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里陈迹香满径——聊聊词牌名的来源与典故》
第25节

作者: 姓楼名主字神经
收藏本书TXT下载
  年轻的元好问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没有埋怨猎人的无情。他从猎人手中买下了这对大雁,将这对忠烈的爱侣埋葬在了汾河边,并用石头垒起了墓,为他们的爱情写下了一首《雁丘词》,用的是《摸鱼儿》的词牌,写下了那曲千古绝唱: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别离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因其题记上有:“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是未按《摸鱼儿》格律所填,曲调多是根据自己思绪自度而成,尽管词句掷地有声,但未被《钦定词谱》收录为范谱,但此词于民间流传甚广。
  此词牌已晁补之词为正格。
  因晁无咎词有:“买陂塘,旋栽杨柳”,又名《陂塘柳》,还有《买陂塘》一名,因而“买”与“迈”字音谐,又作《迈陂塘》。

  辛弃疾赋怪石词,名《山鬼谣》;
  李冶赋并蒂荷词,有:请君试听双蕖怨“句,名《双蕖怨》。( 李冶(1192-1279)是中国古代数学家,原名李治,字仁卿,号敬斋,金代真定府栾城县(今河北省栾城县)人。)
  《神雕侠侣》李莫愁临死前还痴痴的呢喃着那句“问世间、情为何物”,把楼主给哭的。不过生死相许的情在现在怕是已经不存在了吧,现今的情大多不过是可有可无的调剂品而已。
  问世间情为何物?佛曰:废物!这大概是现今社会的真实写照吧!
  日期:2010-10-23 16:43:20

  40、桂枝香
  《桂枝香》又名《疏帘淡月》。
  据毛先舒《填词名解》记载:《桂枝香》这个词牌名出自唐朝人裴思谦到长安参加殿试后,和同伴们到风月场所的平康里嫖宿时,有黄门来报喜说他高中状元。裴思谦一手抱着美人,一手拿着状元证书,高兴得不知东西南北了。第二天清晨,诗性大发,赋诗一首:“银釭斜背解鸣珰,小语低声贺玉郎,从此不知兰麝贵,夜来新惹桂枝香。”《桂枝香》这个词牌名便是来源于此。但《桂枝香》的取意,还是与古老的月中桂树天外香的传说有关。

  传说在冰魄银蟾的月亮上有一颗高大的桂树,枝繁叶茂,四季飘香。有一年,玉皇大帝想翻盖天上的凌霄殿,却缺少一根栋梁,此时他忽然看见了月亮里那棵大桂树,于是选派在西河得道成仙的吴刚去砍那棵月中桂。但吴刚却未能砍倒月亮里的大桂树,那棵大桂树反而越长越精神,香风从天上一直飘到人间,给世人带来无尽的遐想和绮思,也给文人们带来说不完的话题。

  唐代诗人宋之问(约656—712年)为之吟道:“桂子中天落,天香云外飘。”白居易(772—846)则诗云:“偃蹇月中桂,结根依青天。”于是在宋代有人便依此意,创制了《桂枝香》这个词牌。
  《桂枝香》这个词牌最负盛名的是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金陵即今南京。
  1067年(治平四年)王安石的变法因保守派的反对受挫,皇帝老儿将他外放为南京市长(江宁知府)。据《古今词话》记载:王安石与朋友们在深秋游赏金陵山水,面对浩浩汤汤的长江,用《桂枝香》的词牌名填了30多首词,唯有他的词被称为绝唱。这首词传唱到苏东坡那里,苏大学士赞叹说:“此乃野狐精也!”
  【《古今词话》:“金陵怀古,诸公寄调桂枝香者三十余家,惟王介甫为绝唱。东坡见之,叹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文人雅士,登临怀古,颇多感慨。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更是将忧思之情,凝于笔端,引得众人尽皆赞叹。
  王安石留下的词作虽不多,但这首词却不失为词史上的杰作。正如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中所云:“李易安谓介甫文章似西汉,然以作歌词,则人必绝倒。但此作却颉顽清真、稼轩,未可漫诋也。”把该词与周邦彦、辛弃疾相比,可见推崇之至。
  宋张辑用这个词牌名填词时,有“疏帘淡月,照人无寐”句,故又名《疏帘淡月》。
  张辑(生卒年不详)字宗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张辑有《沁园春》(今泽先生)词,自序云:“矛顷游庐山,爱之,归结屋马蹄山中,以庐山书堂为扁,包日庵作记,见称庐山道人,盖援涪翁山谷例。黄叔豹谓矛居鄱,不应舍近求远,为更多东泽。黄鲁庵诗帖往来,于东泽下加以诗仙二字。近与冯可迁遇于京师 ,又能节文 ,号矛东仙 ,自是诗盟遂以为定号。十年之间,习隐事业,略无可记,而江湖之号凡四迁,视人间朝除夕缴者,真可付一笑 。”据此知他有号凡四,曰庐山道人、曰东泽、曰东泽诗仙、曰东仙。辑得诗法于姜夔,与冯去非(可迁)交好。黄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 》卷九云:“有词二卷,名《东泽绮语债 》,朱湛卢为序 ,称其得诗法于姜尧章 ,世所传《矣欠乃集 》,皆以为采石月下谪仙复作,不知其又能词也。其词皆以篇末之语而立新名云。”

  疏帘淡月·秋思
  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   润逼衣篝,线袅蕙炉沉水。   悠悠岁月天涯醉。   一分秋、一分憔悴。   紫箫吹断,素笺恨切,夜寒鸿起。   又何苦、凄凉客里。   负草堂春绿,竹溪空翠。   落叶西风,吹老几番尘世。   从前谙尽江湖味。   听商歌、归兴千里。  
  露侵宿酒,疏帘淡月,照人无寐。
  这首词情景交融,将秋夜的相思苦,羁旅愁,传神地勾画了出来。词境幽远清雅。是张辑的代表作之一。
  日期:2010-10-23 21:23:47

  41、清平乐
  《清平乐》原是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名。调名来由有三种说法:一说是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另一说法是唐李白作应制《清平乐》三首,后来用为词调名。还有一种说法是杨宪益在《零墨新笺》中所说:“此曲乃南诏乐,因官得名;李白之有其辞,犹之有《菩萨蛮》辞也。”
  沈括《梦溪笔谈》卷五载:“唐天宝十三载(公元754年),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燕乐)。”沈括说的“雅乐”是指战国以前的古乐,流传下来的歌词就是我们现在见到的《诗经》。“清乐”,也称为“清商乐”,是指汉魏六朝的乐府音乐,歌词经流传后成了当时的乐府诗。“燕乐”是指隋唐时代流传的中原音乐,随着历史的延续和区域的扩展,融合了各民族的音乐而成的新音乐,流传下来的歌词,起初多半是五言诗和七言诗,经过演变成为长短句体,当时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即唐宋词。

  “清商乐”是指“清商三调”。相和歌中有“平调、清调、瑟调,汉世谓之三调。” 三调中的“瑟调”被称作“侧调”。”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