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回忆移民留美生活6年》
第24节

作者: thefellinibug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8-11 04:06:41

  同学们,楼主昨晚试着打biao,出来一个倍儿范的字
  骉:众马奔腾的样子
  再写写M校的课程和几个囧人,就可以开始8别的了。顺便问一下同学们的意见,对于海外商学课程来说,澳洲和阿联酋哪个更值得去?
  说说楼主上过的数学课的顺序
  7年级 - 代数预习(Pre-Algebra) 转 代数(Algebra)

  8年级 - 几何(Geometry)
  9年级 - 高级代数(Algebra II)
  10年级 - 微积分预习(Pre-Calculus)
  11年级 - AP预科微积分(AP Calculus AB)
  12年级 - ……楼主本来该继续学微积分的(AP Calculus BC),无奈咱是包子,不敢继续学了,于是上了AP预科统计学(AP Statistics)。
  9年级高级代数的老师是个印度人,讲话带了浓浓的口音。听她说,自己本来是教物理的。具体其他我记不清,好像是因为ELP低年级精英班的数学老师不够,所以她就来教了。
  现在想起来,其实老师人很好,讲话和和气气的,后来见到俺娘还夸俺。可问题在于,这个老师她确实当得不咋样。

  她的具体教学方法我也记不清了,不过这也正说明了问题嘛。
  记得刚开学的时候,每次上课她都是到下课铃响的时候才把作业写到黑板上去。有时候更过分,下课铃快响了、或是已经响了以后她才翻开课本找题给我们布置作业。
  当时我们当然觉得她备课不认真,不懂得设计课程结构、把握时间。于是班里的学生都对她有些不满。
  然后就是一些小事了。比如有些同学问问题的时候,她会听不清楚或是不明白一些俚语,所以请学生重复,那么学生就会觉得有些烦。
  比如,女生A如果上课时站起来走去扔垃圾的话(这普遍是很正常的事),她就会停下笔问,“你去哪?”这女生就会觉得,哎我去扔个垃圾你紧张啥啊。
  或者呢,就是她讲新内容讲到一半,有人会要求去洗手间。她就会问,能不能等一下,这个内容很重要,你应该听完。学生就会觉得,哎你真TM烦。然后就嘟哝一句,老师当然也听到了,但就没说什么。
  考完试以后,如果学生觉得她改错了题,想上前去找她问问,她会说,不用问了,因为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自己偷偷改了答案。原来她对自己的改卷正确率就这么有信心,一点商量的余地都没有,对好学生和差学生都同样一种态度,久而久之就连好学生都觉得她不近情理。

  后来学生之间民愤高涨啊。课堂上气氛紧张。那节数学课被午餐时间断开,于是大多数午餐时间我们都会提到这个数学老师,抱怨一下啊什么的,比较过分的学生说出的话还会挺难听。
  哎不是说是精英班吗?
  ……呃。
  师生争执的时候,老师的语速一如既往,从来没有发飙过,但脸上尽是烦躁无奈的表情,这种态度也影响了我们的情绪。
  一些黑白学生对她的态度非常不礼貌,如果她的口音太重时还会偷偷耻笑她。当时咱就想过,应该还是有种族歧视的因素吧。

  后来可能有学生家长写信给校方,甚至还有同学说要到教育局去投诉。反正老师后来改了些,比如作业啊会提前写在黑板上。(不过这些教学方法难道还真需要学生去提醒老师?)
  老师其实还是很有母性光辉地,态度不错的时候很慈祥,学生们也意识到她的初衷是好的。不过虽说后来师生之间的关系好了不少,楼主也越来越BS学校。
日期:2010-08-11 05:03:09

  成绩好的学生会上荣誉榜(Honor Roll),拿全A的学生会被标在特别荣誉榜上(Principal`s Honor Roll)。在M校时楼主每学期都拿全A。

  于是楼主的试卷或成绩单发下时,就会有女生过来看一下,然后笑着说,哎你这个书呆子。
  用的是调侃的语气,但不乏尴尬的意思。M校有些学生,特别是女生,会觉得如果成绩太好,就会显得她们不够酷。对她们来说,成绩和学习算什么啊,最多考个中上(M校的标准),回家不被娘追着骂就行,其他的,当然不如在学校里的地位重要了,时时刻刻都要注意迎合大众嘛。不酷的话,会被人BS噢。
  记得有一次老师就新教的内容出数学练习题,班上的气氛不好,几乎没人想做题。终于全班做完了,老师抬头问,还要再做一道么?全班都嚷嚷着说当然不!
  楼主觉得自己还没掌握好这道题,傻愣地说了,好啊。

  这下好哇,某女生转过来狠狠地盯着咱,说,你他妈给我闭嘴!
  老师说,哎,不能这样说话的。
  女生回头说,老师你别管,该有人告诉她了!
  老师闭嘴了。
  然后此女又对咱说了,他妈的你不这么炫耀会死么!
  楼主不说话了。
  老师这才开口,好了好了继续上课。

