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振玉,浙江上虞人。清末做过官。1934年,在伪满政权当过官。他收藏甲骨3万片以上,并著书。
安阳小屯村出土了约20万片甲骨,至少有3万片流失海外。
美国长老会在19世纪末在山东潍县设立了教会。当时潍县是一个古玩集散地。美国牧师“方法敛”大量收购甲骨。英国浸礼会的牧师“库寿龄”,也收了很多,他财力雄厚,是外国掠夺中国甲骨的总代理人,倒卖给为国外机构及个人。
日本人西村博、三井源右卫门等人很早就购买甲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大量盗运殷墟文物。
国外收藏甲骨文情况。日本收藏最多,约8200片。加拿大收藏约8700片?英国收藏约2600片。美国收藏约1800片。还有德国、法国、瑞典、瑞士等国。总之,收藏我国殷墟甲骨的国家和地区共12个。
1899-1928年,出土甲骨8万片以上。
1928-1937年,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对安阳小屯村进行了考古发掘,称殷墟考古发掘。共发掘甲骨约2多万片及其他文物。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央研究院的考古发掘被迫停止。
解放后又陆续进行了考古发掘。
殷墟的面积在24平方公里以上。在恒河南岸,以小屯村(商代王宫)为中心,有手工作坊、居民点等。在恒河北岸,武官村、侯家庄一代(商代王陵)为中心,有商王及贵族的陵墓。
河南安阳之外也出土了一些甲骨,数量不多。
除了出土了商代甲骨,还在其它地方(山西、陕西、北京)出土了西周的甲骨。1977年,周原考古队在陕西岐山,发掘了大批西周的甲骨文,约17000片。
甲骨出土之初,已有大量仿品。民国时期,仿的最好是“蓝葆光”。蓝葆光,河北人。他心灵手巧,但自幼抽大烟。他在无字的甲骨上刻字,材料是旧的,文字是新的,销路很好,赚了钱,再吸白面。
研究甲骨文的学者有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浙江海宁人,生于1877年,1927年自杀于北京颐和园昆明湖,终年51岁。集中西新旧之学于一身。)、杨树达、郭沫若等。各国学者陆续出版了研究甲骨文的书籍。
日期:2009-11-09 07:54:24
一日,看到一则新闻:某英国女子的婶祖母有一个非常好看、罕见的中国古董瓷花瓶,已经有250多年历史了。因为起初没有发现这个花瓶的巨大价值,家人在花瓶底部打了个洞,做成了一盏台灯。结果,这个原本价值高达25万英镑的古文物现在最多只值2万英镑。的确,常有老外把中国瓷器改成台灯的。但这件瓷器真的对吗?假如对,真值2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260万)吗?且听下文。
这个古董花瓶高近40厘米,上面绘有明代风格的莲花、荷叶等风景,是该女子的曾祖父100多年前花14美元在远东地区购买的。据说它本来应该是一对。他们一直没有意识到这个花瓶的价值,因此40年前将花瓶改成了一盏台灯。她的曾祖父100多年前买的,那是在1900年前后,那时的真品和高仿品可都有啊!甚至有些高仿品,已收入国外著名博物馆的馆藏品(这个会在本书后面章节中记载,此处不做详谈)。
英国女子的一个朋友后来看到这个花瓶后非常感兴趣,建议她拿到拍卖行鉴定一下。古董专家们看后惊奇地表示,这个花瓶制造于中国清代乾隆年间(1735年 ——1796年)。英国某拍卖行发言人说:“如果这对花瓶中的另一只能够找到,并且这只没有损坏,价值可以高达25万英镑。现在, 我们估计只能拍到2万英镑。另一只完整的花瓶也仅值5万英镑左右。
