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古玩行的人和事》
第10节

作者: 竹林圣
收藏本书TXT下载
  伯希和带走的敦煌文卷现藏于巴黎的法国国立图书馆。
  目前,法国国立图书馆与中国学者合作,正在编纂新目录。

  日本大谷探险队。
  大谷探险队是日本大谷光瑞派遣的3次中亚探险队。大谷光瑞是日本西本愿寺法主。日本探险队是以盗宝为目的,对文物没有详细记录。所盗文物散落在日本一些博物馆、图书馆级私人收藏。
  俄国人。
  在我国敦煌及西北,俄国人先后盗掠文物数万件。
  1903年,俄国人奥勃鲁切夫到敦煌,用6包劣质石蜡从王道士手里骗走2大包写本,数目不详。

  鄂登堡(1863-1934),从师于沙俄汉学家瓦西里耶夫院士。
  1909年-1910年,俄国委员会出资赞助,鄂登堡第一次来到中国西北。在新疆的喀什、吐鲁番等地盗掠了一批文物。
  1914年-1915年,由沙俄外交部资助10万卢布,鄂登堡第二次来到中国西北探查。探查队员包括摄影师、画家、测量员、翻译共10人。他们在敦煌期间,偷绘了多个洞窟的正面图,拍摄了32000张照片,盗取一些文卷和许多塑像、绢画、纸画,通过王道士搞了200多经卷。文物现保存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埃尔米塔什博物馆。
  鄂登堡在敦煌盗掠的经卷,大多残破。原因是他来晚了,斯坦因、伯希和、日本人已经盗掠的差不多了,再者当时政府已将完整的经卷送至北京。所以他只得到残卷。
  美国人,华尔纳。

  华尔纳,1881-1955,美国人。1903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哈佛大学,世界级名牌大学,不可迷信,毕业生也是有好有坏。
  1924年,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资助,华尔纳带探查队到了中国西北。他来到敦煌,王道士接待了他。王道士手里已无经卷,华尔纳就盗取壁画。他给了王道士一些钱,就用特制胶布粘盗了敦煌壁画26块,还盗走了一尊1.2米高的唐代菩萨像。这批文物曾在西方国家展览,引起轰动。
  1925年,华尔纳再到中国,再次准备粘盗敦煌壁画。由于当地民众、随同前往的我国学者和敦煌当局的监视下,华尔纳未得逞。
  哈佛大学福格博物馆对敦煌文物非常感兴趣,出资2万英镑,邀请斯坦因组队去中国西北。由于斯坦因盗取敦煌文物,在中国国内已是臭名昭著,他刚进入新疆,就被当时政府吊销了通行证,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王道士晚年及其凄惨。美国人华尔纳盗掠敦煌文物,曾给了王道士75两银子,被人夸大到10万银元。村民们找到王道士,要求与之分享。王道士拿不出,村民们以死威胁。王道士装疯卖傻,才躲过一劫。自此,他就成了疯道士。王道士是个普通人,有功有过,出现在错误的时间和地点,出现在如此重要的地点“藏经洞”。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来也空空,去也空空。到头来,一场空。

  敦煌史上还有几个人物,要了解。
  张大千,1899年出生于四川内江。著名画家,临摹高手,高仿了不少古画。1949年离开大陆,辗转印度、香港、美国、台湾。
  1941-1943年,他在敦煌临摹壁画。有功有过。他在临摹时,经常把表层的后期壁画剥去,以看隐藏在后面的早期壁画,严重破坏了壁画原貌。他还派人在莫高窟内挖掘,得到大量写本残卷等文物,被其在香港文物市场出售,最后被日本天理大学图书馆收藏。
  向达,1900-1966年,湖南人。为敦煌的管理、保护、研究呕心沥血,人称“敦煌之子”。
  常书鸿,1904-1994年,杭州人。敦煌文物研究所第一任所长,为敦煌艺术的研究和保护做出了毕生的重要贡献。在常书鸿几十年的艰苦生活中,经历了妻离子散,克服了重重困难,为保护莫高窟默默奉献了一生。他的奉献精神得到人民的高度赞扬。相比之下,王道士如何呢?因此王道士晚年之凄惨,该是因果报应吧!
  藏经洞的文物是研究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各朝代的重要资料。
  藏经洞文物约5万件,多半散于世界各地,少部分在国内。
  敦煌学是一门以敦煌石窟艺术、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物、敦煌其他遗存文化和相关史料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除中国外,世界各地都有学者专门研究敦煌学。
  敦煌是否还会发现第二个藏经洞,有待日有研究。

