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言水浒:九百年前的那场山寨盛世(笑死算自杀)》
第19节

作者: 暗黑山老妖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档寓教于乐的宣传节目叫做京闻评话。
  由于父母早亡,杨志从小受到族长的严格训练,除了每天练武,还从两三岁就开始听京闻评话(所以说不是自己的孩子,就是舍得祸害)。
  经过此节目的熏陶,杨志思想政治水平相当过硬,从7岁开始坚持每天读朝报, 先后在西军塘报(军队内部刊物)上发表过100多篇文章,对朝廷的忠诚度比一般人高至少五倍。

  要不是因为林冲武功太高,他恐怕此刻早就一个耳光扇过去了。
  日期:2012-4-30 19:16:00
  8
  朱贵看到场面有点僵,赶紧插嘴救场。
  但是他问个问题也问不到点子上,闹得气氛更尴尬了。
  “杨大侠,您脸上的纹身真不错啊!”
  杨志咳嗽了两声,答非所问地说,我这次去往东京,虽说是初入江湖,但一路走来已经打出了名气,别人都叫我“青面兽”。

  他不好意思说那其实是吃霸王餐让人拿椅子背砸的。
  生活在大宋的人都知道,出远门是件很要命的事,处处都要花钱。
  杨志动身去东京前自认为准备充分,没想到上路几天盘缠就花光了。
  本来他想乘坐驿站的长途骡车。
  不巧当时临近年关,一票难求,他排队数个通宵都没买到。

  好不容易排到了,他又舍不得买:朝廷已经意识到了驿站运力不足的问题,经户部与太学共同研究,提出了最经济的解决方案,那就是提高票价......
  于是杨志选择步行赶路。
  但还是有两项费用省不下。
  一个是鞋袜。
  当时大宋的商品质量跟今天温州地区差不多,新鞋穿上刚好够你走到下一个分店,肯定穿帮。

  另一个费用就是吃饭。
  杨志记得以前在路上碰到餐馆,进去说两句好话就能得到点剩饭,但现如今这办法也行不通了。
  剩饭剩菜全给造地沟油的专业户收走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大宋的食用油都改成由泔水提炼,数年下来,全民身体素质大有提高。
  据考古发现,北宋末年辽国的细作曾多次向上京汇报:一旦战争爆发,对中国人(当时辽国对宋人的称呼)进行投毒的传统特战方式已经行不通了。
  因为“这些丫挺的不管喝什么毒药效果都跟喝蜂王浆差不多”。
  最终,杨志不名一文,唯一的选择只有霸王餐。

  梁山好汉里吃过霸王餐的人不在少数,比如说后来杨雄石秀在祝家庄吃鸡不给钱,就惹出了一场大麻烦。
  至于鲁智深、雷横这种衙门出身的人,下馆子身上从来就不带钱。
  相比之下,杨志吃霸王餐的风格与众不同。
  他既没有官职在身,也没有吃完撒腿就跑,甚至挨打都不还手。
  他只是冷静地顺手拿几个盘子揣在怀里,挨完打默默离开去当铺换点钱。

  这些举动说明他为自己这种不光彩的行为深感愧疚。
  他在心里安慰自己:这里没人认识我,所以不能算辱没门风。
  朱贵听说杨志缺钱,喜出望外,忙问杨侠士去东京可是有急事?没有的话不妨在鄙人这里盘横两日,一起干一票,路费不就出来了?
  不料热脸贴上冷屁股,杨志当场拍了桌子:“要我做贼?不行不行!我家世代将门,从来都是报效朝廷,岂能蝇营狗苟,无所不为?!我辈生逢盛世,理当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一顿说辞把朱贵骂傻了,一句话也不敢回嘴,光顾着翻成语词典了。
  杨志消了消气,然后说,我这次去东京不为别的,是要去京控。(上丨访丨)。
  日期:2012-5-1 7:07:00

  9
  林冲听到这话很吃惊。
  假如笑傲江湖里的左冷禅比武失败后说:“这剑谱是假的!我要到消费者协会去告岳不群”,令狐冲肯定也会有此疑问:告状?你一个江湖中人告什么状?你练功夫是干吗用的?
  杨志却对这个问题不以为然,他说,京控是大宋司法体系的必要成分和有益补充……
  我们烈士之后,一向光明正大,对朝廷政策不理解,就走正规程序反映,这有什么不对吗……
  此外,告状是一项有杨家特色的传统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对它的偏见是非常不可取的……
  杨志介绍说,从他的祖宗杨延玉进京申诉投敌问题开始,他们家每一代都要出几个代表人物,一告就是一辈子。

  杨延玉为了父亲和自己的名誉京控,但是只坚持到被游街就放弃了。
  他的下一代为了他上吊的事京控,一直告到自己被刺配;
  然后他的儿子又为了“这次刺配是否合法”开始告状......
  就这样一代接一代,杨家的状纸就像地层累积一样越来越厚。
  轮到杨志时,已经成了一本书。

  林冲拿过状纸来看了几行,就大摇其头。
  他当年也去几个登闻院(大宋的信访衙门)值过班,知道那个地方是什么规矩,于是直截了当地告诉杨志,状纸没有这么个写法:
  你以为朝廷真是你亲妈,会有耐心看这么长的东西?
  林冲的意见是,写状纸就跟今天在天涯上写帖子一样,不当标题党没有出路。
  大宋立国一百多年,当官的早就对老百姓那点倒霉事审美疲劳了
  你的前几句没有点猛料,他根本不会看。
  不过林冲也承认,在北宋末年,这一点越来越难做到,因为在当时的大宋,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归国战俘被迫害?不典型。收兵权那阵子大将都受迫害,战俘算什么。
  田产被没收?不典型。因为这事去京控的全国起码有几十万人。
  拖欠上百年军属俸禄?更荒唐,人家一看就要把你轰出来:这点屁事去跳楼讨薪就行了嘛!
  想来想去,恐怕只有写“我想当皇帝”才能吸引眼球了。
  但是杨志依然不相信:有我们家慕容老祖的名字在上面,朝廷肯定会重视。

  朱贵终于忍不住问了:你老提的这位慕容老祖到底是谁啊?
  杨志一副迷惑不解表情——他觉得地球人应该都认识他们家人才对:是我老奶奶——你连她都不知道?
  又琢磨了一会儿,他恍然大悟:哦,你们老百姓管她叫穆桂英!
  林冲和朱贵同时愕然:穆桂英?她还活着?
  日期:2012-5-1 7:08:00

  10
  据《保德州志》记载,“杨文广娶慕容氏,善战”。
  后来“慕容”在民间被误传成“穆”,穆桂英之名就以讹传讹地流传千古。*
  当然,真实的穆桂英跟评书里很不一样。
  首先,她的老公不是杨宗保而是杨文广。
  其次,她也没打过辽国或西夏,也没有死在那里。

  据史料记载,杨文广死于1074年,死时大约五十岁。
  穆桂英到现在(1111年)八十多的人了还活得好好的。
  最后,她可不像评书里那么愚忠。
  *(详见《杨家将及其考证》)
  当年杨家被发配后,在朝廷和地方衙门的双重关怀下,过上了平静而规律的生活:每天埋头干活,干完活挨批斗,挨完批斗再干活。
  对于这种待遇,作为忠良之后的杨延昭杨文广父子很能理解,因为很多大将都曾被这样改造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