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言水浒:九百年前的那场山寨盛世(笑死算自杀)》
第18节作者:
暗黑山老妖 那大汉说:“既然你请了那就没事了吧?我还有事,先走了。”
“这位仁兄武功高强,林某甚是佩服。可否留下姓名?在下林冲。”
“是不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前不久火烧草料场的林冲?”
虽然这两句话问得林冲心里疙疙瘩瘩的,但他也没解释,只是点了点头。
那人拱手道:在下杨志。
日期:2012-4-30 15:40:00
5
杨志这人当时在江湖上无籍籍之名,但林冲很佩服他的武艺,因此问他:阁下可是曾得到名师指点?
杨志听后叹了口气,说:没想到打扮成这样还是瞒不过世人的眼睛。林兄你说,我这气质是不是不太像一般人?
听到这番话,在场的人都在心里回答:说实话,真不像——他此时的形象活脱脱一个叫花子。
杨志自豪地说,我练的是家传武功,在下的先祖就是杨业。
林冲大吃一惊,当即起身抱拳道:“原来你是麟州(陕西)杨老令公之后,失敬失敬。”
朱贵却问:“杨业是谁?”
看过杨家将的人都知道,杨业是大宋初年的第一枭将,身经数百战,人称杨无敌。
作为正牌后代,杨志从慕容族长那里听到的事迹还要多些。
在慕容老祖的口中,杨业曾经温酒斩辽国大将,杀萧天佐诛萧天佑,水淹七国番军,单刀赴金沙滩之会,在万军之中杀了个七进七出,一嗓子喝断白沟大桥,拦住十万契丹追兵......
由于他武艺如此精湛,所以在当时的国际人才市场被人当成一般等价物来使用。
先是后周用三个营从把他聘走,后来北汉又用三万人马把他从后周换走,再后来辽国又提出用十万人马来换他......
最终,杨业没有忘记自己的汉人血统,放弃高薪聘请,毅然回到了祖国,为大宋效力。
杨志前半辈子就是听着这些故事长大,他无数次仰望着正堂挂像里那个全身披挂的白胡子老头,暗暗发誓要成为他这种英雄。
在杨志眼里,杨业几乎是个完人,二郎神一样的人物。
之所以说几乎,是因为就连杨志都怀疑老祖宗没有经济头脑:
放弃了那么多投奔了大宋,结果不但自己丢了性命,子孙后代都跟着倒霉。
杨业回国后的下场是这样的。
由于久居外邦(北汉),他跟同僚有点文化差异,导致了一些很致命的误会。
雍熙北伐中,杨业负责断后。
战局危急时他派人求救,大将潘美回信说“人在阵地在”,负责接应的王侁说“敢不从命”。
杨业听了以为真的会有援军,于是死战不退,结果被辽兵包围在陈家峪。
其实宋军里的本土将领都知道这两句话是暗号,听见就会撒腿就跑。
“人在阵地在”的意思就是“如果你发现阵地不在了,那就说明我不在了”。
“敢不从命”的潜台词是“妈的我就是敢”。
评书里说杨业眼看突围无望,就用脑袋把李陵碑撞碎了,当然脑袋也碎了;
史书上的记载是他被辽人俘虏,绝食三日而死。
不管怎么说,辽国人对他很敬佩,就派人把他的首级送回来,并附书一封,说杨业在辽国战俘营里铁骨铮铮,宁死不屈。
结果这封信让杨家倒了一百多年的霉。
据说太宗皇帝看到信里说“(杨)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当场龙颜大怒:
杨业你全军覆没,居然还腆着脸当了俘虏?你好意思活着吗?
你不把责任揽到自己头上也就算了,还说什么有奸臣陷害?
大宋哪来的奸臣?这不是泄露国家机密吗?
伪辽官员来招降你,你不一口唾沫吐在丫脸上以求速死,还他妈绝食?
还他妈绝了三天才死?
你磨蹭什么?在等美人计吗?!
于是他下了密诏:把杨家给我办了!
虽说太宗皇帝这人打仗不行,自杀也不行——在同一场战役中,他也被辽国人杀得全军覆没,却依然好意思只身骑着驴逃回来——但整起人来是一把好手。
密诏下后,北宋所有文件里关于杨业的记载都不见了,杨家几百口人都被安上里通外国的罪名,发配到边远山区。
后来杨家将的故事虽然在民间也有流传,但里面没有他的份,就好像六几年的党史里也没有刘少奇一样。
因此,朱贵这样的普通百姓基本没听说过杨业。
日期:2012-4-30 15:41:00
6
历史上对杨业的记载就到此为止。
但是对杨志来说,故事还远远没有结束。
宋史上说,杨家只有杨延昭一系有后代,这是不准确的。
实际上杨家还有一个旁支。
当年在陈家峪和杨业一同被俘的,除了几百亲兵,还有他的幼子杨延玉。
辽国对这些人百般威逼利诱,许以高官厚禄,但是没有一个人投降,于是过了几年自己也觉得没意思,就把他们都放了。
这些人满怀希望地回到大宋,结果统统被鉴定为“投敌叛国”。
虽然没有掉脑袋,但是余生比坐过山车还刺激。
大宋的皇帝有个特点,那就是治国政策相当灵活多变,比A片里的男优还能折腾。
以杨延玉为例,每隔几年衙门要么来个人把他拉出去游街,要么来人给他道歉,许诺给他平反。
直到二十几年之后,真宗皇帝终于对他失去了兴趣,派了个专案组到他家了解情况,说如果案情不严重就特赦了吧。
结果杨延玉听说东京来人要找他,以为又要被整,终于崩溃了,连夜上吊自杀,特赦也就不了了之。
这事搞得大宋朝廷也挺不好意思,因此假如你去宋史里查杨延玉这个人,所有的记录一律写着“没于陈家峪”。
杨志就是这个杨延玉的后代。
日期:2012-4-30 19:15:00
7
林冲由于看过内参,知道杨家的这些事,对他们很同情。
另外还联想到了自己的经历,所以听到这里一时失去了控制,拍案大骂道:昏君无道!昏君无道!
杨志的反应却出人意料:林兄慎言!
“那都是过去的事了......”
“朝廷只不过是受了奸臣的蒙蔽,大方向上还是好的......”
“我们家慕容老祖说了,亲妈打了孩子,孩子难道就不认妈了?”
“我大宋乃是天命所归,百姓的选择,历史的选择。大宋的皇帝是古往今来最英明最雄才大略的皇帝。太宗皇帝的决定我今天也能理解,那是开国初期的非常手段。这是一盘很大的棋,换成我等普通人恐怕只会干得更差......”
要理解杨志这个人,还需要对年代背景做一点补充说明。
大宋的时候没有电视电台,老百姓又大都是文盲,因此朝廷在宣传上办法不多。
以前常常出现皇帝在东京把某人批判了半年,但随后就听说丫在流放地被百姓奉为再生父母的尴尬事。
后来神宗皇帝天才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命令礼部在各地培养了一大批吃官饷的说书人,每天晚间在社区中心宣讲当天的京报。
主要内容一般包括皇帝提倡了什么批判了什么、礼部谴责了什么抗议了什么、变法推进了什么造福了什么、百姓拥护了什么满意了什么、辽国悍然了什么激怒了什么......等等等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