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回家的门——我修行的那些事儿》
第41节

作者: 晓柏2012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听了他的讲法,我信心百倍,学佛不需要再打哑谜和猜了。我高兴地看到,前面有一条坚定的,可修,可证的路。寻找这条路,我已经找了太久了!
  我再次想起了那句话:只要你有求真求证的决心,一定会遇到善知识。是不是我的这个决心,指引我一步一步走到这里呢。
  后来我了解到,这个录像的讲稿,有专门的书,是上下集两本,也叫《阿含解脱道次第》。我其实不太愿意久看视频,毕竟一定要呆在电脑面前很不方便。我便从淘宝上面买来书,如饥似渴地学习着。我把书当镜子,一边看,一边观察自己有哪些结缚需要解除。我把《金刚经》,《心经》,《楞严经》等很多学佛书籍,先放到一边,集中精力来啃这套实修指南。

  我的每一天,法喜充满,就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不断修正、改变自己,不断进步。我觉得自己以前像一辆自行车,后轮被抬离了地面,虽然在飞快地旋转,但证道之路并没有真正的前行。天天“空”来“空”去,看似道理很高深,却未真正前行一步。现在像轮胎触了地,虽然慢一点,但每一步的进步,都可以看得见!
  感恩法界,让我又遇到了一位好师父!
  日期:2012-3-16 15:42:00
  (五)实证“出离心”
  那段时间,我就像当年刚到东方希望一样,每天都投入到如饥似渴的学习中。因为实修实证的教法难以见到,我非常珍惜。

  有一天。我观到了人们所做的行为,基本都没有意义。无非都为了财色名食睡在奔忙,而所谓“得到”的东西,往往又如肥皂泡一样容易破灭。人们把幻觉当成真实,破了,不甘心,又继续去抓新的东西。虽然到死的时候,连一把土也带不走,但人们都不甘心,都在一直不停在抓取,以为那样可以带来幸福。可是,无论抓多少东西,新的欲望又在前面等着你。我感觉人们就这样张开双臂,在空气中扑腾,希望抓一样东西永远在自己的怀里,但却什么都并无法真正地得到。记得文强在死前讲了一句话:以前以为可以得到很多,死时才明白,睁眼只需一碗饭,倒下只需三尺床。

  我静静地观察,观察人们在反复地做着无用功,在自己编织的梦幻泡影里沉浮。有人以为房子很重要,有人以为车子很重要,有人以为名利很重要,有人认为女人很重要……很少有人停下来,静下来,观察一下自己的内心,观察自己做的事是不是真的有意义,观察生命的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我感到人们都好像被催眠了,都如行尸走肉般,看似清醒,却十分麻木地在行走。每个人都被社会的风气、环境以及自己的习气挟持了,无奈地东飘西荡,无可奈何,却不知不觉。就拿房子来说,不过是一个栖身的地方,十几年前大家都还明白这个道理。几经扭曲之后,居然成了谈婚论嫁的法码,或者一个人一生追求的目标,并且还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

  我看到人们的心灵,在物化中堕落,在浮躁中盲目地游走。
  观到这些,我对世间的一切都不再有兴趣。我发誓,今生不再为追逐名利而活着。曾经希望把企业做大做强的计划,从此改变。只要能维持基本生计即可,我要用一生来修行证道,探索生命的意义。
  我好像又回到十几年前那一次的感受。觉得活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了,一切都是人们在瞎折腾。但理智又告诉我,一定要坚持下去,坚持下去就会柳暗花明。每天都过得那样平淡无味,味同嚼蜡,实在是单调极了。我不知道后面会有什么样的境界,以前的经验告诉我,一定要先稳住。
  后来,我听一位法师讲法,才明白这是人修行过程中的一种境界。人修行到一定阶段后,会遇到类似于空白的境界,什么感受也没有,其极无聊,非常空洞。他说,这个时候,要有耐心呆下去,要明白这是一个过程。他说的是禅定之间的过程,我想现实修行之中,原理也是一样。
  再后来,我才明白,当我对世间的一切都真的不感兴趣的那一刻,就是修行发出了真实的出离心。出离心是修行的基础。没有实证出离心,证道只是一句空话。人间的欲都没有魄力离开,天界之欲更没可能,出三界就别指望了。
  一般说来,修行需要证三心,从前到后为:出离心,菩提心,清静心。从概念上很难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但这些都是实实在在可以实证的境界。
  修菩萨道需要发菩提心。有人说自己发的是菩提心,如果没有真实地发出离心,而发的菩提心,基本是虚假的,概念的,自己幻想的,不是真实的。这就如没有地基,就没有高楼一样,高楼一定是建立在地基之上的。

  日期:2012-3-16 17:41:00
  (六)谈谈打坐
  我在修解脱道之前,基本不打坐。因为我听六祖讲,外不住相为禅,内不动心为定。如果自己能外不住相,内不动心就可以了。我认为自己有这方面的功夫,平常自己的行持能把握好,也不会逾矩。所以,觉得打坐不过是行持功夫不好的人,才会干。
  加之当时禅宗师父要求,基本功没有过关之前,不要急于打坐。他对这方面的开示极少。可学解脱道,要求能止,能观,则要求打坐了。
  一位师父说过,打坐不一定能成佛。但成佛一定要打坐。君不见各个佛菩萨相,大部分都是打坐的状态。修止观,大部分也是在打坐之中进行的。
  打坐的具体方法本文不讲了,网上有许多。

  坐了几天之后,我才明白以前的观念是错的。坐与不坐,对于修行而言,是一个根本的分水岭。如果你打坐几天皆全无收获,一定是方法有误。
  举个例子,就如一个场地上,有六个跑车(六根)在快速地开动,你便是其中的一个,你要看到整个场地,以及其他几个跑车的样子,非常难。因为都在运动中。打坐就如你站在高处,让这些车子统统地停下来,静静地看这些车子,所有情况,一目了然。
  如果一瓶水中,装了几粒芝麻。你不断地晃动瓶子,要看芝麻和瓶子里的水,当然看不清。如果停止晃动,让水静下来,一切皆一目了然。
  打坐与不打坐的差别,就在这里。
  打坐时,可以试着让自己静下来,什么也不要想。注意,不要用意念控制自己什么也不要想,因为这个控制的意念,其实也是一念。要点是全然地放松,彻底地放松。然后观察,作为一个观察者,而不是参与者。

  这时会冒出两种念头来。
  一种是无缘无故地开始想东西,自己好像都控制不住。这种叫妄念,平常人们就是被这样的东西带着走,禅宗讲的“认贼为子”,就是这个。比如走到一个水果店前,突然想吃水果。呆了两分钟以后,发现又不想吃了,于是没买,离开了。如果没有呆那两分钟,可能就去买了。人们平常就是这样被妄念催眠,而不知不觉。也没有静下来观察,这个东西,是不是真的非要不可。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