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红楼”外型不同于巴黎传统建筑风格,共有五层红楼,中国风格鲜明。据《欧洲联合周报》披露,“卢氏红楼”的所有人、卢芹斋的后人因无心经营,近期正在替这栋巴黎建筑中的“异类”寻找买家。
作为卢芹斋存在的最有力证据,这座红楼曾见证过卢芹斋最辉煌的时期。欧洲媒体报道说: “他让欧美收藏者学会欣赏中国墓葬文物——墓葬雕刻、青铜器、陪葬古玉、陶俑、佛像等等。”“他以精湛的文物专业知识和天才的商业眼光逐渐征服了欧美收藏 者。”随即在欧美的银行家、军火商、石油商、不动产商中形成对中国文物的“抢购”潮。
日期:2009-04-04 11:07:33
我几年前写的习作,小小说《老马识途》,只是写了古玩行的冰山一角。请各位批评指正。
老马识途(小小说)
温暖的阳光铺满了老马的古玩店。老马点了一只香烟,慢慢的吸,端起一杯清茶,慢慢的品。多少年来他的习惯就是这样,每天只吸三只香烟,上午、下午、晚饭后各一只,不多也不少。
今天是周末,客人比平日要多些。老马是古玩店老板,他本姓马,其实并不老,今年才35岁,可为人老成持重,做事有条不紊,眼力也不错,行里人都叫他老马。有个画家,和老马是忘年交,画了一匹马,并题字“老马识途”,送给他。老马很喜欢,挂在了自己的书房。
他大学毕业后从事了各种工作,同事评论他:“别看老马平时不吭不哈,谁是谁非,他心里清楚的很”。他从小喜欢读古书,喜欢看古董。工作了一些年,用自己的积蓄开了古玩店。由于国内的收藏热持续升温,在加上老马为人处事很好,所以生意蒸蒸日上。
那天,老马刚打开店门,突然听见一声巨响,回头看去,原来是一位顾客,昨天在对门买了件赝品想退不成,今天干脆把东西砸碎在卖家门口……..破天荒地,老马点燃了今天上午的第二支烟。
今年他准备把古玩店转让了。有人非常不理解,生意做的这么好,为何不做了?老马一笑而过:“一艘船上满员是5个人,现在有十个人上船了,有的人应该下船了,否则就会被推下水。前一段时间有人在外地收货,被人做了局,连人带车给扣了。还有人为了高额利润,倒卖高档货,出了事,现在还保外就医呢”。的确,现在古玩收藏很火,但事物发展到高峰时要看到它的危机。
老马卖掉古玩店后准备自驾汽车云游全国,他计划要用5年时间,慢慢走,慢慢游。回来后再用5年时间写一部长篇小说……
日期:2009-04-04 11:28:00
买古玩,自己不懂的东西,别人说出大天去,也不买!
不吃亏,不上当!也不占便宜!
高利润便有高风险!
日期:2009-04-04 11:28:54
未入此行前,以为古玩高深莫测。
一旦入行,也不过如此。还是那些事,只是不是那些人而已。
纵观历史,事情就是那些,只是主角换了而已。
各行各业,大多如此。
人在行外,云里雾里。人在行内,一目了然。
日期:2009-04-04 12:33:16
文物走私,多为两种:武和文。
武:直接走私到香港。
文:国内交易。更有甚者,不与老外直接接触。一旦出事,则振振有词“东西卖给中国人了,并不认识老外……”可进可退。
日期:2009-04-04 12:34:42
瓷器基本不玩,道太深。
新仿:水平太高。参观过某处,整个是一个研究所。
老的:存世量并不少。看过某国外公司的库房,某种瓷器很多。行里人一般这样操作:如果有3件差不多的东西,先卖一件,过一段时间再卖其它的。如果3件同时卖,就卖不起价格了。
日期:2009-04-04 13:47:36
带了花生米、驴肉和白酒来找“老甲”(以下出场人物姓名,甲乙丙丁代之。)
老甲是个文物贩子。来京多年。虽然是西服革履,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个贩子。
他有一儿一女。老婆跟着他一起倒腾古玩。价格谈不拢时,女人有妙用,是润滑剂。
几粒儿花生米、几片儿驴肉、几杯白酒下肚,老甲已是满脸通红。说来也怪,他是老江湖了,老酒鬼了。可一喝酒就上脸,其实并未醉。心里清楚得很。
老甲:“这些年过我手的东西可不少。“他(某名人,此处隐去姓名)”可从这买了不少东西。听说又卖给老外了,钱可挣海了。”
我:“嗨,这年头搞古玩发大财的,有哪个不卖东西给老外啊?”
