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里陈迹香满径——聊聊词牌名的来源与典故》
第45节

作者: 姓楼名主字神经
收藏本书TXT下载
  【岳州徐君宝妻某氏,亦同时被掳来杭,居韩蕲王(韩世忠)府。自岳至杭,相从数千里,其主者数欲犯之,而终以计脱。盖某氏有令姿,主者弗忍杀之也。一日主者怒甚,将即强焉。因告曰:‘俟妾祭谢先夫,然后乃为君妇不迟也。君奚怒哉!’主者喜诺。即严妆(盛妆)焚香,再拜默祝,南向饮泣,题《满江红》词一阕于壁上,已,投大池中以死。】

  这样的故事,在宋词里不算少,国仇家恨交织着上演,一出又一出的悲剧不断的轮回,而《满庭芳》不过是其中小小的一出罢了。国弱势微,匹夫或者说匹女又能如何呢?
  注:“破鉴徐郎何在”破鉴:即破镜。唐孟棨《本事诗·情感》载:南朝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与妻乐昌公主恐国破后两人不能相保,因破一铜镜,各执其半,约于他年正月望日卖破镜于都市,冀得相见。后陈亡,公主没入越国公杨素家。德言依期至京,见有苍头卖半镜,出其半相合。德言题诗云:“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得诗,悲泣不食。素知之,即召德言,以公主还之,偕归江南终老。

  日期:2010-10-31 17:34:01
  68、鹊桥仙
  《鹊桥仙》这个词牌名是出自于古时关于“鹊桥”
  的神话。据《岁华记丽》引用《风俗通》:“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的传说,是“鹊桥”最早的版本。至唐代,民间传说更为普遍,许多诗人写诗吟咏牛郎、织女的传说,如李白《拟古》:“银河非鹊桥,非时将安适。”李洞诗:“若能携手随仙令,皎皎银河度鹊桥。”调名本此。
  始见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词咏七夕,因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取为调名。

  月波清霁,烟容明淡,灵汉旧期还至。
  鹊迎桥路接天津,映夹岸、星榆点缀。
  云屏未卷,仙鸡催晓,肠断去年情味。
  多应天意不教长,恁恐把、欢娱容易。
  这首词描写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咏的是调名本意,没有脱离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旧意。

  到了秦观,算是把这个词牌发挥到了极致,迄今为止还没有能超越的。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1049年-1100年),初字太虚,后改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北宋后期著名婉约派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
  这首词的名气、地位以及它所讴歌的爱情观,不用赘言大家都了若指掌。不过楼主很不厚道的说,这首词的高度,确实没有其他人达到过,不过其中的爱情观除了牛郎织女,也没有人达到过。可惜了。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两句确实化腐朽为神奇,只是,事实证明神奇只是远方的风景,看着就行,从没有人到达过,就像柏拉图式的爱情,混说而已。
  所以相较而言,个人更喜欢朱淑真的:
  巧云妆晚,西风罢暑,小雨翻空月坠。
  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
  微凉入袂,幽欢生座,天上人间满意。

  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相传为朱熹侄女。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相传为浙江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她生于仕宦家庭,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优裕。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素有才女之称。其诗词多抒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文词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作品艺术上成就颇高,后世常与李清照相提并论。

  这位女词人,算是古代的“问题少女”,貌似还有婚外情这一不雅的事情。罗曼蒂克型的人物,爱情至上者。
  她曾作的《清平乐·夏日游湖》,就是记录如何奋不顾身投入情人怀抱的真实写照: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到人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我觉得吧,每个时代都它的游戏规则,“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到人怀”这样的惊世骇俗之举,在古代还是少干为好。就是现在,我们也要注意影响,别动不动就当街拥吻,有碍瞻仰的说。所以,她被扣上“淫姑泱女”,“有失妇德”的帽子也是情理之中。
  《鹊桥仙》表达的就是朱淑真自己的爱情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赋予了牛郎织女爱情永恒的意义,但是这份永恒好吗?死亡是永恒,可我们都不想要,而一年一次鹊桥相会的爱情是永恒,朱淑真也不想要。
  “天上人间满意”,天上满意于他的宽容,终究给了牛郎织女一次七夕相会的机会,否则便永远不得相见。人间也满意,牛郎织女通过自己的抗争终于赢得了一次七夕相会的机会,还有什么可奢求呢?
  可朱淑真不满意,“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既然是忠贞不渝至死不休的爱情,那为什么不能每一天都厮守呢?却为何只能有七夕一年一次的相会呢?爱情需要考验,但爱情更需要厮守,需要两人朝朝暮暮的灌溉。

  这样的爱情才符合人性吧,秦观歌颂的爱情还是留给牛郎织女好了,我等俗人没那么高的觉悟,奉行的是天长地久的厮守。
  想起一部电视剧的名字——爱就宅一起。
  日期:2010-10-31 23:14:13
  大晚上的这受网终于活过来了!郁闷!
  ------------------------------------------

  69、一斛珠
  原唐教坊曲名。
  《梅妃传》载,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江采苹(生年不详,卒于765年)福建莆田人,才貌兼备。江采苹的父亲是个医生对女儿期望甚高,以《诗经·召南》里《采苹》一诗的题目为女儿名字。江采苹自幼聪明,九岁就能背诵古代许多诗歌名篇。开元年间由太监高力士至闽、粤选美时被选入侍玄宗,深得宠幸。因其癖爱梅花,所居之处遍植梅树,每当梅花盛开时,赏花恋花,留连忘返,唐玄宗昵称她梅妃,又戏称为“梅精”。

  只可惜,好景不长,唐玄宗夺了儿子李瑁(mào)的老婆杨玉环为妃,使得清高孤傲的梅妃渐渐失宠。皇帝为讨好杨贵妃便把日渐失宠梅妃迁到皇宫外的上阳东宫去。梅妃作了《东楼赋》以抒心中哀怨:
  玉鉴尘生,凤奁杳殄。
  懒蝉鬓鬓之巧梳,闲缕衣之轻练。
  苦寂寞于蕙宫,但疑思于兰殿。
  信摽落之梅花,隔长门而不见。

  况乃花心恨,柳眼弄愁,暖风习习,春鸟啾啾。
  楼上黄昏兮,听风吹而回首;碧云日暮兮,对素月而凝眸。
  长闼深扃,嗟青鸾之绝信;温泉不到,忆拾翠之旧游。
  忆昔太液清波,水光荡浮,笙歌赏燕,陪从宸旒。
  奏舞鸾之妙曲,乘益鸟仙舟。

  君情缱绻,深叙绸缪。
  誓山海而常在,似日月而无休。
  奈何嫉色庸庸,妒气冲冲,夺我之爱幸,斥我于幽宫。
  思旧欢之莫得,想梦著乎朦胧。
  度花朝与月夕,羞懒对乎春风。
  欲相如之奏赋,奈世才之不工。
  属愁吟之未尽,已响动乎疏钟,空长叹而掩袂,踌躇步于楼东。
  唐玄宗看了这篇赋后,略微有所触动,但有惧怕杨妃的妒悍,便叫人偷偷送去一斛(hú,量器名,古时以十斗为斛)珍珠赐于她。

  梅妃见了,伤心不已,写下来一篇《谢赐珍珠》,并将诗与珍珠一起送还给唐玄宗: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