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言水浒:九百年前的那场山寨盛世(笑死算自杀)》
第24节作者:
暗黑山老妖 2012-5-3 18:56:00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20
北宋末年,东京的街头有条标语随处可见:携手共建丰亨豫大的大宋王朝!
“丰亨豫大”这个词现在不常见了,但在那时候却无人不知。
这是徽宗的施政口号,拆开来看,四个字都是大的意思。
因此有人传说这是徽宗在李师师床上念叨出来的。
不管怎么说,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东京的变成了一座宏伟壮观的城市,规模在当时的亚洲乃至世界首屈一指。
具体来说,这里什么都比别的地方大一号。
贯穿宣德楼和朱雀门的御街,足有二百步宽。
街两旁耸立着富丽堂换样式统一的高楼,光门头就有五六米高。
当然了,一座城市的面积毕竟是有限的,东京不可能处处都大——比如说,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就很小,这叫做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杨志在东京找住处的时候,也碰到了这个麻烦。
他从前辈口中得知东京西郊有个“京控村”,房租便宜,结果到了那里一看,全村连个空床位都没有了。
最后他好说歹说,才租到了半个铺位。
这间破屋压根没有窗户,里面横七竖八摆了三十多个硬板床。
价格是一个铺位每晚10文。
杨志由于是硬塞进来的,睡半张床也是10文。
杨志蜷缩在硬邦邦的床板上,跟一个陌生汉子抵背而眠了一宿才有人跟他说,其实去村口搭个帐篷,穿着衣服睡也冻不死。
关于京控村,还有值得补充说明的地方。
大宋的大城市都有个特点,那就是市中心繁华无比,但是往外走十分钟就到了石器时代。
杨志那天沿着御街往西走了不远,就怀疑自己穿越到了公元前。
眼前这个城中村完全没有十二世纪的丝毫痕迹,房子是土胚加稻草筑成,门全是破木片组成。
泥泞的小路上,游荡着各种牲畜。
街边呆坐着一个个奇形怪状面无表情的生物,守着一口大锅,里面翻腾着各种菜叶、动物下水、以及其他一些来源可疑的东西,气味令人作呕。
杨志狐疑地踩着没膝的烂泥走进村里,心想:我不会沦落到这个地步吧。
大约一年以后,东京出现了一个新的物种。
该生物头发胡子都有二尺多长,浑身衣裤黑不溜秋,油亮油亮的,攀爬如飞。
每天傍晚准时来到菜市场蹲在墙头,看见菜贩子扔剩菜就一个猫跳,从墙头下来,捡两片好的往嘴里塞。
“今儿这菜比昨天新鲜!”
他身后,十几个同行都很愤怒地看着他。
他们心疼地说:这些叶子拿回去跟观音土一煮,至少够五个人吃!这个吃货真糟蹋东西!
这个美滋滋地吃剩菜的人就是杨志。
2012-5-3 18:57:00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21
要解释杨志怎么会变成那幅模样,还要对他的京控生涯做一点说明。
作为一个新手,他曾犯过不少低级错误,第一个错误与吃有关。
他还没找到住处的时候,饿了就在街上买包子,结果发现东京的物价比他想象得要贵。
“太贵了吧?我前几年来东京时一个包子才两文,现在怎么十文了?”
结果卖包子的给他上了一堂经济学课:“你看看这铜钱上写着什么?当三!什么意思你明白?就是朝廷规定,这枚铜钱当三枚使,这叫面值。
现在最大面值都当七了,朝报上说明年还要出当十大钱,你说我涨价应不应该?”
杨志啃着包子找到京控村,沿途观者如墙。
大伙都啧啧赞叹:有钱人啊!
杨志后来才知道,京控户的主要食物来源是菜市场的剩菜。
杨志后来说,他犯的另一个错误就是幼稚,对朝廷的话过于轻信,对该信的话却不信。
这导致他第一天排队就差点被遣返原籍。
大宋三个登闻院各有特色,鼓院作为最低级的一个机构,接纳的京控人员鱼龙混杂,总的来说新手占大多数。
这些人跟杨志一样,脸上挂着紧张和跃跃欲试的表情,排队时就亢奋得直打哆嗦,嘴里还在背诵状词,好像在为待会儿的接见排练。
杨志在开始京控的前夜,也像所有新手一样,紧张得翻来覆去睡不着。
除了紧张,出租屋里环境不好也是个重要原因。
同屋的人嘴里老在絮絮叨叨,又像梦话又像叫魂,半夜里令人毛骨耸然:
“冤啊,我儿子明明是见义勇为,怎么就判了个斩立决……”
“狗官借着变法没收土地.,一家八口生机无着落....”