  敦煌藏经洞发现已近百年,文物散失也近百年,这是中国的国宝。其价值远远大于圆明园那几个水龙头。可敦煌文物何时归?
  今天的敦煌莫高窟由国家设立的专门机构:敦煌研究院管理。敦煌研究院是全世界的敦煌学研究中心。
  反思历史,以史为鉴,类似敦煌藏经洞的事件不要在祖国的大地上再次发生!可偶有发生,只是主角变了而已。可叹!
  日期:2009-04-22 17:55:56
  甲骨文,指我国殷商后期(约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1100年)使用的文字。一般是占卜后刻在龟甲或兽骨上,故称甲骨文。
  甲骨发现地,河南安阳小屯村,位于安阳市西北3公里。曾是商代的故都。是《史记》中所说的殷墟。发现于清末光绪年间(河南安阳的商代王陵,汉代就有盗掘。因此有人推测在秦汉时代就有甲骨出现,只是未见文字记载)。

  小屯村某农民耕地,发现骨片,上刻有画。无人购买,只好卖给药铺。(中药铺里的龙骨是脊柱动物化石,以骨骼居多)药铺把龙骨研成末,治刀伤。药铺以每斤六文钱收购。
  甲骨文的发现流传着几个故事。
  其一、1899年,北京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山东福山人)”染病,太医给他开了处方,其中一味中药叫“龙骨”。王懿荣无意间发现“龙骨”上刻有类似文字的图案。他懂古玩,对古文字有研究。于是,他派人把药店所有“龙骨”买了。北京城里药店的“龙骨”是从河南等地运来的,是河南安阳一带农民种地时发现的。(谁最早用龙骨当药?)此说法有疑点,龙骨是药铺捣碎后再卖的。

  其二、1899年,河南安阳经常出土古玩,古玩商在此收购,并运往京津等地销售。有个古玩商叫范维卿(山东人),他注意到安阳小屯村农民挖出的刻字“龙骨”。他便买了一些“龙骨”,给王懿荣看,王懿荣以重金收藏(每块二两钱)。经研究,王懿荣判断这是商代占卜的甲骨。
  1899年,甲骨文被引起重视,收藏家竞相购买。古玩商见有利可图,对出土地点保秘,或者谎称在其他地方出土。这样古玩商可以低价买,高价卖,吃差价。古玩商不会带你去出土地点,这等于断了财路。1908年,罗振玉经多方打听,才知道出土地点是安阳小屯村。距离1899年的发现,已相隔9年,估计那些古玩商赚了不少钱。
  学者认为,王懿荣是最早认识甲骨文和购买甲骨的人。
  甲骨文,是商代统治者在祭祖、大典日的选择、出入的凶吉、征伐的胜败、风雨的多少等重大问题上,凭占卜甲骨来决定。占卜的典礼非常隆重,有专门的职官。占卜的方法是,用龟甲(龟甲,小的是陆地龟,大的是南方进贡而来,特大的是海龟)或兽骨,背面钻刻,然后灼烧,看正面定吉凶。并在其正面刻录一些内容。甲骨文,除了占卜,有时也记录其它事情。甲骨文是研究古文字学的基础,是考古学的史料,是古文献的佐证、填补空白及纠正错误。

  1902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王懿荣遇难。其子便出售家藏古玩。王懿荣收藏的甲骨卖给了刘鹗(《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江苏人)继续四处收购甲骨,收藏甲骨约5000片。1903年,刘鹗挑选所藏甲骨1058片,著书《铁云藏龟》。购买甲骨的还有清朝大臣端方,他从范维卿那里买,价格是一个字二两五钱。
  刘鹗因庚子年购仓粮赈济北京饥民而获罪流放。1910年死于新疆。他收藏的甲骨随即流散。
  天津的王襄和孟定生,共收藏甲骨约4500片,并著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