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言水浒:九百年前的那场山寨盛世(笑死算自杀)》
第21节作者:
暗黑山老妖 假如不是这样,杨志也不可能任职好几年也没有东窗事发。
但是这个办法在没有起重机的年代,实践起来比听起来难得多,坚持好几年就更令人佩服了。
实际上,老人家曾经被抓过。
上面来的一位巡检很真诚地询问她:为了几块砖,几尺布,每次一忙活就是一宿——你累不累呀?
老太太立刻用精神病特有的坚定语气大义凛然地说:“人民群众还怕这点麻烦?!”
当场被放回家了。
在穆老太太的带领下,杨家人成功的解决了温饱问题。
库里有绸缎他们就偷绸缎,拿回家做完了衣服做被面;
库里有棉花他们就偷棉花,于是这年冬天家里每床褥子都至少有二尺厚——这种褥子后来被阿拉伯人买去用来挡十字军的弓箭,后来传到欧洲就成了沙发床的原型。
有时候他们连石头都偷。
有一次杨志得到了个差遣去押运一船石料前往东京,杨家人不辞辛苦赶到黄河边上,连夜把其中一船石头搬回老家垒猪圈。
后来杨志弄明白了这船石头是干什么用的,出了一身冷汗:
那是徽宗著令各地上贡的花石纲,砌假山的上好石材,每一块都价值连城。
好在花石纲这东西本来东京方面也就订购了两吨,下面层层加码,收了两百吨都不止,因此丢一船也没什么。
他回去说船翻在黄河里了,居然什么都没发生。
那几年,杨志在官场上混得不错——他的酒量号称整个西军第一,不少领导抢着要调他进自己府上当秘书。
假如他知足常乐,日子也不是过不下去。
偏偏他去年在官府查阅文档,发现原来这么多年来朝廷一直在补发杨家的俸禄,但是这些钱全被折氏杨家截留了。
他咽不下这口气,写了好几封信向兵部反映,年底就得到了处理结果:
经查杨志患有遗传性失心疯,不适合担任重要职务,就地免职,由本单位负责治疗。
日期:2012-5-1 19:35:00
14
朱贵听说杨志丢了官还被迫害,兴奋异常,又想劝他入伙。
他说,杨壮士,你这个案子可不好翻啊......”
结果杨志说:我想过了,我们家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先祖杨老令公的投敌案。
只要这个案子翻过来,其他的都会迎刃而解——这回我有必胜的把握。
他变戏法一样从背后的领口抽出一样东西,揭开缠在上面的层层破布,说,“就是这个。”
林冲一看,原来是一口宝刀,刀鞘破旧,看样子年月很久远了。
杨志拔刀出鞘,只见上面刻着几个字:“建国大业”。落款是赵匡胤。
林冲琢磨了半天,还是不得其解,问:这跟杨老令公的案子有什么关系?
杨志有点失望,继而激动起来:“‘建国之功,莫大于(杨)业’!这是太祖皇帝的御笔!你们没见过吧? 我们家捡了十年破烂才淘到的!虽说这个案子是太宗皇帝钦定的,但是太祖皇帝总比太宗皇帝大.....”
林冲虽然不是很精通政治,但是也知道单凭这样一口刀去京控,成功机率几乎为零。
他决定劝劝这位不知天高地厚的过期高干子弟:
“杨兄,在下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有道是公道自在人心,杨老令公为国尽忠,杨家满门忠烈,天下有识之士无人不知,能不能平反,其实不必操之过急……”
杨志却不以为然:“林兄,能不能平反差别可大了。你看,这事要是成了,那我们家老祖宗至少会被追赠太尉,位极人臣*......推荫(北宋的一种干部子女接班制度)起来我现在起码是从八品……”
(*依宋制,正二品太尉是武将升迁的最高级别)
“那又如何?”
“那我就可以去当个禁军教头,买套宅子,把全家接到东京,给慕容老祖养老送终......”
林冲看着杨志满脸通红唾沫横飞的癫狂神态,不禁替他感到可怜。
他不明白为什么那种差点让自己送了命的生活,居然人拼了命要尝试。
仔细想想,他又能理解——自己当年不也是这样吗?
他想告诉杨志,那种活法自己已经试过了,跟受刑差不多,不值得豁出一切去争取。
但是他没开口。
因为假如当年去东京武学报道的路上有人这么劝他,他肯定不会理睬。
林冲叹了口气,不再说话了。
他和朱贵目送着杨志踏出了店门。
沉默良久,林冲问朱贵说,我那投名状的事咋办?
朱贵这时候又想拉林冲入伙,但后者不答应——第一次上山的时候他把林夫人的骨灰坛子放在山上了。
朱贵见识过他的武功之后,生怕把他惹火了,只好口述了一封证明,然后按了手印。
当天晚些时候,在梁山聚义厅,王伦拿着那张投名状皮笑肉不笑的说:
“林教头,哈哈,误会,误会。既然事情都搞清楚了,您今后就是山寨的人了!至于位次吗,这样吧, 您先暂时排第四,以后有时间,咱们再搞一次大规模的职称评定活动……”
林冲冷冷的说:“林某得一容身之处足矣,那敢奢求什么位次?”
林冲从此留在了梁山。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