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起源》
第44节

作者: 深圳郭绍华
收藏本书TXT下载
  由此可以推论,任何物质实体都刚刚从前一势态脱离出来,刚刚进入了新势态之中,还保持着从前一势态记忆、继承来的元间,还没有来得及适应新的势态,还残留着生成该实体的原有势态的痕迹。可以说,个体变化的速度慢于势态变化的速度,两者之间出现了时间差。
  物质实体或物质个体以自己内部的物质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关性程度和确定性的程度作为维持自己对于前一势态元间的
  继承和记忆
  的基础,以这些元间作为与新势态相互作用的条件,作用的具体情形决定了个体在新势态中改变的速度和程度。这样,任何实体都不能做到永远维持和记忆原有的元间,最终都将被新势态所改变。所以,任何实体,任何物质实体都只能是一个过程。
  势态与个体之间的时间、空间差是产生势态与个体相对性的基本原因。
  日期:2010-09-06 11:38
  8.3

  个体的生成与积累
  8.3.1 个体与势态的互补
  当某物质实体处于一个由更多物质要素构成的更大势态之中时,这个实体在受到所处势态环境影响的同时也将对势态本身产生相应的影响。
  由于地位的悬殊和不对称,尽管个体不可能从根本上影响和改变势态,但是,个体和自己直接所处的局部的势态环境构成了相互作用的对象关系,双方都在努力维持自己的同时塑造着对方,力图用自己的势态和元间改变对方。一方力量成功发挥的方向就是对方根据与这个力量的比较所不得不做出退让的方向。如果这个方向是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和程度的模式,那么对方退让的也会是一个相应的、具有同样结构和程度的模式。简言之,一方凸出的部分正好就会是对方凹陷的部分,凸出的模样也就正好是对方凹陷的模样。双方的作用和作用形式最终将达到一种平衡状态。

  双方结构的较量使得双方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对方的影响,都做出了相应的改变,最终达成了双方形式“
  互补
  ”的平衡局面。
  “互补”也是新元间产生的一种形式。
  8.3.2 个体对于势态的记忆

  由于某种原因,物质实体或元间实体作为个体脱离了当前势态,脱离了这个平衡状态,转而进入另一个势态后,或者说,实体周围势态发生变化之后,可能会出现两种极端的或典型的情形:
  1、个体立即适应新的势态,忘却了原来势态曾经对于自己的作用和影响。比如,一个失去压力的弹簧,短时间里会恢复到自己弹性变形之前的状态。
  2、保持和记忆着原先势态的作用结果。比如从注塑模具中取出的产品,会在相当长时间里继续保持着在模具里面时的形状。
  但是,弹簧不可能在压力撤销后的一瞬间就立即恢复原状,从注塑模具中取出的产品也不可能永远保持着在被成型过程中的尺寸和形状。
  个体保持原来势态作用的能力是从“0”到“1”的一个区间,有两个不可逾越的边界,也就是说,个体不可能不经过时间过程就在一瞬间全部彻底地忘却原有势态的元间,也不可能永远全部彻底地牢记原有势态的元间,在这两个极限的边界之内,不同的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取不同的值。

  正是由于个体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仍然“
  记忆”
  着势态的元间,同时又在某种程度上“
  忘却
  ”了势态的元间,使得个体既相似于势态、互补于势态,又区别于势态、独立于势态,与生成自己的势态保持时间、空间、元间上的同一与差异。也因此才能处于与势态相对的地位,才是随时间变化着的过程。

  8.3.3 存在的限度
  物质实体或元间实体作为个体以其在前一势态中形成的是其所是处于新势态的在其所在中,由于个体的变化滞后于新势态的变化,暂时记忆了前一势态所赋予的元间形式,暂时保持着它的是其所是,直到新的势态不可避免地改变这个新来的实体原有的元间。在发生显著变化之前的这段时空区间里,个体依然某种程度地记忆和保持着原有的本底元间,依然作为原来意义上的实体存在。这段时空间隔就是个体记忆自己元间、维持自己存在的限度。

  决定这段间隔尺度的首要因素是前、后两个势态之间差别的性质。只有新势态适合于个体存在,个体才可能长久地存在。新势态同化个体所需的过程越长,个体可能存在的“寿命”才会越长久。
  一个个体能够作为存在者的时间长短还取决于这个个体本身能够抗拒势态同化并保持自己相对区别于势态的能力。这样,决定个体存在时间的另一个因素就是个体自己记忆自己的能力
  日期:2010-09-07 10:38
  8.3.4 记忆的积累
  物质实体或元间实体脱离了生成自己的势态之后依然在某种程度上记忆着在原先势态中生成的元间。这种记忆就是实体的是其所是,是这实体作为存在者的资格,个体以这种身份和资格又再次投入到新的势态中,又参加到与新势态的相互作用中。又一轮回的改造和变化再次发生。当个体再次从当前势态脱离后,自身就带有了两次势态作用的元间痕迹。一些个体在不断变换着的势态中一次次地被新势态所塑造,自身积累了每次塑造所残留下来的痕迹,形成了元间的积累,形成了关于“

  历史
  ”的记忆。
  个体的现状就是关于自己历史的记忆。
  8.3.5 势态与个体的新层次
  个体总是处于与势态的不平衡的相互作用之中,如果这种改变总是解散已经形成了的结构,个体每更换一次势态就被解散一次,每更换一次环境就彻底忘却了前一势态的元间,个体的元间就只能仅仅与当前势态相互补,那么,不能记忆过去势态影响的个体就不能成为更长久的存在者,只是势态中可以区别的一个部分而已。

  个体只有与生成自己的旧势态分离才能表现出自己是一个新的实体,只有保持和记忆着自己,才能相对于势态而独立存在。
  个体一旦产生出来,就立刻成为一个新的相互作用者,就与环境构成了新的势态,新个体与旧势态也构成了新的作用形式,这样的势态才是实质意义上的新势态,是新层次的势态。
  个体同时处于生成自己的势态以及自己生成的势态这样双重的势态之中,个体除了在生成自己的势态中作为相互作用者、作为势态者,还与这种势态发生相对分离,与这种势态之间产生了某种程度的时间和空间的差别,这使得个体有机会与其他和自己相同或相似的、不同的个体在另一个时空层次中结成了新层次的相互关系,构成了新层次的势态。

  新层次的势态建立在个体对于生成自己的那个层次势态记忆的基础上,否则就不会有新层次的势态产生了。
  新层次势态中产生的新的不平衡以及个体间的契合使得个体们相互之间产生了聚合的可能,又一层次的新个体由此出现。这可能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多层次物质实体产生和积累的机理与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个体的产生将产生新层次的势态,而新层次的势态是产生新层次个体的原因。新层次个体和新层次势态相互生成了对方,形成了势态和势态层次积累的机制。
  8.3.6 个体的过去与未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