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里陈迹香满径——聊聊词牌名的来源与典故》
第49节

作者: 姓楼名主字神经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又扯远了。《双双燕》作为词调出现在宋代。《白香词谱》载:“考吴梦窗词有:‘小桃谢后,双双燕飞来’”句,本调疑即创自梦窗。”吴梦窗就是吴文英(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号觉翁。四明(浙江宁波市)人。终生不仕。但是史达祖(1163?~1220?)早于吴文英。因而现存最早的《双双燕》词即是史达祖的词(年纪大总是有优势的)。所以《词律》认为:“《双双燕》,宋史达祖自度曲,见《梅溪词》。词咏双燕,即以为名。”

  曲是史达祖自度,但调名是摘自唐诗。杨巨源(或梁锽)《艳女词》:“露井桃花发,双双燕并飞。”张谔《延平门高斋亭子应岐王教》:“片片仙云来渡水,双双燕子共衔泥。”无名氏《后庭宴》:“双双燕子归来,应解笑人幽独。”
  清代词人徐釚在《词苑丛谈·汪蛟门记梦》中记载:“己酉夏(1645年4月14日),夜梦二女子靓妆淡服,联袂踏歌于琼花观前,唱史邦卿《双双燕》词。至‘柳昏花瞑’句,宛转嘹亮,字如贯珠。询其姓,曰:‘卫氏姊妹也。’及觉,歌声盈盈,犹住枕畔。爰和前调云:‘伊谁艳也,看袖拂霓裳,广寒清冷。柔情绰态,却许罗襟相并。行过玉勾仙井。更翩若惊鸿难定。卫家姊妹天人,不数昭阳双影。溜出歌声圆润。听落叶回风,十分幽俊。最堪怜处,唱彻柳昏花暝。惊醒乌衣梦稳。真难觅、天台芳信。魂销洛水巫山,独抱枕儿斜凭’。”可见史达祖这首《双双燕》脍炙一时。

  这个词牌楼主更爱吴文英的:
  双双燕·小桃谢後
  小桃谢後,双双燕,飞来几家庭户。
  轻烟晓暝,湘水暮云遥度。
  帘外馀寒未卷,共斜入、红楼深处。
  相将占得雕梁,似约韶光留住。   堪举。翩翩翠羽。

  杨柳岸,泥香半和梅雨。
  落花风软,戏促乱红飞舞。
  多少呢喃意绪。
  尽日向、流莺分诉。
  还过短墙,谁会万千言语。

  泥香半和梅雨是楼主的萌点。一直以来,楼主最爱的就是雨后的泥土味,淡淡的清新,那么的好闻,不像如今肮脏的街道,总充斥着令人作呕的汽油味。
  日期:2010-11-07 20:03:31
  76、十六字令
  作为小令的“十六字令”,是词牌中用字最少的词牌。此调初名《苍梧谣》。宋代蔡伸用此调填了《苍梧谣》词,所以有人把此调叫《苍梧谣》。后来周玉晨按此调作词,见全词只有一十六字而冠名《十六字令》。而袁去华、张孝祥都有用“归”字起韵的词,故又名《归字谣》(有人误作《归梧谣》)。
  苍梧谣

  <宋·蔡伸>
  天,休使圆蟾照客眠。
  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蔡伸(1088—1156),字伸道,号友古居士,福建仙游县枫亭镇东宅村人,宋代名臣蔡襄的孙子。政和五年进士。历任太学辟雍博士,知滁州、徐州、德安府、和州,官至户部尚书、左中大夫。蔡伸勤政爱民,清正不阿。他在真州通判任上,城中遭遇火灾,百姓无家可归,他冒死主张开仓赈灾。此举不但不被上司怪罪,还被提拔为知州。蔡伸是秦桧的太学同窗,又是同科进士,秦桧当宰相后试图拉拢他,他不为所动,遂被贬斥。蔡伸是以赵鼎党被贬的,贬后主管台州崇道观。绍兴九年(1139),起知徐州,改知德安府。后为浙东安抚司参谋官,提举崇道观。绍兴二十六年卒,年六十九。《宋史翼》有传。伸少有文名,擅书法,得祖襄笔意。工词,与向子諲同官彭城漕属,屡有酬赠。有《友古居士词》一卷。

  苍梧原是百越民族一个大部落的名称,后以区域名称延用下来,称为古苍梧。《战国策·楚策》曰:“楚南有洞庭、苍梧。”《汉书音义》曰:“苍梧越中王,自命为秦王。”可见,历史上苍梧早已有之。苍梧在秦始皇时为桂林郡地,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国正式设苍梧郡,《汉书》卷28记载:“苍梧郡,武帝元鼎六年开,莽曰新广,属交州,有漓水关。”蔡伸所指的“苍梧”应是包括整个岭南和越南北方的大片地区,这些地区当时较为贫穷、落后,所以许多被贬的官员被安置在这个地区任职。

  据传蔡伸这首《苍梧谣》是怀念被贬苍梧的朋友赵鼎所作。赵鼎(1085-1147)是南宋大臣。字元镇,解州闻喜(今属山西)人。崇宁进士。南渡后,于绍兴初年两度任宰相,荐用岳飞收复重镇襄阳。绍兴八年(1138年)宋金议和时,与秦桧意见不合,被罢为奉国军节度使。旋谪居潮州五年,再移吉阳军(今广东崖县)。仍被秦桧胁迫不已,三年后不食而死。

  这个词牌个人最喜欢的是太祖的三首:
  其一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作者原注:“湖南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1957年1月号,创作于长征路上,题下标名写作时间为“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因而词中的山并非特指,而是泛指长征途中所经过的群山。
  太祖手迹《十六字令》
  日期:2010-11-08 18:02:19
  77、天仙子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
  唐·段安节《乐府杂录》载:“《天仙子》本名《万斯年》,唐武宗时李德裕进,属龟兹部舞蹈伴奏曲。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取以为名。”任二北《教坊记笺订》则认为:“《天仙子》,与《乐府杂录》谓李德裕所进《万斯年》即《天仙子》者应无关。因《万斯年》乃宰相所进之‘颂圣’大曲,不应有小曲之别名。皇甫松作,及敦煌写卷所见之《天仙子》,无不咏调名本意,辞内各有‘天仙’、‘仙子’、‘仙娥’等字,尤不合宰相进乐之体。《新唐书·礼乐志》亦载其事,但并无‘即《天仙子》’说。”

  始见《花间集》唐·皇甫松词:
  天仙子
  踯躅花开红照水,
  鹧鸪飞绕青山觜。
  行人经岁始归来,
  千万里,错相倚。

  懊恼天仙应有以。
  此词咏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刘、阮遇仙事,撷取临别时的一幕。取调名本意。
  皇甫松,一名嵩,字子奇,睦州(今浙江建德)人。生卒年不详。唐工部郎中皇甫湜之子。工诗词,尤擅竹枝小令。能自制新声。《花间集》录其词十二首。
  另有双调,始见于宋·张先《张子野词》。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 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

  据夏承涛 先生《张子野年谱》考证,52岁的张先在嘉禾(今浙江嘉兴)担任判官时,因病不能参加当时的嘉禾知州韩瓘的宴会,闲闷中,填了一首伤春词感慨平生坎坷的《天仙子》:
  天仙子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张先是个喜欢写“影”、擅长写“影”的词人,“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归朝欢》);“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剪牡丹》),世称“张三影”。词中带“影”的,还有“隔墙送过秋千影”(《青门引》),“无数杨花过无影”(《木兰花》)等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