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言水浒:九百年前的那场山寨盛世(笑死算自杀)》
第18节

作者: 暗黑山老妖
收藏本书TXT下载
  那大汉说:“既然你请了那就没事了吧?我还有事,先走了。”

  “这位仁兄武功高强,林某甚是佩服。可否留下姓名?在下林冲。”
  “是不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前不久火烧草料场的林冲?”
  虽然这两句话问得林冲心里疙疙瘩瘩的,但他也没解释,只是点了点头。
  那人拱手道:在下杨志。
  日期:2012-4-30 15:40:00

  5
  杨志这人当时在江湖上无籍籍之名,但林冲很佩服他的武艺,因此问他:阁下可是曾得到名师指点?
  杨志听后叹了口气,说:没想到打扮成这样还是瞒不过世人的眼睛。林兄你说,我这气质是不是不太像一般人?
  听到这番话,在场的人都在心里回答:说实话,真不像——他此时的形象活脱脱一个叫花子。
  杨志自豪地说,我练的是家传武功,在下的先祖就是杨业。
  林冲大吃一惊,当即起身抱拳道:“原来你是麟州(陕西)杨老令公之后,失敬失敬。”

  朱贵却问:“杨业是谁?”
  看过杨家将的人都知道,杨业是大宋初年的第一枭将,身经数百战,人称杨无敌。
  作为正牌后代,杨志从慕容族长那里听到的事迹还要多些。
  在慕容老祖的口中,杨业曾经温酒斩辽国大将,杀萧天佐诛萧天佑,水淹七国番军,单刀赴金沙滩之会,在万军之中杀了个七进七出,一嗓子喝断白沟大桥,拦住十万契丹追兵......
  由于他武艺如此精湛,所以在当时的国际人才市场被人当成一般等价物来使用。
  先是后周用三个营从把他聘走,后来北汉又用三万人马把他从后周换走,再后来辽国又提出用十万人马来换他......

  最终,杨业没有忘记自己的汉人血统,放弃高薪聘请,毅然回到了祖国,为大宋效力。
  杨志前半辈子就是听着这些故事长大,他无数次仰望着正堂挂像里那个全身披挂的白胡子老头,暗暗发誓要成为他这种英雄。
  在杨志眼里,杨业几乎是个完人,二郎神一样的人物。
  之所以说几乎,是因为就连杨志都怀疑老祖宗没有经济头脑:
  放弃了那么多投奔了大宋,结果不但自己丢了性命,子孙后代都跟着倒霉。

  杨业回国后的下场是这样的。
  由于久居外邦(北汉),他跟同僚有点文化差异,导致了一些很致命的误会。
  雍熙北伐中,杨业负责断后。
  战局危急时他派人求救,大将潘美回信说“人在阵地在”,负责接应的王侁说“敢不从命”。
  杨业听了以为真的会有援军,于是死战不退,结果被辽兵包围在陈家峪。
  其实宋军里的本土将领都知道这两句话是暗号,听见就会撒腿就跑。

  “人在阵地在”的意思就是“如果你发现阵地不在了,那就说明我不在了”。
  “敢不从命”的潜台词是“妈的我就是敢”。
  评书里说杨业眼看突围无望,就用脑袋把李陵碑撞碎了,当然脑袋也碎了;
  史书上的记载是他被辽人俘虏,绝食三日而死。
  不管怎么说,辽国人对他很敬佩,就派人把他的首级送回来,并附书一封,说杨业在辽国战俘营里铁骨铮铮,宁死不屈。

  结果这封信让杨家倒了一百多年的霉。
  据说太宗皇帝看到信里说“(杨)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当场龙颜大怒:
  杨业你全军覆没,居然还腆着脸当了俘虏?你好意思活着吗?
  你不把责任揽到自己头上也就算了,还说什么有奸臣陷害?
  大宋哪来的奸臣?这不是泄露国家机密吗?
  伪辽官员来招降你,你不一口唾沫吐在丫脸上以求速死,还他妈绝食?
  还他妈绝了三天才死?

  你磨蹭什么?在等美人计吗?!
  于是他下了密诏:把杨家给我办了!
  虽说太宗皇帝这人打仗不行,自杀也不行——在同一场战役中,他也被辽国人杀得全军覆没,却依然好意思只身骑着驴逃回来——但整起人来是一把好手。
  密诏下后,北宋所有文件里关于杨业的记载都不见了,杨家几百口人都被安上里通外国的罪名,发配到边远山区。
  后来杨家将的故事虽然在民间也有流传,但里面没有他的份,就好像六几年的党史里也没有刘少奇一样。

  因此,朱贵这样的普通百姓基本没听说过杨业。
  日期:2012-4-30 15:41:00
  6
  历史上对杨业的记载就到此为止。
  但是对杨志来说,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

  宋史上说,杨家只有杨延昭一系有后代,这是不准确的。
  实际上杨家还有一个旁支。
  当年在陈家峪和杨业一同被俘的,除了几百亲兵,还有他的幼子杨延玉。
  辽国对这些人百般威逼利诱,许以高官厚禄,但是没有一个人投降,于是过了几年自己也觉得没意思,就把他们都放了。
  这些人满怀希望地回到大宋,结果统统被鉴定为“投敌叛国”。
  虽然没有掉脑袋,但是余生比坐过山车还刺激。
  大宋的皇帝有个特点,那就是治国政策相当灵活多变,比A片里的男优还能折腾。

  以杨延玉为例,每隔几年衙门要么来个人把他拉出去游街,要么来人给他道歉,许诺给他平反。
  直到二十几年之后,真宗皇帝终于对他失去了兴趣,派了个专案组到他家了解情况,说如果案情不严重就特赦了吧。
  结果杨延玉听说东京来人要找他,以为又要被整,终于崩溃了,连夜上吊自杀,特赦也就不了了之。
  这事搞得大宋朝廷也挺不好意思,因此假如你去宋史里查杨延玉这个人,所有的记录一律写着“没于陈家峪”。
  杨志就是这个杨延玉的后代。

  日期:2012-4-30 19:15:00
  7
  林冲由于看过内参,知道杨家的这些事,对他们很同情。
  另外还联想到了自己的经历,所以听到这里一时失去了控制,拍案大骂道:昏君无道!昏君无道!
  杨志的反应却出人意料:林兄慎言!
  “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朝廷只不过是受了奸臣的蒙蔽,大方向上还是好的......”
  “我们家慕容老祖说了,亲妈打了孩子,孩子难道就不认妈了?”

  “我大宋乃是天命所归,百姓的选择,历史的选择。大宋的皇帝是古往今来最英明最雄才大略的皇帝。太宗皇帝的决定我今天也能理解,那是开国初期的非常手段。这是一盘很大的棋,换成我等普通人恐怕只会干得更差......”
  要理解杨志这个人,还需要对年代背景做一点补充说明。
  大宋的时候没有电视电台,老百姓又大都是文盲,因此朝廷在宣传上办法不多。
  以前常常出现皇帝在东京把某人批判了半年,但随后就听说丫在流放地被百姓奉为再生父母的尴尬事。
  后来神宗皇帝天才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命令礼部在各地培养了一大批吃官饷的说书人,每天晚间在社区中心宣讲当天的京报。
  主要内容一般包括皇帝提倡了什么批判了什么、礼部谴责了什么抗议了什么、变法推进了什么造福了什么、百姓拥护了什么满意了什么、辽国悍然了什么激怒了什么......等等等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