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第一感觉是纯净的,之后的其它感觉会影响到对东西真假的判断。比如卖主的说法等,会使你产生杂念,影响判断。
日期:2009-04-05 10:01:23
某女,年龄不详,未婚,风韵十足。我过眼的古玩和女人也不少。初识之时,也似有某种冲动。
万一某日,她看到此贴,对我回眸一撇,嫣然一笑说:“你,真有S我的冲动吗?”
此女的眼神是可化骨的。哈哈,你说我可怎么办啊?笑谈了。
女人不易啊,入古玩行的女人更不易啊,此行狼太多。
此女的事情不可多说,她不容易。
用底下贩子的说法结束对她的描述:“她,后面有大老板!”
一语双关,暗藏玄机。不可细说。
日期:2009-04-05 10:05:07
某日,在山西收货。
老丁,是个贩子。初识之时,感觉不好。一起吃饭,他人请客,老丁便顺手拿了几包香烟,计入账单。贪小利之人,不可深交。
老丁的老婆,不是淳朴的农家女。(其实真正的农民是极其淳朴的,而我们所见的农民,大多是被城市化的,多狡黠。)她,与我同行的一个熟人聊天。是山西话,我不太懂,偶尔能听懂半句。其间,她说要给我们找几个农村娘儿娱乐一下。与之聊天的熟人,乐得脖子都红了。不知此事是真是假。也许是逗人开心而已。不得而知了。
老丁有一儿一女。儿子已结婚,并有子。其子很漂亮,人见人爱。儿子少言寡欲。女儿却随母,健谈。观其面,似二十岁左右,据说常与村中半大小子厮混。有一事可见其本性。我们一行三人,其间一人酷似老板。其女只与他闲谈,并互发短信,得其手机号码。可见,其女非等闲之辈。
老丁一家老小,都搞古玩。有唱红脸的,有唱白脸的。可进可退。
与老丁闲谈之时,其电话不断,似乎很忙。稍后,又有几人来访。与老丁私语之后,他说陕西某处出了一坑东西,问我们是否有兴趣前往?观来者面相,似有阴邪之气,别买货不成反被捂在他乡。只好放弃。其后证明,判断是对的。后来听说,那几个人犯事了。
无论是看人、看事、还是看东西。第一感觉,非常重要。感觉不对,马上撤。
我的感觉还算敏锐。多年前,我与几个朋友在某饭馆吃饭。紧邻一桌,推杯换盏,那几位酒越喝越多,脸越喝越红,嗓门越来越大。我感觉不对,似有事情要发。可我们吃饭也正在兴头,不可中途退席。偶有便意,去方便了。回来后,邻桌已散。朋友见我,都说我躲过一劫。原来,我走后不久,邻桌一位就吐了,正好吐在我的座位上。自此,我便感觉至上了。
日期:2009-04-05 12:16:21
某日,某乡村。
老?是个下面的穷贩子。他的家可用一字形容“破”,满眼都是破的,只有窗台上的一排排空的啤酒瓶是好的。他的父母躺卧在床上,目光是茫然而呆滞的。我不忍多看,一丝淡淡的心酸悄然浸润双眼。解放几十年了,农民依然清苦。谁之过?农民对国家的贡献如何?在战争年代,冲锋陷阵,负伤牺牲。在和平年代,种地种田,养活了你和我。政治局的人啊!你们谁“真正”到过农民家里?你们被表面繁荣所蒙蔽!你们被下面所蒙蔽!难见实情。唉,此处废话太多,莫谈政治。
在老?处买了几件东西。临别时,他喝醉了。他比我要长十岁,却叫我“大哥”,惭愧之极。我问同来的人是否要加点儿买货的价(钱)?回答:“不用,他每次都这样。”他父母的眼神使我心动了,额外拿出1000元给他,说:“给老人的,务必收下!”