不过某拍卖行发言人补充说,由于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收藏在中国渐渐兴起。很多来自中国大陆的买家已经具有和北美、欧洲以及中国香港的收藏家竞争的实力。因此,这个花瓶的拍卖价格可能也会有所上升。请注意拍卖行发言人的补充说明,不要以为只有一些中国人会忽悠人,老外也会这一套。
这个花瓶的照片给一些古玩行家看了,都说不到代,意思是东西不是乾隆年间的,或者是民国仿,或者是现代高仿,具体要上手看实物再定。对于瓷器,国内拍卖行有高仿,国外拍卖行也有高仿,来源是中国大陆、台湾和日本。假设此件花瓶是对的,那真值25万英镑(人民币260万)吗?我个人认为,现在明清瓷器市场价格虚高,有人为炒作之嫌,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拍卖行自古猫腻最多,不可盲目轻信,国内、国外大多如此。还是那句话,买古玩,自己看,其它皆为参考。
日期:2010-06-05 11:48:15
背景介绍:
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佳士得进行的“中国瓷器及艺术品”拍卖中,一款元青花人物罐以1400万英镑的价格成交,折合人民币2.3亿多元,拍出了目前中国瓷器的最高价格。此前中国瓷器最高价是580万美元,是2003年9月在纽约拍卖的一尊元代青花罐创造的。
日期:2010-06-05 13:19:54
注意,《砥柱铭》可有争议!
有内行说:花4亿多,买个有争议的东西,不如买很多件没争议的古玩!
但,大庄家和炒家,有自己的算盘!
哈哈。
注意啊!大庄家已进场布局,小庄家和散户纷纷落套。
日期:2010-06-05 15:52:42
日本人90年代买的梵高向日葵3000多万,现在来看还是高了
无论什么东西都是会有最高价格的
竹林兄做古玩的应该知道,古玩没有 100%的回报话下手是没有什么意思的。
和房子一样,买来出手的快赚一笔还好说,不然的话,我看拿手里5~10年都是老闺女
向日葵到现在也没人接手!快20年了!
真怕中国人去买啊!那个可是大坑,除非他买来,要坑更大的傻瓜!
我看某个天价拍卖品,是这样,看它的的二次交易如何?及时间间隔。
比如,你买的时候,别看有一大批人和你"竞争",等你再要卖的时候,那些人一哄而散,根本卖不掉.
巴菲特说过:“只有在突然退潮的时候,你才知道谁在裸泳。”
希望,不是你和我。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日期:2010-06-08 11:11:25
琉璃厂的来历。
琉璃厂是北京市著名传统文化商业街之一,以经营古玩而闻名国内外。北京琉璃厂,是古玩行的发祥地,也是集散地。曾经是,几多风雨,几多愁。无数风云人物,来了,又走了,又来了,又走了,一场空而已。古玩行的人,有的发了大财,移居国外,有的锒铛入狱,死于牢中,有的看破尘世?,回乡养老……无数的古玩已各自散去,流散在海内外的各个角落。
琉璃厂位于北京市宣武区东部,为东西走向的街道,东起延寿寺街,西至南柳巷、北柳巷,全长约400米,宽约8米。1926年开辟南新华街后被分为东西两部分,1965?年分别命名为琉璃厂东街、琉璃厂西街。
琉璃厂所在地在辽代形成村落,称为海王村。元代时,在此设窑烧制琉璃瓦件。明朝永乐初年迁都北京后,在此地设立工部所属五大厂(神木厂,大木厂,黑窑厂,琉璃厂,台基厂)之一的琉璃加工厂。琉璃厂烧造的琉璃构件多数供应建造皇宫。琉璃构件以琉璃瓦居多,以黄为主,还有绿、蓝、黑等色。琉璃厂生产逐渐萎缩的原因两个:其一、到明朝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4年)修建外城后,这里变为城区,不宜在城里烧窑,而迁至现在的门头沟区的琉璃渠村。其二、明中叶以后,北京城的皇家建设已具规模。到了清代,也就剩下皇宫修补所需的零星构件,所以生产逐渐萎缩。但“琉璃厂”的名字则保留了下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