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里陈迹香满径——聊聊词牌名的来源与典故》
第38节

作者: 姓楼名主字神经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据《琅环记》载,赵明诚接到这首词后,很是赞赏,同时又激起了好胜之心。于是他废寝忘食三天三夜,写了五十首词,和李清照的《醉花阴》词混杂在一起,给他的好友陆德夫看。陆德夫看后说:“只此三句最工。”赵明诚问是那三句,陆德夫说:“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余不及也。 ”

  日期:2010-10-28 17:32:55
  小广告终于被杀了~~真是不容易。。。
  ---------------------------------------------
  59、惜分飞
  《乐府诗集》载有萧衍(公元464~549年,南朝梁武帝)所作的一首《东飞伯劳歌》:

  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谁家女儿对门居,开颜发艳照里闾。
  南窗北牖挂明光,罗帷绮箔脂粉香。
  女儿年几十五六,窈窕无双颜如玉。
  三春已暮花从风,空留可怜与谁同。

  成语劳燕分飞便是典出于此,后人将其作为离别之词。再后来庚信(513—581)有“秦川直望,陇水分飞”之句,以后就简称“分飞”。到了唐朝,引用就更多了,如孟浩然送从弟归会稽诗:“向来共欢娱,日夕成楚越;落羽更分飞,谁能不惊骨。”
  于是临歧惜别,黯然魂销,便以《惜分飞》入词,成为词调名。
  元祐中,苏轼知守钱塘时,毛滂为司法参军,与歌妓琼芳相爱。三年秩满辞官,于富阳途中的僧舍作《惜分飞》词,赠予琼芳:
  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
  泪湿阑干花着露,愁到眉峰碧聚。

  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
  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一日,苏轼摆宴请客,席间杯觥交错,自然少不了歌妓演唱助兴。其中便有歌妓唱了此词,苏轼听后大为赞赏。当得知乃幕僚毛滂所作时,即说:“郡寮有词人不及知,某之罪也。”于是派人追回,与其留连数日。毛滂因此而得名。
  这段为人津津乐道的故事,却并非是事实。苏轼知杭州时,是元祐四年(1089)至元祐六年,而毛滂于元祐三年已出任饶州司法参军,直至元祐七年还在饶州任上,此时不可能为东坡的杭州僚佐。

  这段故事载于《花庵词选》卷六,此词长期被当作他与歌妓之间的风流韵事传诵。不过词话多有讹传,据学界考证,这首词可能是毛滂辞别妻子赵英时所作。
  毛滂的发妻赵英,是北宋名臣赵捴锱杂资р铮榇锢瘛T岫(1079),由赵捵髦骷抻朊琛U杂⑹且晃幌突荨⒋刃ⅰ⑶诩蟮拇蠹夜胄恪K氨∏欤录蛭男濉保欢词⒋隹停然菹氯恕G嗄晔逼诘拿琛靶岳谅幌参簦胰吮睬怨残η衣睿晕兆救恕保杂⑷慈拔克担骸叭松率巢米悖尚荨>却蠹遥赝蚓恚浼涫ハ途阍冢痪浔彰乓岳希詹宦淠!笨杉×娇谇橥兑夂希蚱奚钌跷嗟谩!抖么省分校赜胁簧僭诼猛局芯炝灯拮拥淖髌罚

  殢人娇·约归期偶参差戏作寄内
  短棹犹停,寸心先往,说归期、唤做的当。
  夕阳下地,重城无样,风露冷、高楼误伊等望。
  今夜孤村,月明怎向,依还是、梦回绣幌。
  远山想象,秋波荡漾,明夜里、与伊画著眉上。
  与妻共度七夕佳节的:
  诉衷情·七夕