回京的路上,同来的人说:“你啊,心太软,在国内发不了大财。”
是啊,心太软……
日期:2009-04-05 14:04:23
周末,地摊。
老A是个军人,当官的,有钱。每次逛地摊,都有两名战士跟随,包里鼓鼓的,都是钱。听说买了不少假货。反正他的钱也不是好来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日期:2009-04-05 14:07:34
自古,G里最乱。
解放初,一女子(相当于现在的二奶)闹到G里。某人,从G里拿了几幅字画,打发了事。G里大修的时候,拆下的老木头也有卖出。朋友曾买了一块。G里尚且如此,何况其它博物馆呼?乱得很,不说了。文物口,很……
日期:2009-04-05 14:09:30
康生,喜欢字画,象征性的花钱买了不少好东西。其他人就不得而知了。
不久前去世的某高官,外界对其评价极高。号称清正廉洁一生。行里有人说,老爷子喜欢青铜器。我没敢再问,也不必再问。
日期:2009-04-05 20:51:47
外出收货几点注意!
四个方面:衣、食、住、行。
衣:尽量选休闲装!切记不可露富!
食:荤素搭配,不可暴饮暴食,饭菜可口即可。未必山珍海味,人的肠胃其实最适合家常便饭。选饭馆:门口车多的,生意好,饭菜干净新鲜。点菜:点大众菜,客人要得多,原料自然比较新鲜。
住:选择有停车场的,车辆的安全也很重要。自己的钱物要保管好,专门有偷宾馆客人的小偷。自己的外出住处不要告诉外人。
行:在公路上,不要超速,不要赶路,安全是第一位的。
司机累了,一定要停车休息,切记!尽量不走夜路!
四点注意:
1:一定要有当地比较熟悉的铲子领路,并且和你有比较良好的关系。
2:自己的去向家里一定要清楚,并且要让对方知道你来以前已经和家人打了招呼。
3:最好不要自己开车去不熟悉的地方,宁可在当地雇车,他们对路况很熟悉。
4:上策是让对方带东西去你选定的地方,哪怕因此多付一些钱。
我的十六字方针: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行踪保密、谨慎行事!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日期:2009-04-05 20:55:45
古玩专家与行家。
古玩专家,最有戏剧性。好坏都有。混饭吃的居多。
某G里的专家,屁毛不懂,真假不分。
给人鉴宝,开始是鉴定的东西都鉴定为假,后来是鉴定的东西都鉴定为真。
怎么回事?判若两人?
原因在此:他根本看不出真假。说东西假,好说:“这东西假的,新仿。”七个字,就把你打发了。后来发现,不行,光说东西是假的,赚不了鉴定费。所以,来了个180度大转弯,鉴定的东西都鉴定为真。来一个,鉴一个,真一个,赚一个。
各取所需,专家挣了鉴定费,藏宝人有了G里专家的鉴定证书。
怎么样?乐,大了。
行家,可厉害,老江湖,多低调。
专家,多信口雌黄。一件东西,张口就是100万,反正他不掏钱买,漫天喊价。
行家,看了东西,一般不说真假。指出一些东西的小毛病,让卖主出价。
专家,高调出镜。行家,低调行事。
眼力,行家高于专家。
日期:2009-04-05 22:21:26
某日,东北某处。
老C与两个瓷器行家,都是高手。眼力很好。
三人伙着买货。一件瓷器,要价18万,每人出6万。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在心外,也在心内。
三人自从得知此物消息之后,就憋着买下,再上拍。在拍卖会上,最少拍卖百万元。魔,在心中作怪。
三人兴致勃勃的来到卖家之处。虽是身怀绝技,但心中有魔。未曾过招,却已败阵。交钱,拿货,走人,高兴。
返程路上,老C再次端详瓷器。大惊失色,高仿。
三位顶尖高手尚且如此,何况吾辈呼!
日期:2009-04-05 22:22:23
老D是个高仿中的高手。
他的仿品,曾经上了国外大拍(国外大的有实力和名望的拍卖公司)。拍卖成功。
国外大拍卖公司的检测手段水平非常高。他的仿品,可轻松过关。厉害!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