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回家的门——我修行的那些事儿》
第18节

作者: 晓柏2012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为了防止丝毫的疏漏,我那一个月没有离开过工地。吃饭没有办法解决,几乎顿顿都是吃方便面。你能想象吗,连续吃一个月方便面是什么样子?我都吃得想吐了,因为严重上火,嘴皮最终长了一个很大的疮。也许你会说,你可以下班以后去吃饭啊,下班差不多十点了,人累得只想倒下就睡,何况那时只有饭店炒菜,找不到现在这种工作餐或“盖浇饭”。

  快结束时,头发已经很长了,一个同事看到我,说,你怎么不去理发啊,我说没时间啊。他说,一个小时也没有?我没有回答他,当着他的面去请假,主任说,你再坚持一周吧,就快胜利了!那位同事听到后,没再作声。那个同事的工作任务其实与我是一样的,但我做的这些,好象跟他没有关系。十天后,我听主任说,那个同事因为工作挑三拣四,被调离总部,他不愿意离开上海,自己辞职了。在东方希望,那种不敬业的人不受欢迎,无论他有什么样的背景或关系。

  这份平凡的工作,成了我入职以来最大的考验,好在我顺利完成了。我在东方希望工作的七年多时间里,一直住在自己监管装修的宿舍中,从未听大家说有质量问题,虽然别人并不在意,我内心却很欣慰。
  在东方希望的这段岁月,注定将成为我生命旅程中异常珍贵的时光。编辑部是一个特殊的部门,隶属于董事长办公室,直接上司是董事长办公室主任。这意味着,我日后可能和刘永行董事长这个全国知名的“明星级”的人物,将会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
  日期:2012-2-25 16:54:00
  (下面是我今天在群里的聊天记录,觉得有意思,整理出来供有缘人看。)
  我第一次坐公交车

  我是大山里长大的人,从小就没见过公共汽车,更不要说坐了。天天都是走路,自己的脚一脚一脚地走在地上,感到非常地稳。
  后来考学,到正直区,返回我们乡,老师安排我们坐公共汽车,那个激动啊。去的时候30公里路是我们一步一步地走过去的。
  同时看到这个车,我心里也很害怕。这个车我第一次见,从来没有坐过,不知道效果如何。
  我上去以后,车动了大约二十米,我立即天旋地转,感到自己不能控制了,头一下就晕了。
  我们几个同学立即大叫,让司机停下来,我们马上下车,清醒一下。
  我一直想让自己的脚控制自己的身体,但今天自己的身体居然被别的东西带着晃动,内心极为不安,觉得没有一点安全感,不能把握了。
  我想,如果自己能把握,又能被车带着走,那该多好啊。
  但是,事实上,那是不可能的,除非自己不坐车,永远用走路的方式去走。

  没有办法,我们最后还是上车了,走路的实在感,与坐车的自己无法把握的感觉,在大脑中猛烈地冲突。
  我是多么希望自己一直能稳稳地用脚去把握好一切啊。但是,如果我要远行办事,这一切又不能与现实相融。
  这是个真事,却让我想起今天人们的修行方式。
  这个走路,就相当于我们目前很多人用意识修行的方式。
  这个坐车,就相当于我们有一天,需要离开意识,穿越意识,离一切相的修行方式。
  你用脚走路,是没有办法体验到在车上的感受的。所以,只走路不坐车的人,所描绘的坐车的感受是不是可信,不言而喻。
  在文字上推敲,在逻辑上分析,在形式上捉摸修行,就如某个人一直在地上走着路,但他不停地分析和判断坐车的人,一路的感受和风景。
  也可以说,走路这个形式,好像是我们的“身见”。如果我们放下了“必须用脚掌走路的方式才安全”这个观念,坐上了车,并且学会如何安然地没有任何冲突和挂碍地坐在车上,完全适应,类似于“破了身见”。

  日期:2012-2-26 9:57:00
  (四)不要争抢弱者的椅子
  插播一条前面写漏掉的内容。可能大家注意到,笔者在未完全满足招聘条件的情况下,快速地通过了面试,这是不是面试官的头脑发热呢?后来我才知道,不是那样。因为我后来也在招聘处工作过,知道了招聘的核心要求:一是要有能完成工作的能力。因为我发表的大量作品以及在县创办的工作经历,一看便知了。二是要看这个人的价值取向,与否与集团的文化相融洽。我的观点与集团的“六条价值观”中,最重要的两条高度相合,即“为消费者付出多一点,贡献多一点”,“我们的收获在其中,随其后,随之而来”。尽管我应聘时,六条价值观还没有总结成固定文字全集团推广,因为人力资源部长长期跟随董事长工作,对董事长的管理思想十分清楚。从这件小事上,也能看出集团高效务实的工作作风。

  有一天下班前,主编通知我说,咱们今天晚上开大会,每周一晚上总部全体员工开例会。例会主要讲集团的大事和日常需要周知的事情,还有励志培训。
  我们在食堂里开会,把椅子一整理就成了会议室。当然现在已经有总部大楼的专门会议室了。我看到大部分都是年龄在20岁至40岁之间的年轻人。总部的“官员”很多,很多人是处长以上干部。董事长下面设各管理部的部长,部长下设处长,处长下设主管,为了减少管理层级,主管很少。这么年轻的人,都能掌这么大的权管事,我好像看到了成长的希望。

  那天晚上的讲师叫金星。我们在面试培训时,就听说过这个人,听说这个人是心理学专家,如果我们成长的过程遇到心理方面的问题,可以向集团报投稿,她会在“金星说”栏目回答大家。有个心理专家免费提供咨询真不错,没想到今天晚上还能见到这个大活人。
  同事们私下告诉我这个金星老师的小秘密,说他其实是集团的一名董事,虽然没官,也不管具体的事情,但权可大着呢。有人说,这个人很厉害,听你几句话,就知道你想的什么,要小心提防。当然也有比较夸张的,告诉我,他骂人很厉害,要当心啊——凭良心讲,我后来的几年里,好象从没听他真正地骂过人。
  那天晚上,金星是分享他自己的成长经历。他说他自己曾经很脆弱,常常怕受到他人的欺负和伤害,内心没有安全感。他有一次见到旧时的朋友,这位朋友学了心理学,告诉他,这是一种弱势思维方式,是在争抢“弱者的椅子”。就如公交车上,有人不小心踩了你的脚,有的人,一笑置之,有的人则会大骂对方,认为对方在欺负。事实上,没有人愿意主动去踩他人的脚,基本上都是因为不小心。以为别人伤害了他的人,表面上很强势,其实内心非常脆弱。这样的行为,就是在“争抢弱者的椅子”。我们过度地紧张,过度地对他人进行防范,既会造成自己的不舒服,也会给环境带来不和谐的感受。如果我们的心理力量强大起来,这样的事情将不会发生。就如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骂我们,我们并不会生气,只觉得他有点淘气罢了。如果我们要和小孩子去对骂,那就说明这个人和心理力量还在那个小孩的层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