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起源》
第56节

作者: 深圳郭绍华
收藏本书TXT下载
  自我的内容及自我的目的性通过物化的方式建造了实现自我目的的器官,建造了实现目标的物质手段。因此,这些物化了的东西,是自我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自我元间转移的另一种形式,是自我的元间由互补的双链式物质向生物肌体,象另外一种物质载体转移、复制的结果。
  10.6.3 两个自我

  自我的基础是用双链互补方式实现的一个记忆体,是关于如何记忆自己的记忆,可以稳定地表明自己的存在。但是,这个自我自己不能更有效、主动、完全、直接地实现自己的目标,不能更有效地抵御变化了的生存环境强加给自己的同化压力,不能应对强制自己与环境势态互补的外在作用,因而不能有效实现自己的自我就不是完善意义上的自我,仅仅是一个

  抽象的自我
  。
  自我的实现需要适应和抗拒相互作用环境带来的压力和冲击,要实现目的,要把自我中关于实现目标的过程具体化、物质化,就要生成新的对策、方法、手段、设施,把这些以互补方式记忆的对策转移出来,用另外一种适合于完成目标实现的物质来重新表达,发展出更适于完成目标、实现目标的肌体、器官和体系,这就实现了自我的具体化,形成了

  具体的自我
  。
  这样,同一个元间就同时被两种物质形式所实现和表达,形成了持有同一元间的两个不同的物质实体,一个是抽象的自我,一个是具体的自我。
  日期:2010-09-28 10:52
  10.6.4 两个自我的对立统一
  这两个物质实体实际上是同一个元间实体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实现。而且,这是同一个生命体中两个相互依存、互为条件、不可分离的两个部分。
  作为自我的主体部分,是以物质方式体现的元间实体,物质仅作为载体,支持元间实体的存在。

  作为自我实现的部分,是以元间为规则的物质实体,元间仅仅作为这些物质构成的蓝图,依照这个蓝图形成了这样特定的物质存在。
  前者作为以元间为主的实体,记忆和保持了这个自我的全部内容。这些内容实际上是关于如何保持和复制自我自己的方法和程序,是实现保持和复制任务的具体途径以及所需的手段、形式、器官甚至对环境的关系方式的设计规范。这是以元间形式存在着的自我,称之为
  元间自我
  。
  后者作为上述元间的另一个转移的版本,使这些内容具体化,以具体的物质形式建造了元间中所设计规定了的手段、形式、器官和体系以及同周围环境势态的关联方式,形成了以物质形式存在着的自我,称之为

  物质自我
  。
  元间自我和物质自我共同形成了对立统一的生命体。完善的生命形式是这样的对立统一体。
  
  日期:2010-09-30 11:10

  10.8
  
  元间的抽象
  10.8.1 两个自我的分化
  元间自我和物质自我以对立统一的形式组成了一个可以自己复制自己、自己维持自己的生命体。但是,这种维持和复制处于不断的变化和进化中。生命体发展的趋势是具有更强同化能力、具有控制和掌握更多环境势态的能力,把更多原来属于对象的环境势态即外环境转化为自己可以直接操控和掌握的内环境。
  这种变化对于元间自我来说,实现的方式仅仅是元间容量和内容的增加,这种增加所需的物质载体形式并没有变化,载体物质的量也没有实质性的增加,元间自我原有的方式可以适应和满足生物进化的需要。

  对于物质自我来说,情况就大不相同。每一层次的进化,每一次扩张都会产生一系列物质形式的改变和积累,这就要建立新的物质构造和设施,从而形成分工严明、结构严谨、层层嵌套的物质大厦。物质自我虽然也以元间作为自己的规定,但是它的意义在于实现这些元间,把这些规定具体化,物质自我的意义在于实现元间自我。
  生命形式起源于有能力记忆自己的物质,一种元间依托一种可以互补的物质实现自我复制,这时,物质与元间处于直接的对立统一状态,这个物质就是以这种元间形式存在的物质。
  成熟的、完善的生命具备了由其他物质来实现自我保持和自我复制的能力,不再仅仅从环境势态中挑选素材,不再仅仅被动地承受环境,而是可以有目的的制造自己所需的素材,可以局部营造内环境,影响外环境,主动创造有利势态。
  物质自我和元间自我之间出现了越来越显著的差异,前者的物质性与后者的元间性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和对照。
  完善的生命中,物质自我与元间自我出现了显著的分化。
  一般地说,物质自我与元间自我分化的程度标志着这种生命体的进化程度。

  10.8.2 具体自我与抽象自我
  作为物质自我和元间自我的对立统一体的生命体,以物质的元间和元间的物质这样两种方式同时存在着。
  发达的生命体主要以物质的方式参与相互作用,对外主要展示自己的物质性,因此,生命体的具体实现方式是物质形式。相对这种具体性,元间自我就具有抽象性,是物质自我的抽象形式;物质自我是元间自我的具体形式。
  于是,同一个生命体就可分为抽象自我和具体自我这样两个相对的部分。
  10.8.3 抽象元间
  任何一个实体都同时具有物质和元间对立统一的双重意义。

  生命物质产生之后,出现了元间成分相对丰富和物质成分相对丰富的这两种倾向,但是物质和元间的直接关系仍然密切,还不能就这个实体本身来分离这两种成分。
  当生命体开始发生物质自我和元间自我相对分工时,元间开始趋向于抽象化。元间的实现改为由具体的物质自我进行,生命体分化为具体自我和抽象自我两个部分,具体自我的特点是物质的,抽象自我的特点是元间的,相对于具体的物质自我,元间自我就成了抽象的元间,这是自然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进展,实现了元间的相对抽象。
  我们曾经设定,自然中有元间和物质这样两个极限状态,一切具体的存在者都处于这两个极限端点之间的某个具体位置,都同时具备物质和元间这样两种性质。虽然我们不可能得到没有元间的物质或者没有物质的元间,不可能达到这两个极限中的任何一个,但是理论上却可能更大程度地接近这其中的某个极限。
  接近极限的情形有两种:一是物质成分极大,元间成分极小;一是元间成分极大,物质成分极小。
  自然界进化出了接近元间极限的新方式,这就是因抽象自我与具体自我相对分离产生的
  抽象元间

  。
  这种抽象性首先相对于世界演化的历史和势态,相对于世界势态的物质具体性。因为,这种元间实体是世界势态的某种程度上的互补形式,是对世界演化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件和势态的记忆,是用一种特殊的具体的物质形式记忆了的普遍势态。其次,这种抽象性相对于物质自我,是物质自我的元间表达形式,是具体物质自我的抽象形式。

  所谓抽象元间本身也是物质和元间因素的对立统一体,所不同的是,其元间成分相对于作为载体的物质成分来说,尽管抽象元间不可能最终摆脱物质载体,但是元间成分占了绝对的优势,特别是相对于主要以物质方式实现自我目标的物质自我来说,可以粗略地被认为是比较“纯”的元间“单体”,是近似的“纯元间”实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