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里陈迹香满径——聊聊词牌名的来源与典故》
第42节

作者: 姓楼名主字神经
收藏本书TXT下载
  太祖把花蕊夫人留在宫中,通令侍宴。得知花蕊夫人能诗,在蜀中时,曾作宫词百首,便要她即席吟诗,以显才华。想到自己从皇妃沦为阶下囚,一路上备受折磨,悲从中来,就把在葭萌关驿站没有完成的《采桑子》续完:
  初离蜀道心将碎,离恨绵绵。
  春日如年,马上时时闻杜鹃。
  三千宫女皆花貌,共斗婵娟。
  髻学朝天,今日谁知是谶言。
  吟罢,说道这词是当日离开蜀国,途经葭萌关时写的,写在驿站的墙壁上。还说:“当年在成都宫内,蜀主孟昶亲谱‘万里朝天曲’,令我按拍而歌,以为是万里来朝的佳谶,因此百官竞执长鞭,自马至地,妇人竟戴高冠,皆呼为‘朝天’。及李艳娘入宫,好梳高髻,宫人皆学她以邀宠幸,也唤作‘朝天髻’,那知道却是万里崎岖,前往汴京,来见你宋主,万里朝天的谶言,却是降宋的应验,岂不可叹么?”

  宋太祖赵匡胤听罢长久不语,连饮三杯,说道你再做一首新的。花蕊夫人沉思片刻,再启朱唇,题了一首《述亡国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
  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这首《述亡国诗》悲愤婉转,不亢不卑,表达了一个有气节的亡国之女深沉的悲哀。宋太祖本也是个英雄人物,回想自己当年千里送京娘,一条棍棒打遍十八座军州的英雄壮举。此时有感于花蕊夫人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竟更加深了对花蕊夫人的爱慕之心。从此,花蕊夫人经常被召进宫侍寝,不久封花蕊夫人为贵妃。自此太祖每日退朝必到花蕊夫人那里,饮酒听曲。

  但花蕊夫人并没有忘记与孟昶的夫妻之情,为怀念丈夫,她在宫中挂上孟昶的像,天天祭拜。有一次被宋太祖看见,问她画像上是谁,她只好说是俗传的送子张仙。打这以后,宫中各妃嫔也都供起了张仙像。这件事传出去以后,那些宫里的妃嫔,听说供奉张仙可以得子,便都到夫人宫中照样画一幅,供奉起来,希望生个皇子,从此富贵。不久,这张仙送子的画像,竟从禁中传出,连民间妇女要想生儿抱子的,也画一轴张仙,香花顶礼,至今不衰。后来有人作诗咏此事:

  供灵诡说是神灵,一点痴情总不泯。
  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花蕊夫人后来因介于宋廷权力之争,触犯了太祖弟弟光义的利益,在一次打猎时,被赵光义趁乱一箭射死。
  康与之词,名《洞仙歌令》
  潘牥词,名《羽仙歌》

  袁易词,名《洞仙词》
  《宋史·乐志》,名《洞中仙》
  此调以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为正体。个人更喜欢苏轼的另一首:
  洞仙歌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   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日期:2010-10-30 13:03:53
  64、祝英台近
  祝英台与梁山伯的故事,为我国男女因恋爱而殉身相传最早且最普遍的故事。《祝英台近》这个词牌名就是以梁祝故事为词调名。
  但该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一直争论不休。《白香词谱》载,据宁波府志记载:东晋穆帝时,会稽梁处仁,字山伯,从师过钱唐,逢一士子同渡,自称上虞祝贞,字信斋。同学三年,祝先归,梁后访之,则为祝氏九娘英台也。梁求婚,可是祝已被父母许配给鄮城马氏。梁后为鄮令,旋卒。祝在嫁到马家去,经过梁家时,临奠哀恸,地裂,人们就把他们并埋在一起。这说明梁祝故事,发生在东晋时的浙江。

