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言水浒:九百年前的那场山寨盛世(笑死算自杀)》
第22节作者:
暗黑山老妖 2012-5-2 15:02:00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15
水浒传上说,杨志在东京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上下行贿,然后得到了面见高俅的机会。
这种说法暴露了施大爷对大宋司法体系的无知。
从史料来看,大宋有一套完善而庞大的京控体系,光受理机构就有三个——最低级的叫登闻鼓院,高级一点的叫登闻检院,更高级的叫理检院。
只有这三个衙门都不受理的情况下,你才能冒着被当街杖毙的危险去拦御驾,向“军头引见司”递状纸(也就是说,见到高俅),跳级递状纸是明文规定的违法行为。*
以上四个机构层层相制,权责分明, 设计得非常合理。
但这个系统也有个缺点,那就是没有十万工作人员根本无法保证它的日常运行。
因此假如想用行贿的方式来疏通,恐怕蔡京都负担不起。
由此可见,杨志当年在东京无疑度过了很长时间。
*(《宋会要辑稿》职官3之69:初诣登闻鼓院,次检院,次理检院。”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07:“其冤滥枉屈而检院鼓院不为进者,并许诣理检使审问以闻。”
《宋会要辑稿》刑法3之14。“未经鼓院进状,检院不得接收;未经检院,不得邀驾进状,如违,亦依法科罪。” )
关于大宋登闻三院的设置,杨志是知道的。
杨家历代倒在京控路上的前辈给他留下了丰富的口头资料。
但是同样因为他们都倒下了(要么死了要么失踪),一些关键性的经验杨志就没有学到。
比如说,他得知有这么多机构可以申诉后居然很高兴,认为衙门越多,解决问题的希望就越大。
这完全是没有社会经验的表现。
只要你生在北宋就应该知道,有关衙门越多,办事就越难,因为他们往往会把你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
比如去投诉个事情,很可能村长让你找派出所长,所长让你找法制科长,科长让你找县长,县长让你找国务院,最后国务院没进去,你自己进了检察院。
另外每个衙门光副职就有几十个,宣布处理结果时在你面前一字排开,让你讲理讲不过、动手也打不过。
杨志不久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2012-5-2 15:04:00
16
从山东去东京,进城前要经过东北方的陈桥驿(今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
这里是当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地方,徽宗登基后在这里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道观作为纪念堂,名叫”显烈观“。
杨志在那里见到了一幅壮观的景象:数万衣衫褴褛的叫花子一起冲着赵匡胤的金身烧香叩头。
他本来以为是丐帮聚会,摇着头要走开,却被门口卖香的小贩叫住:这位看样子也是去京控吧?请柱香拜拜太祖吧,保佑你告下来。
杨志很纳闷:太祖皇帝虽说伟大,但也不至于死后成神吧?
这话被旁边一个烧香的老汉听见,当即跳出来斥责杨志:你这后生怎么这么说话?太祖好啊,一条棒打遍四百州,救我大宋黎民于水火!那时候乡里没有贪官,朝中 没有奸臣,谁敢惹咱们大宋?辽国人都被打得闻风丧胆,到现在还说,不怕宋军床子弩*,就怕再出赵太祖!唉,这些事小年轻都不记得了……
*(宋军的招牌远程打击武器)
这些话杨志半信半疑。
他从小熟读战史,对太祖皇帝的武功如数家珍。
他明明记得,赵匡胤当了皇帝以后不但没有招惹过辽国人,还在全国进行了大规模的二三线建设,光首都就建了四个(东京是其中之一),好像在准备跟什么人躲猫猫,实在不像有恃无恐的样子。
不过看这老人激动得涕泪涟涟,他也不好意思反驳,就掏出五文钱买了一束香,虔诚的跪下磕头,因此没看到小贩在背后分给老头两文。
看过赵匡胤画像的人都知道,此人是个黑胖子。
显烈观里的泥塑水平虽然很高,但是终究不是蜡像,又终年被烟熏火烤,因此整个漆黑一团。
杨志叩拜了几次,抬头看着这团硕大的黑煤球,心里默默祈祷:太祖啊,求你老人家保佑我杨家沉冤得雪。你老人家要是不显灵,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关于杨家的情况,杨志在金门店介绍了很多。
听到的人都会觉得这一家子混得真够惨的。
实际上杨志碍于脸面,只是介绍了比较光明的一面。
不那么光明的事实是:在他上路之前,他们全家已经流离失所,露宿街头了。
根据前文我们可以知道,他们家又是叛徒后代,又是受招安的土匪,成分很不好。
然而这么一群人居然一直住在西军大院,让各方面的人很不爽。
穆桂英前不久中了风,身体每况愈下,眼看油尽灯枯了。
剩下一个杨志也被掳夺军职,宣布成了精神病。
西军方面再也没有了顾忌,连夜把穆氏杨家赶出了大院。
大家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凑了点钱,买了匹老马,让杨志去东京告状。
杨志临走前拜别穆桂英的时候,她躺在窝棚里的破床上,嘴歪眼斜,话都说不清楚。
杨志跪在床前,低声发誓:老祖宗,我一定为全家讨个公道,重塑杨家的威名。
2012-5-2 15:05:00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17
杨志又磕了一个头,继续许愿。
他说,如果小子能京控成功,再获官身,一定来还愿,给您老人家重塑金身。
这就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祷告模式,程序跟在批发市场还价差不多:
先是提要求——这个5毛钱卖给我怎么样?
然后是许诺——只要按我的价钱,以后一定多来你这进货。
能跟神仙这么交涉,充分证明了所谓神祗在中国人眼里地位并不比倒腾服装的温州人高多少。
当年有个英国人曾说过,中国人没有宗教,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做官。
杨志就是这个论断的活证。
他此次京控的目的不单纯局限于家族的生存,还有点私心,那就是当官。
其实这人不像说起话来那么二,也知道自己不算真的高干子弟——自打搬进大院那天起,他就很清楚这点。
在整个童年和青少年,能让他稍感快意的地方只有两个,练功场和院外的胡同。
大院的外边是成片的破房子,里面住的是郊区农民,也就是被大院成员蔑称为土鳖的那些生物。
这些土鳖把围墙里边的人看成有钱人,每当看到杨志出现在院墙外,就一股脑围上去,带着崇敬的目光问这问那。
这倒不是因为杨志人缘有多好,而是因为其他大院成员根本不拿正眼看他们,杨志是他们了解神秘的墙内生活的唯一途径。
“杨大哥,院里的孩子是不是都有自己的盔甲?”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