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里陈迹香满径——聊聊词牌名的来源与典故》
第41节

作者: 姓楼名主字神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文莹《玉壶清话》卷九《李先主传》中说,南唐先主李昪(biàn)晚年卧病。“先是数载前,一渔者持簑纶竿,击短板,唱《渔家傲》,其舌为鸣榔之声以参之,自号‘回同客’。人后疑为吕洞宾,音清悲如烟波间,听者无厌。唱曰:‘二月江南山水路,李花零落春无主,一个鱼儿无觅处。风兼雨,土龙生甲归天去。’人或与钱,则摆首不接。唱于金陵凡半年,了无悟者,里巷村落皆歌焉。‘土生龙甲’,果以甲辰岁二月殂于正寝。‘鱼儿’,乃向所谓鲤鱼也。歌中之语皆验焉。”

  这则记载中所说的《渔家傲》,词句与《豆叶黄》完全相同。一、二两句隐含着李昪不久于人世,南唐将要失去其君主了。“鱼儿无觅处”之“鱼儿”,“乃向所谓鲤鱼也”是指李昪在登基前,有童谣曰:“东海鲤鱼飞上天。”预示李昪将为国主。现在“鱼儿无觅处”了,暗示其将从人间消逝。“土龙生甲”与“二月江南”暗示出李的死期是甲辰年二月。

  总的说,这首词无非是表现神仙神机妙算,可以预言未来罢了,并没有什么欣赏价值,如果不考虑写作背景,压根就不知道它在讲什么。但却可以看出乐曲《豆叶黄》在唐代就已经存在了。
  秦观的《忆王孙·春闺》就是仿效吕岩的《豆叶黄》所作的词,作为文学作品,遣词造句极佳,欣赏价值较高,于是后人便把《豆叶黄》更名为《忆王孙》。
  《忆王孙》成了词调后,流传甚广,于是又衍生出许多别名。
  谢克家词:“依依宫柳拂宫墙,楼殿无人春昼长。燕子归来依旧忙,忆君王,月破黄昏人断肠。”因词中有“忆君王”句,后人便取名《忆君王》。
  陆游词有“画得蛾眉胜旧时”句,因名《画蛾眉》

  史远道《独脚令》词,按律即是《忆王孙》
  张辑《忆王孙》词有“几曲阑干万里心”句,故又名《阑干万里心》
  宋·姚宽有《怨王孙》词,按律即是《忆王孙》
  这个词牌最喜欢的自然还是秦观的,不过姜夔的也很得我心:
  冷红叶叶下塘秋,长与行云共一舟。
  零落江南不自由。两绸缪,料得吟鸾夜夜愁。

  这首词题下有序云:“鄱阳彭氏小楼作。”鄱阳,即今江西鄱阳县,是词人的故乡。彭氏为宋代鄱阳世族,神宗时彭汝砺官至宝文阁直学士,家声颇为显赫。此词写秋日登彭氏小楼,伤飘泊、怀远人是这首小令的主题。
  日期:2010-10-29 22:29:41
  63、洞仙歌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名。
  传说此调为吕洞宾所作,原用以咏洞府神仙。但敦煌曲《云谣集杂曲子》载有词调,与宋人所作此词体式不同。任二北《敦煌曲初探》根据其中有“恨征人久镇边夷”、“令戎客休施流浪”等句,认为与玄宗朝征兵戍边事有关,因而推断此调创于开元、天宝之际。
  苏轼作《洞仙歌》时曾自序云:我七岁时,见到眉州的一个老尼,姓朱,忘记了她的名字,九十多岁了。她自己说曾经随她的师傅到过蜀主孟昶(chǎng)的宫中。在一个大热天,蜀主与花蕊夫人晚上起来,在摩诃池上避暑,填了一首词,朱尼姑都能背得。到现在已经40多年了,朱尼姑也死了很久了,没有人知道这个词调,我现在只记得开头的两句,经过认真考证,细细体会,才知道是《洞仙歌》。词牌来历大概如此。

