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婴儿一样学英语》
第36节

作者: 陆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12-28 01:07:29

  不要怕说“不正常的”英语
  上一节说到了最终我们要自如地说有生命力的英语,这时,支配你脑子的就不是课本里的范文、字典、语法书等条条框框,而是有生命力的英语智慧。那么要说形成这个英语智慧很难吗?其实也不难了,这智慧可多可少,能写出广为传颂的文学作品,是一种巨大杰出的英语智慧,能认识一个字bee,也是一个字的英语智慧。
  英国婴儿虽然智商不高,但它比我们一开始就高明的地方,是它在用自己的智力对听到的语言进行处理。大人告诉它窗外飞的一群嗡嗡叫的黄黄的东西是bees,婴儿记住了这个词,更重要的是记住了这东西的形态,下次它看见一种类似的东西,比如说是一把黄色的在空中挥动的毛线头,婴儿可能也会说它是bees,大人就会纠正孩子,但纠正之余心里也会一动吧,“那东西真是有点象bees啊”,不禁也对孩子的这种眼光觉得有趣了。——语言就是这样进步和丰富的。如果你的创造足够巧妙,也能为字典增添一些词条。

  英国婴儿学语言,一开始就把比喻、联想、类推等智力手段用于它接受到的每一点语言材料,也就是说它从一开始就是“用心在说话的”,说的是“自己的英语”。
  英国婴儿很胆大,它学到一点都敢随便去组合,然后说给大人听,说错了没什么,大人给纠正过来就行了。我们却不敢随便说,心里想着一定要说出标准的完整的句子的英语,否则就不要说。自己再自由运用组合?更不敢越雷池一步了。这都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做下的病。首先我们缺乏语言环境,再者少得可怜的跟老师对话的训练机会,也大多是在老师指出你的语法错误中结束的。——不光学校,我们整个的社会都是不鼓励你去探索而犯错误的。

  我中学有很长时间一直以为只有完整的有主语谓语宾语的英语句子才是正确的,如果人家问我几点了,我必须要回答“It is 7 o`clock”,如果只说“7 o`clock”英国人就听不懂……
  在这种僵化的教育下,同时缺少真正运用的机会,我们就没有用我们的智力对英语进行处理,并自由创造的可能。
  其实“创造自己的英语”很容易了,你就去组合就行了,只要你认为有逻辑上可行,能形成意义就行。当然,你在没有掌握语法规律和虚词之前,你无法说出整句流畅的,正常的英语——注意,我说的是“正常的英语”,如果它“不正常”,可它仍是“英语”!
  “不正常”的英语,在这里我想特指一种没有虚词和连接词,语言成份不全的英语,对此英国人一点都不陌生。

  婴儿说的英语就是这种“不正常”的英语,实际上语言学家把婴儿说的这种语言称为“电报体”。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往往只有最主要的成分,比如名词和动词。对于这种语言大人当然也能听懂啊。
  这两天为了写这一段我在网上看了很多关于电报的文章,我有点好奇,英国的电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会不会是一种特别短的古怪的文体?——早期发一封越洋电报一个单词要相当于现在100美元。后来找到一些电报的原文,发现也不是特别怪,基本还算是完整的句子,但是能省的确实省了,比如主语“我”。
  间谍传送的情报也是“不正常”的英语,有时间地点兵力部署等等就行了,中小学语法教师当不成间谍,因为他们通常有一种写完整的合语法句子的冲动,容易给情报传递工作带来危险。
  还有更辉煌的,因为君主通常也说这种“不正常”的语言。君主通常是一言九鼎,言简意赅的。“水!”仆人就得把水端过来,“走!”抬桥子就得把两条腿挂到四档上。“雨!”——把全句补充完也许是:“天上要下雨了,咱们大伙到前面庙里避避雨吧”。君主和婴儿说话很象吧?
  语言是在不断丰富发展的,因此也越来越复杂,主要是为了表达更精确,也包含着增加诸如礼貌的成分。婴儿和君主式的说话法都是不礼貌的,生硬直接。婴儿是因为智力低,只能这样说,君主这样说是因为他有权力不跟你讲礼貌。所以说,话多是礼貌的,话少就不礼貌。大家可以想一想,刘宝瑞的说皇帝的相声里,为什么那皇帝感觉挺亲切可乐的?就是因为话多。
  我们做为外国人,也有不讲礼貌的权力。所以我们不用害怕成不成句子,如果你对虚词不熟,也没关系,你就把名词动词端出来,首先要培养的是自由组织语言材料的能力。
  当然了,我们是想说“正常”的英语的,这也是我们学英语的理想。等语法虚词什么的熟了后,你再把该加的都加进去,把完整的句子说出来,显示你是一个有教养有素质的人。
  好,下面要说说题外话了。说到君主,希特勒是一个独裁者,可希特勒是以超强的演说能力闻名的,整个德国人民都被他说得晕乎乎地跟着他跑。也就是说他是一个话多的人。不知道在他大权独揽后,在不需要演讲的场合,对于仆从会不会也是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
  两次世界大战后,英语势力成为世界的霸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