”家父服药之后,当晚七窍流血而死,仵作(法医)说死因是营养过剩......“
“犬子大观元年入伍,被老兵打死,凶手至今逍遥法外......”
“小民被衙役无故殴打,瘫痪至今,官府经过多次验伤,鉴定为二级壮丁......”
除此之外,屋子里还不让熄灯。
这是因为房客们个个都像专业作家,对自己的作品(状纸)视若珍宝,有了什么灵感半夜也要一个骨碌爬起来修改。
杨志下半夜干脆爬起来出去溜达。
他出了门,信步走到村口,发现这里热闹非凡。
原来不舍得花钱租房子的人相当不少,村外至少有几千个帐篷,延绵不绝。
睡不着的刁民都围在火堆旁,一边修改状纸一边交流心得。
杨志好奇地过去旁听,想学习点经验。
“别的倒没什么,就是快进门的那段路难走啊......”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头说。
此言一出,四周一片附和之声。
“对,门口全是微服捕快——那都是各地衙门派来截人的……”
杨志不明白:我为了自己的事来告状,关当地衙门什么事?
“老弟头一回来吧?嘿嘿,朝廷嘴上说,京控合法,但是接你状纸的时候就会把你籍贯记下来,哪个地方来的京控户多,地方官就等着丢乌纱帽吧……”
“这就叫做了婊子又要牌坊!”
杨志头一回听到这种大逆不道的言论,吓了一跳,当即出声呵斥:
“这话可就不对了!我大宋朝廷一向光明磊落,岂是你口中这般污秽?!各位要体谅沾国家的困难,我大宋人口多底子薄,很多制度建设还不完善,难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再说,各位扪心自问,你们的要求是不是也有过分的地方,想沾朝廷便宜的嫌疑呢?”
“我日,后生,大宋要是上下都那么清廉,你还在这里做什么?”
“我跟你们不一样...... 我的案子是真的弄错了……”
听到这话,周围人笑得前仰后合,杨志的脸红了。
这时墙那边传来叫骂声:“我日你们这些京控油子!大半夜的还让人睡觉不?!真他妈一群贱种!”
听声音是某个房东。
大家一言不发,各自回去睡觉了。
2012-5-3 19:14:00
=====================我是正文的分界线=====================
22
第二天,谁的话正确一目了然——鼓院门外微服捕快比告状的都多。
这些便衣从外表上很好认,个个都是大肚子,黄牙,腋下夹着个小包。
他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态度和蔼地拉着排队的人聊天:
“老爹啥子地方人哈?”
“有没有河东路的?嫩是不是河东路的?”
生瓜蛋子就在这个环节被淘汰了大半:
他们不知深浅地开口答话,一旦听到乡音,捕快们就抑制不住心中的狂喜,满脸堆笑地说,这边走,咱们老乡都来这边反映问题。
凡是跟着走的人都被一棍子打晕扔进马车拉走。
杨志后来在梁山上听说雷横说,每抓到一个本地京控户赏钱五百文,漏一个罚一千文,难怪他们这么卖力。
杨志由于前一天晚上有人提醒,就没有回答,挨了几耳光之后被放进鼓院大堂。
这里没有桌案,进了门就看见一排柜台,足有两米高,上面有若干铁栅栏隔成的窗口,好像个大型当铺。
管事头头们不过是个八品官,此时却坐得比皇帝还高,只能听到声音,看不到脸——顺便说一句,苏轼当年也在这个岗位上干过。
“赶紧的赶紧的,状纸呢?”
杨志把状纸递上去,然后眼巴巴地等着。
在他的身边,所有告状的人都在这样用充满渴望的目仰望着,好像狗舍开饭前的情景。
“不予受理!找检院去!”
状纸被撕成碎片从各个窗口里扔了回来,鼓院里好像下起了雪。
这时候新手的愚蠢再次表现出来:大部分人不哭不闹,捡起状纸一边做拼图游戏一边打听去检院怎么走。
杨志可没有心理准备,他此刻的心情就好像花了几千块钱买彩票,结果中了个“再来一张”,因此感觉好像挨了当头一棒。
他站起来想问问为什么不予受理,然后就真的挨了当头一棒。
这里的衙役们的水火棍法别具一格,从来不抽人,而是拿棍子捅人,速度之快,就连杨志这样的武林高手都闪不开。
于是杨志回到京控村还要受别人的嘲笑:朝廷不是圣明吗?你怎么脸上多了个圈啊?
他只好尴尬的回答:我国基层官员素质有待提高。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