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中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也会变成谬误。”现在看来,列宁的这番话还是正确的。就是列宁自身,也是把本来有道理的事情做了过多的发挥,从而出现了以前警示过的谬误。
我认为,对于一个高水平的理论家,最重要的事情是正确地判断社会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也就是说,要有的放矢,要有恰当的分寸感。
目前的中国到底是道德杀人还是道德败坏?眼下,各种无德无才的人已经平步青云,很多人的恶行不但不能给他带来麻烦,反而因此为他们提高了知名度,从而为他们带来更多的名和利。此时,再卖力地反对道德,反对泛道德主义,讥讽道德大棒,就会走向反面了。这种偏执的反道德运动,实际上也为贪官提供了精神上的力量。
目前的中国到底是压抑人性还是私欲恶性膨胀?应该说,两种情况都有。不能不说的是,很多自私论者实际上是在秉持双重标准。他们强调强者自私的合理性,强调违规者的自私,却忽略了弱者和守法者的权益。
关于传统,中国的混乱难道不是在打碎传统的同时出现的吗?还要继续打碎传统,无疑是偏执了。
至于个性张扬,已经被很多人用来为各种违规行为开脱。他们不知道,你有张扬个性的权利,别人也有对你做出评价的权利。
缺乏分寸感的理论家,就会不顾客观现实,不断地朝着一个方向论证。在中国,进取很容易变成僵化。这种僵化,就是僵化地认为变化就是合理的,破坏就是合理的。
我不知道上面说清楚没有。我认为,没有分寸感,不顾具体情况,坚持批判和破坏,是目前中国社会走向失范和失序的重要原因。
2. 道德与虚伪的价值
再谈一谈有关道德的问题。
制度是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与此同时,制度也是由人来执行的,由人来遵守的。道德的存在,以及道德尚能起到的效用,使得大多数人能够远离法律所规定的限度。
道德是法律的灵魂。假如人人都没有更高的要求,都想试探法律的界限,都想钻法律的空子,法律和法官会应接不暇的。在世界上的失败国家里,法律和道德都是缺失的。
我们应该反对虚伪道德,但道德不因为存在某些虚伪性而失去其意义。很多被认为是虚伪的东西,恰恰是我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人与动物一样,也是趋利避害的。但是,人类社会需要某些自我克制,需要法律和制度的约束。就人的本性来说,是不喜欢克制和约束的。不喜欢的事情还要提倡,也许就是虚伪吧。我想,在不过分压抑人性的前提下,能够不断地克制和约束自己,虚伪就成为真实,就成为美德了。
3. 山寨国家与机会主义
说得远一些。对于造成中国目前乱象的原因,有着很多的解释。那种从几千年前讲起的说法,应该属于不着边际。如果讲得远一些,我们可以从将近100年前的辛亥革命开始。
革命以前,有人认为只要推翻了腐朽的满清王朝,一切都会变得美好。然而,汉人已经有200多年没有执掌最高权力了。民国初年的混乱,除了有社会变迁的原因之外,汉民族治国的经验不足也是重要的原因。作为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苏联解体之后,很多新独立的国家在治理上比不上俄罗斯。还有,独立历史较短的巴尔干国家也经常出现混乱。
把问题追溯到辛亥革命,还是有些遥远。辛亥革命以后不断地革命与变化,使中国失去了在安定中完善的可能性。特别是在近几十年,无休止的革命和运动,破坏性是很大的。
今天,我还要大胆地宣称:30多年的改革,在制度的建设上成绩显著,然而在制度的执行上,在制度的精神上和法的精神上却大大地倒退了。知道制度的重要性,制定了很多制度,却在诸如拆迁等问题上无节制地破坏制度,这就是中国的现实。
不仅如此,由于反道德主义,拜金主义和反文化的倾向泛滥,中国人的素质已经空前低下。法律之上,已经没有道德和文化的防线了。
我认为,30多年的改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无视制度,无视道德,粉碎传统,扭曲文化的,彻头彻尾的山寨国家。中国的问题,不完全是民主与威权的问题。沉溺于偏狭的制度决定论,把解决问题的希望全部寄托于未来,同时又在现实生活中继续打碎制度、规范和道德,只能使中国更加山寨。山寨式的民主,一样是没有出路的。
在描述中国人行为特点的时候,我们可以一言以蔽之:机会主义。关于机会主义,就不详述了。
4. 续前,学者、教授以及思想界的山寨化
无休止的革命和动荡扰乱了学者和教授的安宁,毁掉了他们的社会独立性,让他们在人格和学术上每况愈下。到了现在这一代的学者和教授,其人格之差和水平之低已经无以复加。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学者、教授以及思想界已经山寨化了。没有独立人格、利益至上和投机习气过重,使得很多学者和教授心浮气躁,完全丧失了基本的判断力和公信力。他们能够做的,就是追逐潮流和推波助澜。
在这几十年里,中国的思想界不断地被一些简单化的新理念所推动。社会主义改造的时候,财富是罪恶。实行市场经济以后,金钱又是万能的。于是,企业家都是对的,工人总是不需要关心的,社会福利都是不需要的。怎样完善市场经济,怎样协调市场经济中的利益关系,却没有人关心。
面对泛娱乐化的趋势,鲜有学者和教授出来反对。大学不但没有与社会潮流保持具体,反而加入了追星的浪潮。
没有良知,没有学识,没有逻辑,很多学者和教授实际上是在宣扬愚昧。中国思想界的解放与进取,不过是说风就是雨,不过是在无休止的盲人摸象中把自己发现的那一部分当成普遍真理。
在这样的环境里面,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从标新立异开始,先入为主地接受了十分片面和粗浅的新理念,因此而目空一切,以不变应万变,终于走向了僵化。
让这些有理想有牺牲精神的人走向反面,是中国的悲剧。
5. 底线的不断突破
前面说过,道德是法律的灵魂。道德,也是法律的屏障。一个法治国家不依赖人们的自律,同时国家的良好治理又得益于自律。我想,诸如本分、知足,不好意思做错事,以及对瓜田李下的回避,都有利于法律的施行。
前些年,有些人提出了底线问题。为此,学者孙传钊认为,强调底线实际上是降低要求,结果底线就会保不住了。事态的发展,证明了孙传钊是有远见的。
在大多数情况下,社会贤达、社会名流甚至社会长老都可以对政府和政府官员起到制衡的作用,对社会和社会风气也能够起到稳定的作用。但是,中国已经没有独立的社会因素了。历史上存在的政府官员对学者和名流的尊重以及对其看法的重视,已经不复存在。不用多说的是,学者和名流也已经不成体统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