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狼共舞》
第3节

作者: 李汎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一片打倒周韶光的呼喊声中,造反派的司令上台宣布:“周韶光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反革命分子,是一个日本特务和逃亡地主的阶级敌人。现在,我宣读革命组织《井冈山》的决定:‘开除周韶光的公职,遣返回农村劳动改造!’”

  紧接着又是一片欢呼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万岁!”“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
  批斗会开完以后,把周韶光带到革命组织《井冈山》的审查室,造反派《井冈山》的副司令告诉他:“你老婆的学校,正在批斗李海燕,她是一个死心塌地的地主婆。明天跟你一起遣返农村劳动改造,还有你的两个儿子和女儿,他们必须与你们一起走。只有你的大儿子周旭日,是国家正式职工,可以留城。这也体现了党的政策,还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嘛!”

  日期:2012-02-11 13:52:42
  周韶光痴痴呆呆的回想起这几天发生了这么多的事情,真是大祸从天降。就听见那个民兵头头说:“周大夫,走吧!快到了吧?”周旭日接过去说:“还有六、七里地吧!快到了!”
  大队伍又走上了公路,有这么多的东西拖挂在身上,那是在城市里生活的全部家当,负担很重,想走快都不可能,两个小孩子早已经就累垮了。
  周韶光看着那遥远的路,他的心里在呐喊:“路哇!你为什么越走越远呢?没有尽头,走到野猪岭,就到家了。”
  其实每一个村庄就在路上,有谁知道——路,比那一座座村庄,存在的更为长久吧!不知道是先有的路,还是先有的村庄。但是,这些年,眼看着村庄一日一日地荒败了下去。但是,路,却是越走越多。
  周韶光想:“我一个人从家乡的村庄走出去的,现在我还要走回村庄的路,想当年,我恋恋不舍地回头望着曾经炊烟弥漫的村庄,踩着足下走过千百次的道路,心中充满了惆怅,到日本去求学。
  我渐渐地离开了祖国,走远了,可是,路还在我的足下延伸。现在那些曾经人声鼎沸的村庄,已经死气沉沉了,路还是存在着,延伸了很多很多年。直到蔓延的青草,掩过它寂寞的路途。路是人走出来的,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路。”
  周韶光在心里叹息着:“我的路在什么地方?很遥远吗?我必须坚强起来,我要带着一家人闯过难关。”
  周韶光看见前面是一个大慢坡,他与大儿子弯下腰,用劲地推着自行车。两个民兵在自行车后面也帮助他俩推一把,终于爬上了最高的地方,看见了野猪河畔的大桥。

  周韶光看见大桥那边延伸的路,离家乡已经是那么的近在眼前。
  周韶光想:“这人啊,也活不过一条路的距离,这条路安静苍老地躺在地上,一年又一年,春天的风扬起了风尘将它遮掩,秋天飘下的黄叶将它覆盖,人活蹦乱跳地走在路上,路被人踩在足下,遍体鳞伤,一年又一年。那些心比天高的人,就这样走着,走着,走着,人却渐渐老去,倒下去,成了荒野里一坯黄土,上面生满了青草。路却还存在,沉默着,延伸着,走着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我的遭遇还不如一条路。”

  走上了这个慢坡,周韶光一家人终于看见了野猪河的大桥。所有的人都露出了疲惫,因为他们看见了远在山坡上的家。
  周旭日停住自行车,擦着汗水说:“爸爸,就快到家了。要是有一个望远镜,就能看见奶奶,站在院子里的高台上,一定在遥望着我们,奶奶一定已经看见我们了。”
  周韶光深情地望着远山,那朦朦胧胧的村庄坐落在山脚下。后面是那些绵延起伏、极有层次感的群山。就像一些恬淡的隐士,安静地憩于远方,阳光与微风将它们的轮廓剪裁得如此清晰。
  一家人把身上、手上的包袱放在地上,歇歇手脚。周中华对妈妈说:“妈妈,我渴了也饿了。”李海燕给小儿子擦着汗水说:“咬咬牙,就快到家了,奶奶一定做好了饭,在等着我们哪。”
  周韶光看见那阳光将群山上的树木,挂在悬崖峭壁上,那绿色深黛的影像,衬托在蓝色天空的幕布上,就像映在图画里的五线谱,在轻轻地唱出轻缓的旋律,荡漾出如梦一般的沉思。

