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最好看的历史—三国真相》
第42节

作者: 汤浩方
收藏本书TXT下载
  其三,曹操陆军厉害,但水军就明显不如,与我们这些天天在水里泡的人来干仗,是自寻死路!另外北方人来这里,肯定水土不服,得个什么“非典”、“禽流感”,是免不了的。
  天时地利人和,曹操一样不占,他不失败谁失败?最后周瑜亮出底牌,声称只要精兵数万,进驻夏口,保证击破曹操!
  这一番话,有理有据,层次分明,把孙权说得热血沸腾,他慷慨激昂,对周瑜说,我与老贼势不两立,你也是上天赐予我的呀!
  随后,他更是激动,“唰”的一下拔出佩刀,一刀就向面前的奏案砍去①(可惜了一张好桌子)。

  这还不过瘾,他还说了句狠话,大吼一声:
  “谁再敢提投降曹操的,视同此案!”
  他已下定决心,决心与曹操一决雌雄!
  孙权知道这个决定的艰难,我们不知道他内心有怎样的挣扎,但为了孙吴的大业,他豁出去了!
  决心,能改变很多事情。
  ------------------
  ①史书只是记载孙权“拔刀斫前奏案”,并未说是砍去一角还是砍作两截,但很多书上却言辞凿凿的说是砍去一角,这是不严谨的。

  日期:2011-3-15 20:20
  三国真相  第一部  东风破(赤壁)
  作者:汤浩方
  101孙权妙就妙在这里,适合做领导,有博大的胸怀,有良好的心态,有超强的应变能力。
  分析史料,我们就会发现,迎战曹操,其实他早就想好了,但他要装着先听取别人的意见后再做决定。

  集思广益,这就是领导艺术!
  虽然他没有刘备动辄同睡一床的嗜好,但他可以以情动人,与孙权一起工作,你时常能感受到兄弟亲情般的温暖。
  散会,夜。
  周瑜很兴奋,又来感受温暖了,来找孙权商讨应战细节。
  他主要谈到了曹操的兵力问题,说其他人听说有八十万,也不去探探虚实,就吓得赶紧举白旗,太不像话了!据我计算,曹操的中原兵,不过十五六万,且已疲乏;而投降的荆州兵,最多只有七八万,还不齐心,我只要五万精兵,就能打个大胜仗!

  周瑜声称曹操的总兵力,只有23万左右,这是否故意贬低?
  我翻阅了众多史料和论文,觉得这个说法,是比较靠谱的。这个问题,一直是赤壁之战研究的热点,争论不休,有说五千的,有说八万的,有说三十万的,有说四十万的,有说八十万的,为何周瑜说的正确呢?
  很简单,周瑜作为一方统帅,拥有高效的情报系统,对曹操的举动,不说了如指掌,至少了然于心,不然后来打曹操,怎会如此顺利?
  最主要的是,他与孙权的私下谈话,完全没必要故意隐瞒敌方兵力。因为孙权并不需要他来说服,早就做好了决定,如果这个时候还不说真话,像诸葛亮一样忽悠(没有贬义),岂不是自讨没趣?要知道,上战场的是他自己,把敌人说得十分渺小,后果是什么,不难想象。现在是讨论具体问题,肯定要实事求是的预估敌我双方的实力,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既不能缩小,也不能夸大——只有这样,孙权才能做出正确决策,毕竟给多少兵,是由他来决定的。

  诸葛亮有些夸张,而周瑜显然是实话实说,曹操的部队,可以肯定,就是23万左右。其他说什么几十万的,纯属猜测和臆断,曹操有那么多军队,早就统一天下了,看看当时的各地军阀,超过十万的又有多少?而且这么多人,后勤是个巨大开销,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
  而所谓的“孙刘联军”,也没有通常所讲的五万,以前一直认为,周瑜的三万,加上刘备的两万,等于五万,这样算加法确实简单,但真的太抬举刘备了。
  周瑜和刘琦一起四万是没问题的,可刘备的一万,那是诸葛亮吹牛,当阳一败,刘备只带了几十个人逃命,其余势力基本被曹操消灭,还能有多少人?
  后来刘备取得益州,鲁肃与关羽为争夺荆州谈判时,说你家主公长阪一战后,“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关羽无话可说。依此可以断定,当时刘备手下,已不到一校人马(汉制一校近800人),也就是说,800人都不到;而关羽的水军呢,也不过一两千,所以撑死就3000人,说还有万人,那只是忽悠孙权的,好让他同意结盟。这就如同你去借钱,如果你说饿了三天没吃饭,估计没人理你,但如果你说有点急用,自己有两万差五千,估计借的人就多了。

