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里陈迹香满径——聊聊词牌名的来源与典故》
第13节作者:
姓楼名主字神经 礼部会试失利,陆游回到家乡,睹物思人,心中倍感凄凉。为了排遣愁绪,在一个繁花竞妍的春日晌午,陆游随意漫步到禹迹寺的沈园。
在园林深处的幽径上迎面款步走来一位绵衣女子,低首信步的陆游猛一抬头,竟是阔别数年的前妻唐婉。在那一刹间,时光与目光都凝固了,两人的目光胶着在一起,都感觉得恍惚迷茫,不知是梦是真。
此时的唐婉,已嫁给了同郡士人赵士程。这次唐婉是与夫君赵士程相偕游赏沈园的,那边赵士程正等她用餐。在好一阵恍惚之后,已为他人之妻的唐婉终于提起沉重的脚步,留下深深的一瞥之后走远了,只留下了陆游在花丛中怔怔发呆。半饷,唐婉才从回忆中清醒过来,和丈夫赵士程说起了她跟陆游的旧事。赵士程宽厚重情的读书人,遂派人给陆送去一份酒肴。
面对送来的酒肴,陆游回想起自己这如梦一般的爱情婚姻生活,顿时百感交集而又怅惘久之。因这沉痛心情的驱使,陆不禁在墙壁上填写了一阕《钗头凤》词: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 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 莫!
写罢此词,陆游黯然离去。
沈园相会不久,秦桧病死。朝中重新召用陆游,陆游奉命出任宁德县立簿,远远离开了故乡山阴。
次年,唐婉再一次来到沈园,徘徊在曲径回廊之间,忽然瞥见陆游的题词。反复吟诵,想起往日二人诗词唱和的情景,不由得泪流满面,伤心欲绝,含泪和了一阙《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意缄心事,独语斜难。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询问,咽泪妆欢。
瞒!瞒!瞒!
回家后,唐婉竟因这次邂逅便郁郁寡欢,不久便愁怨而死。。获悉这一事的陆游,心中的内疚感一直没能消退。他在隐居鉴湖三山时,几乎每年都要进城到禹迹寺凭吊唐氏。
陆游的《钗头凤》词,是一篇“风流千古”的佳作,是陆游据《撷芳词》改易而成。因《撷芳词》中有“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之句,故取名《钗头凤》。所谓钗头凤,就是刻有鸟形花纹图案的钗,也就是凤凰步摇钗。大概陆游在沈园见到唐婉时,她头上别了一只钗,使陆游想起他俩的订婚信物凤钗,进而想起了《撷芳词》里“可怜孤似钗头凤”的句子:那些都是梦吧,你我何曾有过那些幸福的时刻?要不你看现在,孑然一身的我就像是钗上那只孤单的凤凰。于是题了一首《撷芳词》,题目就是“钗头凤”。因此后人也把“钗头凤”也作为《撷芳词》的调名了。
陆游因《撷芳词》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取“钗头凤”为题作词,后人将《撷芳词》改名为《钗头凤》。
宋吕渭老《惜分钗·撷芳词》,《填词名解》云:“《惜分钗》 :太真住蓬莱仙山,见蜀道干杨通幽,问:‘皇帝安否?’取旧赐金钗钿合,拆其半,授之曰:‘为我谢太上皇,谨献是物,寻旧好也。’词名取此。”
宋程垓《折红英》,按律即《撷芳词》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南渡初,有士人尝於钱塘江涨桥为狭邪之游,因赋玉珑璁云:‘城南路,桥南树。玉钩帘卷横香雾。新相识,旧相识。浅颦低笑,嫩红轻碧。惜、惜、惜。刘郎去,阮郎住。为云为雨朝还暮。争相忆,空相忆。露荷心性,柳花踪迹。得、得、得。’後士人去为北游,陷而不返,其友人作诗寄之,附以龙涎香云:‘江涨桥连花发时,故人曾此著征衣。请君莫唱桥南曲,花已飘零人不归。’士人得诗,酬寄云:‘认得吴家心字香。玉窗春梦紫罗囊。馀熏未歇人何许,洗破征衣更断肠。”按《玉珑璁》调即是《撷芳词》,调名得于苏轼《和壶中九华诗韵》诗“赖有铜盆修石供,仇池玉色自璁珑”句。
宋赵汝茪《摘红英》,按律即《撷芳词》
宋曾觌有词名《清商怨》,按律即《撷芳词》(注:《清商怨》本身也是一个词调名。)
日期:2010-10-19 17:36:53
词牌来源讲完了,下面是楼主对陆游的碎碎念!
因为一阕《钗头凤》,陆游得了个“情痴”的美名,楼主非常郁闷,陆游同学真的有那么爱唐婉吗?我看不尽然。
听从陆母的话休了唐婉,我们当他性格懦弱,不敢违抗母命原谅他。
但是呢,我们知道,唐婉死的时候,陆游大概三十五,陆游自己呢,活到八十五岁。试问,你爱的人因你而死,你居然还可以心安理得的活到天年,这样正常吗?一般不是应该郁郁寡欢,过不了几年就赴黄泉吗?
另外,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我们后人判断古人最喜欢哪个女人除了看他给那个女人写了多少情书之外,另一方面就是看他们生了多少个小孩。就比如史传十三阿哥最喜欢他的大老婆,不就是因为他们俩生了一堆小孩嘛。而陆游和他的后妻王氏生了六个孩子,足以证明他们俩感情其实不坏。
这两方面结合一下,他居然还可以得个“情痴”的名号,楼主真是无语凝噎!
日期:2010-10-19 22:10:30
26、唐多令
《唐多令》是个生僻的词调,罕有人填,始于何时现今已不可考。我们见到最早的是刘过的《唐多令》,因了刘过的那阕词,才有了“楚人能歌者竞唱之”的盛况。
刘过(1154—1206),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多次应举不第,终生未仕。刘过是抗金志士,曾上书朝廷提出恢复中原方略,未被采纳。漂泊江淮间,与主张抗战的诗人陆游、陈亮、辛弃疾等多有唱和。晚年定居昆山。宁宗开禧二年卒,年五十三。
刘过青年时代,读书论兵,好言盛衰之变,骨血里的自我期许甚高。参加过四次科考,但四举无成,十年不调。不过他功名心甚强,终身寻求进身之阶,以至于在绍熙五年(1194),上演了震惊朝野的“白衣伏阙”之事。孝宗禅让光宗之后,两宫失和,父病危,子不探。一时间朝野惶惶,人心浮动。此时,刘过以一介布衣,黑帽白袍,伏阙痛哭,上书请光宗过宫探望,朝野哗然。刘过也因此“声重一时”。但是,光宗并没有接受他的意见,还勒令他离京归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