  《劳久杂记》则说:梁祝为孔子弟子,曲阜孔庙,有梁祝读书处。则这件事发生在山东,且时间推前到春秋时期。并且还说:“此哀感顽艳之事迹,久据历来一般人心目之中,传会牵摭,俯拾即是。”
  《宜兴荆溪新志》则认为:梁祝在宜兴善权山碧藓岩读书,同宿三年,善权寺后有石刻,大书“祝英台读书处”,故事发生在江苏。
  蒋熏《留素堂集》却说:清水及舒城,并有祝英台墓。则故事又发生在甘肃及安徽。
  总之,梁祝故事为千古所艳称,流传甚广,各处遗迹,未必真确,而民间传说渐近神话。于是传说祝陵山中,杜鹃开时,辄有大蝶双飞不散,乃是二人精魂。据《荆溪新志》记载:“吴中呼黄色蝴蝶为梁山伯,墨色为祝英台,谓死后焚衣所化。”
  《祝英台近》这个词牌名始见苏轼《东坡词》。我们知道有些词牌末带有某些术语,如“令”、“引”、“近”、“慢”等。“令”与酒令有关,是一种字数较少,且接近民歌的抒情小曲,“慢”则有篇幅较长、语言节奏舒缓、韵脚间隔较大等特点。而“近”与令、慢等一样与曲调有关,指一种篇幅较“令”长而又不如“慢”曲那么典雅庄重的曲调。大体上说,“令”多半属于“小令”范围,“慢”则绝大多数是“长调”。“近”是中调词的标志,与“令”“引”“慢”等相对。

  这个词牌楼主伤感于南宋江湖派诗人戴复古妻的一阕词:
  祝英台近
  惜多才,怜薄命,无计可留汝。
  揉碎花笺,忍写断肠句。
  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抵不住,一分愁绪。

  如何诉?便教缘尽今生,此身已轻许。
  捉月盟言,不是梦中语。
  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
  这首词,平心而论文学价值自然比不上苏轼、辛弃疾等大家的作品,但它却胜在一个“情”字。
  戴复古(1167—?) 南宋著名的江湖派诗人。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汉族。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民众疾苦,风格豪放,接近苏辛。

  这位石屏先生颇有造诣和思想,但惟独对婚姻不诚实。
  明朝陶宗仪《辍耕录》载,戴复古流浪到武宁(今属江西)时,武宁有富人爱其才,以女妻之。婚后两人琴瑟和鸣,恩爱不已。
  只是,戴复古到底不是没有良心的“陈世美”,三年后,想起自己在老家的妻子,便想回去。忍不住把自己曾经娶妻生子的事情合盘托出告诉了第二个老婆。戴复古的岳父知道后自是气愤不已。
  但他妻子不仅婉言劝说自己的父亲,而且把所有的私房钱全部那出来送给戴复古,临别时,亲自为夫君饯行,并写了前面那首《祝英台近》。
  石屏先生前脚离家,这个连姓名都不曾留下的女子后脚就跳水而死,重蹈祝英台覆辙,可敬可哀,可悲可叹!

  后回君若重来,不相忘处,把杯酒,浇奴坟土。
  以后你要是重来此地,如未忘记我们曾有的那段美好时光,就到我的坟上看看,浇杯酒在我的坟土上,那我在九泉之下也瞑目了。
  这位女子怕是已经知道丈夫不会再回来,基于自己纯洁挚烈的爱情本身,早已报定殉情的信念。或许在这位善良宽容的女子心里,人的一生只能有一次真爱!到了这个地步,她只能从一而终了。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十年后,戴复古旧地重游,物是人非,想起这段往事,也颇感悲伤,怀着内疚的心绪,写下了一首《木兰花慢》:
  莺啼啼不尽,任燕语、语难通。

  这一点闲愁,十年不断,恼乱春风。
  重来故人不见,但依然、杨柳小楼东。
  记得同题粉壁,而今壁破无踪。
  兰皋新涨绿溶溶。流恨落花红。
  念著破春衫,当时送别,灯下裁缝。

  相思谩然自苦,算云烟、过眼总成空。
  落日楚天无际,凭栏目送飞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