  日期:2012-02-11 16:17:21
  脚下的野猪河的水流,接纳了无数林中小泉,从山崖里轻柔流过,一个又一个的流水小瀑布,从高坡上坠下,波光粼粼,带着落叶、花瓣、山影,带着一些与季节有关的伤怀、期盼,悠然的流向了远方。
  周韶光想:“谁不想过安静的生活?在没有战争的和平时期,却被撵的无家可归。我走在阶级斗争的深渊边缘,成为了所谓的阶级敌人。可是,我找不到说理的地方,也没有一个是非的标准。只要有人说是,就是啦!其实,是某些人的偏见、猜测和诬陷。一家的人,陪着我遣返回乡,何罪之有?我就是中国的一个普通公民,我只需要安安静静地生活。”

  周韶光仰头,遥望群山之上,则是一碧如洗的天空,几朵淡云飘着,偶有高飞的鸿燕,从蔚蓝的天空远远飞过,像一个小小的、移动的黑点。更多的鸟儿在村庄附近飞翔,它们是一些家乡的鸟,麻雀、乌鸦,以及喜鹊、斑鸠。公路两旁的树林里传出了鸟的叫声。
  一个民兵粗声粗气地说:“周大夫,磨蹭什么呢?快走吧!中午饭还没处吃哪!”
  一行人匆匆忙忙地走上了野猪河的大桥,由于天旱,很长时间没有下雨,河床里面的水,已经有些干枯了,河底大大小小的鹅卵石像是一夜间就冒了出来,还来不急排列,乱是有些乱,却是乱得很自然。水清冽见底,有径寸小鱼数十尾徜徉其中,河里的流水,是山上泉水的汇集,清澈的能看见水中的鹅卵石及小鱼的游动。
  这条河是东西流向的。这个野猪桥在河的上游,桥的北面就是周家居住的村庄——《野猪岭》。
  从野猪岭的大山里流出一条浅溪,经过野猪岭村,流入野猪河。溪上也是有桥的,三米长的麻石条并肩躺着就是桥了,排列的大约有20米多长。
  周韶光推着沉重的自行车,过桥的时候,走在最前面,后面是大儿子周旭日,大女儿周朝美,小儿子周中华,妈妈李海燕,二儿子周旻阳,再后面是四个带枪的基干民兵。
  在野猪村的村口,有一个半亩见方的水塘,这条小溪从水塘里贯通,沿着水塘和小溪是成排的大柳树。水塘里的水明澈,岸边还有许多的花草。几块青石板砌成的石阶伸到水底,被几代人的脚板磨得细腻而平滑。每天的清晨,都会听见“啪啪”的捶衣声,也惊醒了枝头巢中的喜鹊,唤醒了沉睡的村里人。
  浅溪在桥下面,流进了这个水塘、洗衣埠,又从北面流出,流进了野猪河。两方青石坂在洗衣埠面对面,像两个身着青布衣服对门相望的老邻居。塘里的水涔涔细细地流着,绕过一丛丛芦苇。芦苇高高的举起白芒,在下午的逆光里是一片银亮。
  在两方洗衣埠面对面,旁边蹲着两个女人,女人穿着花布的背心,手里举着棒捶,棒捶落在衣服上,水珠就疼得跳了起来。

  女人们边洗衣服边说话,——声音小了不行,会被两个棒捶的声响压住。李海燕从那些话语里,她听到的是其中戴着草帽的女人在说一天经历的事情:上午她把山芋藤拉回家喂猪,中午给男人和孩子吃得是白米饭,自己吃的是早晨的剩饭……洗完衣服还得去山上砍柴……。
  日期:2012-02-11 19:01:19
  那个女人她忽然抬起头来,看见了周韶光一行十个人,立刻停止了捶打衣服,用棒槌指一指,两个女人同时站了起来,惊讶地观望着这支丢盔卸甲的队伍。带草帽的女人说:“这不是老周一家吗?怎么后面的人还扛着枪?”旁边的女人说:“这个世道太乱了,还是别乱说,老太医刚死,这是怎么了?拖家带口的后面还有扛枪的!”
  这两个女人目送着周韶光一家人,走进了村庄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