  与孙权谈判也是如此,若是把自己说得像个叫花子,能给碗饭吃就不错了,还合伙“做生意”?
  做梦!
  日期:2011-3-15 20:21
  三国真相  第一部  东风破(赤壁)
  作者:汤浩方
  102

  听到公瑾兄如此透彻的分析,孙权很高兴,拍着他的背说:
  “你的话正合我意!张昭秦松他们只顾自己,非常让我失望,只有你和鲁肃与我的想法一样,你们是上天派来辅佐我的啊!”
  可是周瑜要五万精兵,就有点不好意思了,因为一时集结不了,所以只答应给三万。为了打气,他安慰周瑜,说你与程普鲁肃先发,我在后面支援,你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回来,我再与曹操决战!
  有这样体贴的好领导,周瑜还有什么可说的?他唯有尽心竭力,运用自己的智慧,击败曹操!
  周瑜、程普分别为左右督,带三万人迎战,而鲁肃为赞军校尉,做他俩的参谋,协助筹划方略。
  周瑜积极备战,操练水军,只等曹操出现,他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
  两人决战的时机,即将到来!
  一场举世震惊的大战,已经拉开序幕。

  周瑜深知肩上担子的重量,自己承受的巨大压力,岂是常人可比?领导、家人、部下、敌人,还有可恶的投降派,甚至副手程普,就因为资格老,目中无人,好几次欺凌自己。
  这些,哪一样不令他心力交瘁?
  他不容有失!
  伟大的历史,需要英雄来创造!
  曹操仐丨,W将与你决一死战!
  而此时呆在东吴地盘樊口(今鄂州)的刘备,就丝毫没有公瑾兄这般雄姿英发了,心里七上八下,好像还在坐过山车。可以说,他尝尽了寄人篱下的痛苦,当初跟随鲁肃来东吴前,肯定不会就带着手下那几百人来丢脸。在赶往樊口的路上,他遇到了先前约好在江陵会师的关羽,关羽带着一些水军,人马不多,只有几百条“破船”;而更令他感动的是,刘琦没有抛弃他,还带了一万多人前来接应,他们一起来到夏口。

  其后刘备渡江退至樊口,时刻等待诸葛亮的消息,为了表达自己的迫切心情,每天都派巡逻兵站在寒冷的江边,苦苦的眺望孙权的军队。
  望穿秋水,终于看到了周瑜的船队,哨兵赶紧报告。
  刘备还是疑神疑鬼,生怕有诈,问怎么知道不是曹操水军?
  得到满意的答复后,刘备这才放心,开开心心的派人来向周瑜表示慰问。
  可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周瑜对他并不怎么感冒,只是淡淡的表示,军务在身,不得擅离职守,如果刘备能自己来,我很高兴。

  刘备也没办法,如今这幅模样,跟投靠孙权有什么区别?
  他对关羽张飞说,周瑜约我,如果不去,就没诚意了。
  为了诚意,他只好委屈自己,既不带侍卫,也不装清高,划着一条小船来见周瑜。
  一见面,刘备就很兴奋,称赞周瑜抗击曹操,是非常睿智与英明的决定,而后问带来多少军队。
  周瑜回答三万人。
  三万?
  刘备一听,懵了,这点人,还有胆来打曹操?

  他有些不敢相信,只是无奈的说,可惜太少了。
  周瑜看他的样子,就知道已是伤弓之鸟,早被曹操吓得惊魂不定,于是若无其事的安慰他:
  “足够用了,豫州但看我周瑜击破曹操!”
  日期:2011-3-15 20:21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