  花蕊夫人,后蜀主孟昶的费贵妃,五代十国女诗人,青城(今都江堰市东南)人。幼能文,尤长于宫词。得幸蜀主孟昶,赐号花蕊夫人。
  前蜀灭亡后,后唐庄宗任命孟知祥为两川节度使,孟知祥到成都后,庄宗就被杀死,孟知祥趁机自立,僭称帝号,但没有当几个月的皇帝就死了,他的儿子孟昶继位。史书上说后蜀主孟昶好色,一日无美女就闷闷不乐。所以孟昶身边的太监每天的首要工作,就是到民间搜刮美女给他侍寝。但没多久这位孟昶就失去了兴趣。
  后来,有一位心腹太监在青城明察暗访终于物色到一位绝色美女。这位美女容颜绝世,给人一种空谷幽兰自然淡雅之感,孟昶非常满意,立即留在宫中,封为慧妃。慧妃喜欢芙蓉花和牡丹花,孟昶投其所好,特地为她修了一座牡丹苑,还下令在城墙上种满芙蓉花,连寻常百姓家也要家家栽种。每到芙蓉花开时节,成都城中花团锦簇,争奇斗艳,红如火,白似雪,远看如朝霞灿烂,近闻花香浓郁,从此,成都也得了雅号,叫“锦城”。

  孟昶带着慧妃登城饮酒赏花,望着花丛中的美人,感慨的说:“你真美呀!这芙蓉不足形容你的柔媚,这牡丹不足以形容你的明艳,你是人中之花,花中之蕊。朕就封你为“花蕊夫人”。”这时她就有了这样一个美称。
  孟昶日日饮宴,觉得肴馔都是陈旧之物,端将上来,便生厌恶,不能下箸。花蕊夫人便别出心裁,用净白羊头,以红姜煮之,紧紧卷起,用石头镇压,以酒淹之,使酒味入骨,然后切如纸薄,把来进御,风味无穷,号称“绯羊首”,又叫“酒骨糟”。孟昶遇着月旦,必用素食,且喜薯药,花蕊便将薯药切片,莲粉拌匀,加用五味,清香扑鼻,味酥而脆,又洁白如银,望之如月,宫中称为“月一盘”。

  孟昶最是怕热,每遇炎暑天气,便觉喘息不定,难于就枕,于是在摩河池上,建筑水晶宫殿,作为避暑的地方。其中三间大殿都用楠木为柱,沉香作栋,珊瑚嵌窗,碧玉为户,四周墙壁,不用砖石,尽用数丈开阔的琉璃镶嵌,内外通明,毫无隔阂,再将后宫中的明月珠移来,夜间也光明透澈。四周更是青翠飘扬,红桥隐隐。从此,盛夏夜晚水晶宫里备下鲛绡帐、青玉枕,铺着冰簟,叠着罗衾,孟昶与花蕊夫人夜夜在此逍遥。这晚还有雪藕、冰李,孟昶又一次喝醉了,但觉四肢无力,身体摇摆不定,伏在花蕊夫人香肩上,慢慢地行到水晶殿前,在紫檀椅上坐下。此时倚阁星回,玉绳低转,孟昶与花蕊夫人并肩坐在一起,孟昶携着夫人的素手,凉风升起,那岸旁的柳丝花影,映在摩河池中,被水波荡着,忽而横斜,忽而摇曳。孟昶回头看夫人,见穿着一件淡青色蝉翼纱衫,里面隐约地围着盘金绣花抹胸,乳峰微微突起,映在纱衫里面,愈觉得冰肌玉骨,粉面樱唇,格外娇艳动人。孟昶情不自禁,把夫人揽在身旁。夫人低着云鬟,微微含笑道:“如此良夜,风景宜人,陛下精擅词翰,何不填一首词,以写这幽雅的景色呢?]孟昶说:“卿若肯按谱而咏,朕当即刻填来夫人说:“陛下有此清兴,臣妾安敢有违?”孟昶大喜,取过纸笔,一挥而就,递与夫人,夫人捧着词笺,娇声诵道: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倚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
  (原词已遗失,此词为苏轼作。)

  就在二人醉生梦死之时,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封北的陈桥驿“黄袍加身”。随后发兵攻破后蜀,孟昶孱弱,缴械投降。花蕊夫人也成了囚徒,和孟昶一道被押解进京。
  965年春天,孟昶与花蕊夫人被迫离开他们醉生梦死的蜀地乐园,前往汴梁。在途经葭萌关驿站时,花蕊夫人感慨万千,挥笔在驿站的墙壁上题了一首《采桑子》:
  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
  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
  词成半阙,已泣不成声,不能再写下去,只得弃笔而去。
  到了汴京,宋太租假意安抚孟昶,封他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秦国公。宋太祖久闻花蕊夫人腰似弱柳,眉含远山,唇若朱涂,乃是蜀国第一美人。为了见到花蕊夫人,他赏赐了孟昶及其家人,因而在他们来宫中谢恩之时见到了花蕊夫人。一见之下,果然名不虚传。

  七天后孟昶暴疾而终,年四十七岁,许多人认为是被赵匡胤毒杀。孟昶之母本来就为儿子的请降而觉羞愧,也绝食而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