  短疏萦绿象床低,玉鸭度香迟。
  微云淡著河汉,凉过碧梧枝。
  秋韵起,月阴移,下帘时。人
  间天上,一样风光,我与君知。
  婚后第二年,毛滂的父亲到筠州(今江西高安)当知州,毛滂随行。期间认识了因乌台诗案贬官在外的苏轼。1081年,毛滂进士落第,后依靠荫补,取得仕宦资格。1084年受命任郢州(今湖北钟祥)县尉。1087年,毛滂赴杭州任司法参军。三年后秩满改任, 时间在元祐四年夏秋间,恰值他妻子赵英染病不起之时。妻子病重无法同行,迫于宦游,只能恸然辞别妻子。行至富阳僧舍, 情结难展, 于是写下了这首情真意挚的千古绝唱来作别语。

  此词一出,传唱四方。苏轼闻后击节赏叹,逢人说项, 毛滂词名由此迅即传扬词林。
  由此看来,毛滂虽然人品不行,却还是有可取之处。比起琼芳,我也更愿意相信这是为他妻子所作,在声色犬马的封建社会(现在也一样),对妻子一往情深的男人,实在难能可贵!对比杜牧、对比柳永,我还是更喜欢毛滂这个小人多点,呵呵~~
  贺铸词名《惜双双》,刘弇(yǎn)词名《惜双双令》,曹冠词名《惜芳菲》
  日期:2010-10-28 21:37:01
  今天回来得早,于是满满的《破阵子》出炉了~~
  -------------------------------------------------------

  60、破阵子
  又名《十拍子》、《破阵乐》。唐教坊曲名,出自《秦王破阵乐》,后用作词调名。陈旸《乐书》:“唐《破阵乐》属龟兹部,秦王(李世民)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外藩镇春衣犒军设乐,亦舞此曲,兼马军引入场,尤壮观也。”《秦王破阵乐》为唐开国时所创大型武舞曲,震惊一世。唐玄奘往印度取经时,一国王曾询及之,见所著《大唐西域记》。唐《破阵乐》乃七言绝句,此盖因旧曲名另度新声,乃是截取舞曲中一段。

  《秦王破阵乐》即《秦王破阵舞》,又名《七德舞》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最初乃唐初的军歌,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打败了叛军刘武周,巩固了刚建立的唐政权。于是,他的将士们遂以旧曲填入新词,为李世民唱赞歌:"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刘武周,生年不详,卒于唐武德五年(622年)。祖籍河间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景县),迁居马邑(今山西朔州)。
  刘武周出生于豪富之家。年轻时骁勇善射 ,喜结交豪侠,后投奔隋太仆杨义臣。大业八年至十年(612至614年),隋炀帝杨广三次进攻高丽,刘武周应募东征,因军功被提拔为建节校尉。东征师还,刘武周返归马邑,担任鹰扬府校尉。
  大业十三年二月,刘武周杀马邑太守王仁恭,起兵依据突厥,被突厥封为“定杨可汗”。刘武周自称皇帝,改元天兴。武德二年(619 年)三月,在突厥的支持下,刘武周南侵并州(治晋阳),四月接受大将宋金刚的建议,“入图晋阳,南向以争天下。”宋金刚率兵两万,“又引突厥之众,兵锋甚盛”。相继攻陷唐并州、介州、浍州、晋州等地,关中大震,“人情崩骇,莫有固志。”甚至唐高祖都惊慌失措,颁发了“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而已”的手敕。

  在此关键时刻,李世民拍案而起,认为:“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富实,京邑所资。若举而弃之,臣窃愤恨。”并主动请缨:“如此盗贼,何足惧之,儿只须精兵三万,年当灭之。”
  这一席话,把当朝文武镇得目惊口呆。他们觉得简直是天方夜谭一般,拿现在话就是:“开什么玩笑!”
  但李渊同意了李世民的意见,尽发关中之军,令李世民统率前往讨伐刘武周。
  十一月,正值隆冬季节,李世民率军自龙门渡河,在柏壁(绛州西南)扎营,与宋金刚对垒相持。讨刘之战遂拉开了序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