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里陈迹香满径——聊聊词牌名的来源与典故》
第44节作者:
姓楼名主字神经 前期为仕唐时期。公元880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882年始离长安赴洛阳。883年春,四十八岁作《秦妇吟》。不久避战乱去到江南,五十八岁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之抱负。894年五十九岁登进士第,授校书郎。897年,六十二岁,被“宣谕和协使”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
后期为仕蜀时期,901年,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907年,朱温篡唐。唐亡,力劝王建称帝,王建为前蜀皇帝后,任命他为宰相,蜀之开国制度多出其手,后终身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
韦庄在四川王建那为官时,认识了一名娇美多姿、能歌善舞的少女谢娘,她“姿质艳丽,兼擅词翰”,人长的漂亮,又会填词做诗,两个人貌似有点什么忘年恋之类的东西(虽然很多人都说那个时候韦庄都六十多岁的人了,不可能和个小姑娘有什么,但是想想82岁的老爷爷可以娶28岁的姑娘,人家也是可以有什么滴,是吧,是吧~)。
于是他对照着七律和顾夐的《玉楼春》,写了首新词送给那姑娘: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
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
千山万水不会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据传谢娘芳名木兰,以花比美人,故名《木兰花》。后来韦庄娶了谢娘为妾,前蜀主王建知道以后,假托请谢娘教内廷宫妃歌舞为名,把谢娘骗入宫中,强占为己有。
韦庄失去谢娘后,终日怏怏不乐,填了一首《小重山》词,表述相思之苦:
一闭昭阳春又春,夜寒宫漏永,梦君恩。
卧思陈事暗销魂,罗衣湿,红袖有啼痕。
歌吹隔黄昏,绕庭芳草绿,倚长门,万般惆怅向谁论?
凝情立,宫殿欲黄昏。
谢娘听到以后,悲伤逾恒,绝食而死。(叹息~~)
韦庄的《木兰花》与顾夐《玉楼春》的区别在于第三句,《玉楼春》为七言句,《木兰花》为两个三言句,其余都是相同的。到了宋代,《玉楼春》和《木兰花》被混而为一,清人万树编《词律》:“或名之曰玉楼春,或名之曰木兰花,又或加令字,两体遂合为一,想必有所据,故今不立玉楼春之名。”从此,词家以《木兰花》为《玉楼春》的别名,于是一场混乱。宋人名为《木兰花》词,大多皆是《玉楼春》体。
宋代一首词的曲调在歌唱时,可以对音节韵度略作增减,因而便有添声减字之说,从音乐的角度,增叫做“添声”,减叫做“偷声”;从歌词的角度,增叫做“添字”,又称“摊破”,减叫做“减字”。
许是《木兰花》的韵律容易被改造,于是便有了《减字木兰花》、《偷声木兰花》、《木兰花慢》诸调。
《木兰花》是令词,故又称《木兰花令》
日期:2010-10-31 15:35:21
补昨天下午的~~
------------------------------------------
67、满庭芳
《满庭芳》的来源有三种说法,据《诗馀图谱》记载,本调亦名“满庭霜”。万氏《词律》则以九十三字者为“满庭芳”,以九十五字者为“满庭霜”。出处一则取柳宗元诗:“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为词名,一则取方夔诗:“开门半山月,立马一庭霜”为词名,实则是同一调。而毛氏《词学全书》记载:“满庭芳”、采唐吴融诗:“满庭芳草易黃昏”。
个人较倾向于“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这一说,有“吾心安处是故乡”的意境。
唐顺宗贞元年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可惜半年内改革即告失败,柳宗元初贬邵州刺史,后再贬永州司马。在湖南永州柳宗元度过了十年漫长的贬所生涯。
《赠江华长老》
老僧道机熟,默语心皆寂。
去岁别舂陵,沿流此投迹。
室空无侍者,巾屦唯挂壁。
一饭不愿馀,跏趺便终夕。
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
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
这首诗是柳宗元写给一位江华籍老和尚的赠诗:适合的地方就是安居的场所,庭院青悠芳草芬馨,从中可以看出柳宗元心绪的安宁和豁达。想来将此句取作词牌名的人也有一样的心情吧。
此调有平韵、仄韵两体。
周邦彦词又名《锁阳台》,
葛立方词有“要看黄昏庭院,横斜映霜月朦胧”句而名《满庭霜》
晁补之词有“堪与潇湘暮雨,图上画扁舟”句而名《潇湘夜雨》
韩淲词有“甘棠遗爱,留与话桐乡”句而名《话桐乡》
吴文英词因苏轼词有“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句又名《江南好》
张埜词名《满庭花》
今人马加《常用词调格律》又载名《山抹微云》,此出于秦观词,
《网上《全宋词》所载范致虚词名《满庭芳慢》、贺铸词名《潇湘雨》。
用《满庭芳》作词牌最出名的是秦观: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樽。
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这首词写得新清精美,是一首历代广泛传诵的名作,也是秦观有代表性的作品,也是《满庭芳》这个词牌众所周知的重要缘由。只是秦观的老师苏轼貌似不太喜欢。据宋朝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苏东坡认为这首词的基调过分消沉,就批评秦观,说:“想不到分别后,你到学起了柳七作词。”秦观分辨说:“我虽然没有什么才情,但还不至于沦落到学柳七的地步。”苏东坡说:“‘销魂当此际’,难道不是柳七的语言吗?”因柳永《破阵子》词有“露花倒影”之句,苏东坡就戏作了一副对联:
山抹微云秦学士
露花倒影柳屯田
超脱旷达的苏学士对这样情意缠绵的词不太感冒,而我辈俗人对这如诗似画的作品则心生欢喜。
据《铁围山丛谈》记载:秦观女婿范元石为人凝重,一次在某贵人宴席间默默无语,酒宴间有侍儿“善歌秦少游长短句”,在唱完上面这首《满庭芳》后,在场的人都很感动,只有范元石似乎无动于衷。这位歌女对范元石的冷漠非常不满,就问“这个人是谁?难道他也懂得曲子吗?”范“遽起,叉手而对曰:‘某乃‘山抹微云’女婿也!’”虽是笑谈,却也看出《满庭芳》之词名满天下,何等荣耀!
秦观的《满庭芳》名满天下,个人却在偶然翻阅宋词时,喜欢上另一首:
满庭芳
<徐君宝妻>
汉上繁华,江南人物,尚遗宣政风流。
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
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
长驱入,歌台舞榭,风卷落花愁。
清平三百载,典章人物,扫地俱休。
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
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
从今後,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
徐君宝妻(?—?) 姓名不详,岳州(今湖南岳阳)人。作者名不见经传,不像其他女词人声名赫赫,甚至连名字都没有,仅以“徐君宝之妻”留名,一生也只有这一篇作品传世。
这首词的背景,据明陶宗仪《辍耕录》记载:徐君宝妻,岳州(湖南岳阳)人。宋末被元将虏掠到杭州,住韩蕲王府。元将几次要侮辱她,都被她设法避过。一日元将发怒地表示要用强迫手段,她便说要祭告亡夫,主人答应了。她梳妆焚香,再拜默祝,向南哭泣,题《满庭芳》词于壁上,然后投水而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