说,地方政府不是从安定和建设中,而是从破坏和扰民中得利了。最可怕的事情,应该莫过于此了。
  中国的失序,已经在社会的表面上显现出来了。大街上公车违章现象越来越多,恶性事故时有发生;不久前发生的“我爸爸是李刚”案件,极大地触动了社会的神经。
  在下层社会,对法律和秩序的信心正在消失。只要有机会,一定会有很多人通过违法的手段获利。在很多地方,违章建设已经失去控制。一些刑事案件的性质越来越恶劣,甚至出现了暴徒在学校砍杀儿童的惨案。我认为,在有些时候,“刁民”一词是恰如其分的。
  很多突发性的群体事件,更是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还有,正在进展中的通货膨胀,给我们带来了现实的威胁。通胀预期出现的时候,大多数强势者都想通过炒房一类的行动来规避。而通胀真的来临,对此负有责任的人却热衷于轻描淡写。就在通胀面临失控的时候,我们看不到有效的应对措施。
  我认为,现在应该为中国的安定与未来担忧了。
  日期:2010-12-18 23:34:09
  五、一些补充
  1. 关于事物的程度与分寸
  在第三节《歪理邪说的兴起》中,谈到了很多我认为是错误的观点。我知道,我的看法不太可能被人们所理解。弄得不好,还会招致麻烦。
  有人会问,难道不应该讲经济学吗?难道不应该打碎虚伪道德吗?难道不应该打碎旧时代束缚人性的传统吗?难道人们没有自私的权利吗?难道我们不应该鼓励个性张扬吗?
  我想这样说:一种理论或者观点是否正确,除了其自身的内容之外,还取决其针对的对象的具体情况。大部分的理论或者观点的正确性都是相对的,有些甚至仅仅针对一时和一事才是正确的。最典型的例子是,在改革初期,经济学提供的视角是非常宝贵的。以后,把教育、医疗和住房问题全都纳入到经济学范畴,无疑是越界了,也是错误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