  说实话,那时的课程实在太简单,每天回家花半小时做作业,考试前再花点时间复习笔记,考个90分以上是很轻松的事。楼主在M校是550多人里的第二名,到C校的排名只算中上。所以大家也明白了,原因不在于楼主是什么天才。
  期末模拟考成绩下来的时候,几个精英班的同学都在抱怨说啊呀我竟然拿了80拿了70,回家怎么办,我爸对我的要求很严格的!
  楼主只好自己坐在角落,因为上前去加入讨论的话,人家肯定会问俺成绩咋样,那咱能不说吗?说了人家又以为咱炫耀了嘛。
  但还是有同学过来问,你考得咋样了。
  楼主老实地说,95.

  她瞪大眼睛,啊?!
  然后把咱的试卷借去了,改正自己的错。
  于是楼主第一次发现原来成绩好是会被BS的,得了好分数还要像做贼一样藏起来。
  这种想法持续了一年,楼主开始学着渐渐闭嘴。比如做小组作业的时候,如果大家都觉得这个主意很好,楼主就不会发表自己的意见了──即使咱觉得这个主意很俗,即使咱知道老师一定不会满意。
日期:2010-08-11 05:44:37

  回楼上的同学,公立的小学初中高中都不收费,因为每年交税。私立学校的话大概是3-4W一年,看学校。
  大学的话,如果说是中等-高等质量的学府,私立(3W-5W一年)一般比公立要贵。

  州立学校的学生人口一般70%是本州学生。学费对于本州学生来说一般是1-2W,外州学生的学费肯定是更贵的,因为他们不交本州的税嘛。
  不过这里说的学费都是有商量余地的。学生可以申请政府赞助(FAFSA,以后说)或奖学金等等。比如一所学校的学费是5W,学生可能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把学费减到3W这样,不过也看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
  说说这里的评分标准。虽然说全国没有统一的标准(比如私立学校会有自己的一套算式等等),但普遍用得比较多的是GPA,Grade Point Average,Grade Point就是分数重量(山寨翻译)。
  字母评分当然是ABCDE,那么90-100=A,80-89=B,70-79=C,60-69=D,0=59=E,这个不少见。
  一个学年有两个学期,每学期分成两个quarters(季度?)。
  老师每季度都会布置10-30+个功课,这个具体数量增减要看老师。每种功课的“分数重量”都不同,由老师自己设置,比如家庭作业只占总分的10%啦,考试成绩占50%啦等等。
  季度快完结的时候,老师把学生在所有功课里所得的分数除以可得的总分,就会得到一个百分比。把这个百分比跟上面的ABCDE标准对一下,就得出学生这个季度的字母评分。
  然后怎么算全年的字母评分呢。
  每季度的A=4分,B=3分,C=2分,D=1分,E=0分。
  公式:

  季度1的分数重量=字母评分重量x2
  季度2=字母评分重量x2
  期中考的分数重量=字母评分重量
  季度3=字母评分重量x2
  季度4=字母评分重量x2
  期末考的分数重量=字母评分重量

  比如
  季度1咱拿了A,分数重量等于字幕评分重量x2,那就是4x2=8.
  季度2拿了B,分数重量=3x2=6.
  期末考拿了A,不用乘以2,分数重量就是4.
  季度3拿了A,分数重量=4x2=8.
  季度4=A=4x2=8.

  期末考拿了C,那么分数重量就是2.
  那么我的总分就是8+6+4+8+8+2=36.
  学年GPA评分标准
  总分35-40=A
  25-35=B
  15-25=C
  接下来咱不记得了,好像是5-15=D,0-5=E
  楼猪言语不能,解释得不好,大家原谅啊。当初也是搞了一阵子才弄懂的。一般期中考以后大家都会算算自己的GPA,如果成绩一直不错的话,后半年就可以偷懒了……

  当然不同学校的GPA评分标准也可能有小小的不同。前面说过了,私立学校有些是不用GPA的,直接给百分比数字评分。
  在同一个学校里,老师也可以选择发明自己的评分标准,比如咱那位无比有爱的C校历史老师……打住。
  另外说说美国这里的数学课。大家都知道,这里对心算的要求不像国内那么高,而且数学课一般都是给用计算机的。普遍用的是texas instrument的牛X计算机,大概100美金左右,后期学微积分非常有用,画图啊啥的按一个键就可以了。楼主用的是TI-83+的版本,现在更高级的版本还有帮忙微分化的(differentiation),简直跟http://www.wolframalpha.com/一样,楼主鸡肚啊。
  AP预科试有两部分,一部分是可以用计算机的,一部分是不给用的。
  楼主刚开始来的时候很BS这种不注重心算的教学方法。不过后来去了C校才发现,其实好的学生都不需要老师监督练习心算的,他们自己早就会了。

  各种版本的texas instruments计算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