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回家的门——我修行的那些事儿》
第45节

作者: 晓柏2012
收藏本书TXT下载
  再次提醒,这个如果只在文字上推理,而非自己真的悟入和明白,那还是在文字上作意,犹如画中花与手中花的区别。结果是前者越学越“我慢”,后者越学越“柔软”。细微之处,天壤之别,行者珍重,切记切记。
  我悟明白这些事,主要受益于空海师父和觉普师父的教化。当然也离不开其他师父的栽培。我把这些回馈给法界,愿更多人早日明白。
  日期:2012-3-19 21:05:00

  (九)认证、检验、安住与恒定
  看明白了上一篇的朋友,可继续此文。没看明白上一篇的,请跳过此篇,直接等下一篇。这些文章,最好有打坐基础,心能真正静下来,才易明白。
  通过上文,我们明白了有个东西,它不依赖于我们身体和意识而存在,但是需要通过身体和意识等来展示,这便是我们的妙明真心,在本文中简称“真心”,注意与世俗的真心不是一个意思。有网友把它形容成“那个冷静的观察者”,虽然不准确,但是比较形象,有助于理解。
  如果把上文当成知见并未悟入的,读到这里,便会发晕了,怎么我的肉身和意识就不是我的真心了呢,这怎么了得,哈哈。
  一、认证

  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个妙明真心,其实人人天天都在用,你一心一意,不打妄想,专注地做某件事的时候,便是在用。只是用的时候少,并且也不知道这是个宝贝,不认识它,故大部分时间跟着习气跑了,习气、观念等便制造出了所谓的“自我”。天天在“妙明真心”的家里去,生生世世识不得,亏不亏啊?
  这里的认证有两个意思。一是看看,你悟到的这个,是真的真心,还是自己用意识编织的东西。用意识编织出来的,能骗自己临时,但苦不会减少,执着不会变化。真正的真心,发现以后,身语意会自动地柔软,执着会慢慢减轻。学解脱道的师兄,破了身见以后,见到的那个东西,也就是这个“真心”。二是如果你真的悟明白了,要进一步地“抓”住它,看清它。就如一条在水中不断快速穿梭的鱼,你要看个大概容易,看清蛮难的。这并不是说真心在动,而是我们妄念浮动得太厉害,难以看清后面的它。

  我们生生世世都在找这个东西,要见影便追,切莫放过。这个东西,比世间一切的珍宝都还要珍贵啊,人间天上,无有珍宝,可以与它媲美。
  认证也需要慢慢地,反复地参悟,不要心急。能初步见到,已经不错,急则不易见。就如早晨刚起床,睡眼朦胧,看了一眼,似曾相识。慢慢稳定,静下心来,便会看清,越看越清楚。
  我们修行中,需要修六度四摄,这是集福慧资粮的过程,这些过程,可以帮我们见到真心打下基础。太自私,太贪,太愚痴,太狂傲的人,看到这些非常难,我是指真的见到,不是指明白表面的文字或逻辑。这是法界的奇妙,不可思议。
  二、检验
  可能有网友还是担心,你说的这个,万一是假的,信你的,那不亏惨了?你不放心我,我还不放心你呢,哈哈。所以,我们要拿三大经典来检验,如果你见到了这个东西,应该能明白《坛经》、《金刚经》和《楞严经》中关于真心部分的深意。不是文字表面的东西,是透过文字,看到它真正表达的深意。

  有网友听到这话,便开始骂了,你那臭狗屎垃圾文章,居然敢拿去和《楞严经》相提并论。——哈,这只能说是缘份了,有善根的,自然会平心静气地深入,冷静地看看我说的是不是事实。
  1、《坛经》。坛经大部分内容,都是在描写这个妙明真心。那个著名的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描写的就是这个东西,就是离开一切相,本来存在的那个东西。《坛经》比较容易明白,不再多说。
  2、《金刚经》,整本《金刚经》,主要说了一件事,那就是罗汉和菩萨常住妙明真心,不住相。知道什么是妙明真心了,本经自然明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里需要注意,这个“生”字,换成“用”更容易理解。意思是我们应不住一切相,自然运用妙明真心。或者说“应无所住而用其心”。如果不明其义,以为还要生出一个什么心来,那便错了,生出来的都不是。所以,如果以文解经,不知其义,往往会错到天壤之别。

  3、《楞严经》。《楞严经》被称为佛法中的照妖镜,也被多位祖师大德,列为是否证悟的自检依据。如果你真的见到了妙明真心,自然知道它在说啥。注意,《楞严经》写得有点复杂,有些绕弯弯,看的时候需要耐心,没有《金刚经》那么简洁和直接。不过,只要你认得泥巴了,随便别人捏成什么复杂的形状,你一捏还是知道这个东西是泥巴。

  《楞严经》的前两卷所写,都是妙明真心的本体以及运用。后面也在写此事,只是前两卷集中一些。阿难“七处征心”,就是指他以为妙明真心住在某一个相上,结果被佛陀一一否定。从这个故事也可以看出来,文章中的阿难此时尚未破身见。如果你本来就明白了什么是妙明真心,这个“七处征心”的文章,只当是个故事了。
  本体已经知道,但真心的用,我上文没有提及。这个真心,有妙用。我们用眼睛看物,其实也是在用真心。如果一个人的眼睛坏了,不能看物,是不是真心坏了呢?当然不是。把眼睛、神经、大脑这一系列修好便能看。我们即使眼睛这个工具坏了,不能看见外景,但能看见“暗”,也这是“看见”啊。它的用依赖于“工具”显示,但本身不是这个“工具”。就算眼睛近视了,做一下手术或者戴个眼镜,或者换个眼球又能看,那只是外面工具的问题,不是“能见”这个本能有什么缺失。我们小时候能看见河流,老时也能看见河流,这个能看见的本能未有一丝丝变化,最多受“工具”的好坏而影响效果。就如一个人驾驶技术好,一辆破车估计难开一些,但技术本来就好,并不是破车难开就代表技术低。

  又如一个小孩到狼群里成了狼孩,即使行住坐卧展示出是狼的特征,不懂人类的文化,但他的基因里却具有人的一切本能,并且能开发出来。猴子智商不高,即使天天有几个教授抱着猴子教,它也不会成为一个像人一样的生物,与大家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这就是本来具足与本来没有的区别。一个可以开发出来,一个再开发也无用。这并不是说猴子的佛性不如人,只是举例说明本来具足这个词的意思,切莫理解偏了。众生佛性皆无差别,只是迷失的深浅有所不同。

  注意这些内容有点深,需要慢慢参悟。你确定读懂了,《楞严经》中讲的真心以及种种运用等,自然懂。
  如果上面三大经典,你确定都看明白了,说明你见到的妙明真心是真。其实祖师大德们,往往只拿《楞严经》或《金刚经》一部经来验证。我说三部,那是相当高的要求了,怕你有误。
  三、安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