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变:七宗罪还是十宗罪?》
第11节作者:
董永飞翔 肖怀民:“也没什么稀奇,你是不是多心了,我可是个干了四十年的老刑警啊!”
枫红涛:“原来是老前辈,真是太巧了。”枫红涛紧紧握住了肖怀民有力的大手,“孙明欣还在海口吗?”
“在。滨湖新村1111号。”
日期:2010-12-14 10:49:23
8
刘挺峰案件仍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冯凯成急躁地在办公室里踱来踱去。
从成正光大队派出四个中队十二个侦查组以后,冯凯成两个星期哪都不去。他天天等待着他们的消息。一队队人马陆陆续续都做完了他们要查证的事情,一个个累得人困马乏。他们翻遍了聚集在刘挺峰生活周围的亲属、公司职员、来往密切的朋友,也查证了那些吃过刘挺峰大亏而怀有敌意的人和那些盯上了刘的财产想借机分一杯羹的有非份之想的人。虽然发现了十三个重点嫌疑对象,但杀手的面目仍然模糊不清,甚至根本就没有一点踪影。
在十三个重点对象中,有一个是政府官员,有九个是生意场上的商人,还有三个无业人员。他们都曾在不同的场合表达过对刘挺峰强烈的敌意。他们都有作案的动机。
他妈的,刘挺峰怎么得罪这么多人?听着汇报,冯凯成不由地骂了一句。看来,经济越是发达下去,利益纠纷也会越加复杂,而破案只能是越来越难。
但是,在十三个人中,全部都提出了不在现场的证明。他们有的是在牌桌上赌光了,有的是在情妇的被窝里,有的倒在酒桌边。那个政府的小吏更绝,在产房守夜盼二奶生个儿子。假如把这事儿给他捅出去,他就完了。那双哀求的眼睛和黯淡无光的表情终于让成正光下不了手。
冯凯成感到,他们遇到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难题——确定他们,没什么依据,放弃他们,现在还没有理由。因为他们还可以幕后操纵。如果这么考虑的话,那就真得把这十三个人查个底朝天,交了什么朋友,进行了什么活动。天哪,如果这样一个一个查下去,这种背景下,那得多少人力和时间呀!尤其是这种不见天日的活动,总是极其隐蔽的。
“这样查下去,恐怕不是个办法,案子破不了,大家也吃不消。”成正光说到。
成正光是不怕累的。当然他的队员也是累不垮的。但他得考虑他们的情绪。一个月拿不到一千元工资,每天工作十五个小时,他心里总觉得少点儿理由。
冯凯成:“这样,让大家休息两天吧。枫红涛不是还没回来吗。等他查完情况,咱们再商量。”
成正光走了。
焦虑不安的冯凯成想起了枫红涛。
冯凯成总是对枫红涛寄予希望。如果给他这个支队长人事任命的权力,他就让枫红涛当个副支队长。即便如此,仍然委屈了他的本领。那个枫红涛不知怎么搞的,脑子里好象总有用不完的智慧。他既有策划大动作的宏观谋略,又会游刃有余地运用那些相当有效的战术技巧。听说他每天总是抽二、三个小时读书。文史经哲各种学科安排的有条不紊。在案件问题上,枫红涛的每一句话都是深思熟虑的,为人又不多事,不多言。他信奉三十多前那个阴谋家两句话:“说话莫罗索,做事莫越权。”
可惜的是,这家伙韬光养晦,似乎始终在酝酿某种野心一类的东西。三年之内,他不仅拿到了硕士学位,还拿到了博士学位。讲起英语来像个英国古老的绅士。那一次,国际刑警组织亚洲观察员来H市考察讲学,翻译就是枫红涛。那位二十多年前曾是苏格兰场大名鼎鼎的大鼻子侦探,因为枫红涛翻译到位,笑得几乎把几十年苍桑刻下的皱纹都堆在了脸上。老侦探几次停住讲演问,枫先生真的没在英国生活过吗?而枫红涛得体大方的举止,英俊沉稳的仪表,看起来又象个外交官。最后这位观察员笑容满面地说,今天真正演讲的是枫警官,而我才是他的翻译。
枫红涛想做的事一定会做成。这是冯凯成对他的核心看法。只可惜,公丨安丨这个舞台太小了。
枫红涛昨天只说了一句,还得再查查才能说清。他是不是发现了什么问题?在没有抓住罪犯的尾巴以前,他从来都不汇报。
如果枫红涛也查不出什么线索,那这个案子就等于无路可走了。
难道侦查方向搞错了吗?
认为刘挺峰与杀手没有任何关系的,只有目击者两个保安。他们十分肯定地说,肯定不认识,追上去就打,好象早就准备好一样。
枫红涛认为,两个保安员虽是目击者,但他们在目击案件发生时,是在打瞌睡,基本上处于无意识状态。突然从睡眠中惊醒,他们注意的只能是与平常见到的正常生活反差最强烈的目标,也就是说他们仅仅是在以看热闹的感觉,来感受两个人追杀一个人这样一个不平常的事件,根本没有可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双方认识不认识这类问题,甚至他们连双方的对话内容都没有听见;此外,他们是局外人,完全不了解犯罪案件的一般常识,在他们看来,案件就是罪犯和被害,而罪犯和被害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认识的。枫红涛认为这两个原因加起来就可能出现视觉上和认识上的偏差。
对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乃至不同的心理观察,都可能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为此,枫红涛还举了一个例子,说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导演的电影《罗生门》,说的是刑警侦查一个妇女被**的案件。目击者有樵夫、被告、被害人、被害人丈夫,由于几种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的社会心理存在巨大差异,对事件的描述相去甚远。
枫红涛是对的,案件侦查方向不会错。即使最后调查回来的枫红涛一无所获,侦查仍然要在刘挺峰的熟人和关系人身上下功夫。
对了,得再催催现场弹壳的检验进度。冯凯成对此并不抱什么希望,罪犯用一个建档枪作案的可能性几乎是零,这两支枪过去作过什么案倒是有可能。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没有理由放弃。侦查这个行当,本就是个善于怀疑的职业。但必须要尽快摆脱这些似是而非的嫌疑。既然没有在第一轮调查中现身,就说明对手隐藏得要比预计的还要更深。
冯凯成望着将要触到楼宇的阴沉的矮云,第一次感到对面临的对手不能等闲视之。
日期:2010-12-16 10:53:47
天气阴冷潮湿。又安静了。杨扬拿出一本杂志看。只有头顶上的树叶偶尔被风吹得发出响声。
通过两天对孙明欣的调查,枫红涛几乎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物。从感情上说,枫红涛也同情他,甚至喜欢他。然而,他绝对是有杀人的动机的。
辞官下海,等于白手起家。从一间只有十二平米的小屋到三百平米的小楼,这里记录着孙明欣人生奋斗的智慧和辉煌。那时候,孙明欣肯定是人生得意。按照孙明欣的个性,他应该把这一切不仅仅是作为财富,更重要的是作为对排挤、打击他的官老爷们的回答。
他与于莉的关系一定不象小红豆说得那样简单。孙明欣是有才能的人。孙明欣一表人才,又很讨女孩的喜欢。处在事业上升期,他有充分的挑选女友的余地。他能把于莉迎进自己的“家”,应该说并不仅仅是看上她的漂亮。能让他动心的肯定还有更深的原因。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