老甲:“他活得也未必好受。还是咱们这样,发点儿小财,得了。”
我:“知道卢芹斋吗?”
老甲:“听老辈儿行里人提过。”
我:“哈哈,到头来,又怎么样……”
日期:2009-04-04 17:35:23
某日,古玩城,某高官。电视上,偶见。
他跺着四方步,背手叉腰。其后,一企业老板紧随其后。
他喜好古玩,可从来不自己花钱买。
二位都乐在其中。
企业老板心里清楚,今天花的钱,可能下周就能转回来。而且是成倍的利润。何乐而不为?
日期:2009-04-04 18:12:08
那件在拍卖会上,天价元青花的事情也是有不同说法。
真假和操作方式,都有说法。利益太大,不可点透。
此处不再阐述,只举一简例说明:
比如我有3件东西,每件可卖1000万。同时卖,只能卖3000万。
我换一种操作方法。只拿出1件来卖。做局。把这件东西价格炒起来。在拍卖会上,左手倒右手,自己卖,自己买。操作成功,拍卖价格:1个亿。
激活了整个元青花市场。
从3千万到3个亿。
但这种大件操作,周期较长,最少5年。
日期:2009-04-04 21:27:17
下面收货,如履薄冰。
收假是小,被黑是大。
某日,某处,某人,收货。买卖成功。行进途中,公丨安丨查扣(其实是卖主与公丨安丨串通,做局)。罚款,扣货,走人。卖主与公丨安丨都挣了钱,苦了买主,一场空。这次做局是同行某人与卖主合谋为之,目的是报复那个买主,二人曾有过节。
“老乙”是个老江湖了,在下面收货仍然很谨慎。买了货就走,不做停留。但对卖主却说“再待几天,买点儿其它货”,放烟雾弹而已。
日期:2009-04-04 22:02:32
王侯将相,达官贵族。
生前极奢华,死后多厚葬。
但还是被盗墓贼挖出,宝藏拿走,遗骨散落,死后也不得安宁。
宝藏取出,再次流通。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其实国家是最大的,也是合法的,盗墓贼。
东陵被盗,上下打点,送出宝贝无数,最终不了了之。
近有承德要案,“老丙”四处活动,主犯已被枪毙,其它另案调查,无果而终。
“老丙”可是大人物,行里人都怕他。他要看上的东西,就一定要拿到。
可怕!只能写到此了!
日期:2009-04-04 22:52:57
近期古玩生意极其冷淡,我认识的几个开店的老板已关门歇业了。
表面繁荣,内部危机四伏。纵观历史,古玩是社会的风向标之一。
日期:2009-04-04 23:38:27
入行不难,多看为上。
此行并不神秘,也不高深。
多看书籍,多看东西。
地摊要看,古玩店要看,博物馆要看,古迹要看。以上几处最好每周都看。
看多了,自然就认识了。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鲜明特征。比如一件衬衫,五十年代的和现在衬衫,从面料到款式,一目了然,一看便知。
再比如,在广场上有成千上万的人。你的母亲也在其中。你可以一眼就找到她。
原因何在?你的母亲,你太熟悉了。
古玩就是这样,多看。老东西自然就认识了。
第一眼非常重要,那是第一感觉。要把握住。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