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最好看的历史—三国真相》
第43节作者:
汤浩方 三国真相 第一部 东风破(赤壁)
作者:汤浩方
103
举重若轻,运筹帷幄,他的自信与自在,都写在脸上。重压之下能有如此表现,不愧是儒将风度,淡定、从容,而胸有成竹!“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神采,在这一刻,已展露无遗。
压力,可以击垮一个人,也可以激发一个人,关键看你如何去面对。积极应对,你将所向披靡,反之,你将麻烦缠身。
刘备也不想纠缠这个问题,显得自己不大气,他想活跃一下气氛,提了个小要求,说想请鲁肃一起来说说话。
周瑜看他是不是脑子进水了,都要打仗了,还想拉关系?他也不给面子,冷冷的表示,鲁肃那里也走不开,你要见,就自己去见吧!
得到这么一个郁闷的回复,刘备既羞愧,又惊喜。羞愧的是,自己太唐突,即使要见鲁肃,也没必要跟周瑜说呀!搞不好还有收买人心之嫌;惊喜的是,他很佩服周瑜,总算知道,他不是个乱来的人,军纪严整,一丝不苟。
看来以这区区三万人,打败曹操,也不是没有不可能。
那他自己的部队呢?难道在一旁看热闹?还真有点这想法,毕竟做事要做最好的计划,做最坏的打算,谁知道周瑜是不是曹操的对手?所以他让关羽张飞带了两千人,躲在周瑜的后面,既不受他指挥,也不听他调遣——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①
所谓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的历史真相,不过如此。
有时候我们看到的,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真相,总是被假象所蒙蔽,又往往都存在于假象里。
诸葛亮说刘备手下还有一万人,恐怕打死都拿不出,他手下也就两三千人,这就是刘备的所有军队。主力已在当阳长阪被曹操全部消灭,如果这点人再拼光,就种子都没了,他不能不考虑自己的后路,所以很关心公瑾兄带来多少人,因为他自己本来就没人,并且还打算见机行事。
周瑜也很清楚这个状况,在他的兵棋推演中,压根就没考虑过刘备,所以他才说“豫州但观瑜破之”,而不是说咱俩怎么分工。
有人说,刘琦不是还有一万多人在夏口吗?刘备就不能去指挥指挥?
这是个很幼稚的问题,问题是,当时刘琦还没死,活蹦乱跳的,凭什么把军队让给你刘备?你本来就只是来我家做客的,看你到处瞅,就知道没安好心,早提防你了,难不成,还把兵马全送给你?
咱们合作是不假,可还没到把家当都拱手送人的地步。
赤壁之战后,刘备马上就上表,举荐刘琦为荆州刺史,无非还是有求于他,毕竟他是刘表的嫡长子,好打着他的旗号,去平定荆南四郡(长沙、桂阳、武陵、零陵四郡)。
刘琦既不是名士,也不是俊才,纨绔子弟一个,被曹操骂作猪狗一样的人,要是手上兵都没有,还有什么利用价值?早被刘备丢到九霄云外去了,表什么荆州刺史?
所以赤壁之战,从某种意义上说,根本就没刘备什么事,他不过是在舞台上露了下脸,算是个跑龙套的,还不如默默无闻的刘琦——至少他还带了一万多人,神气十足的守在夏口策应周瑜,随时准备阻击曹操,终于让他在赤壁就提前完蛋。
------------------
①《赤壁》电影中,开始说刘备临阵脱逃,后来才得知是孙权的故意安排,借以迷惑曹操。其实,依据历史记载,刘备本来就打着这个小算盘。
日期:2011-3-15 20:21
三国真相 第一部 东风破(赤壁)
作者:汤浩方
104
就在刘备拉拢孙权的时候,曹操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还在江陵安抚人心。在他的眼里,刘备已经失去参赛资格,不过是纤芥之疾,所以没有乘胜追击。
荆州不战而降,可以说,不费吹灰之力就达到预期目的,下一步,就是占据夏口,摆平刘琦后再相机而动。
他最好的设想,是孙权能提着刘备的脑袋,来向他俯首称臣,虽然此时并未有马上吞并江东的想法,但战事的顺利,让他有些飘飘然了——他觉得曹操天下无敌!
人,最容易相信自己无所不能,并为此大吃苦头。
当然还是有明白人,谋士程昱就是一个,他认为孙权不但不会杀刘备,还会联合起来。
对于这点,曹操想得不多,他在等待公孙康送袁尚人头的那一幕再次重演。
可他等来的,却是周瑜装备精良的东吴水军,以及刘备绝处逢生的不幸消息。
必须有所行动,曹操在江陵呆了两个月,安顿好投降的军民后,准备出发了。
江夏,那里才是他的梦想!
谋士贾诩,劝他不宜出击,最好是安抚百姓等候时机,只要积累了实力,到时江东都可以不战而降。
曹操不听,命厉锋将军曹洪驻守襄阳,征南将军曹仁与军粮督运使夏侯渊留守江陵,兵分两路,夹击夏口!一路走汉水,多为陆军,为北路兵团,由都督护军赵俨节制,分别为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一路走长江,多为水军,为西路兵团,由自己亲自率领,顺江东下,自长江主干道直击江夏。
西路兵团,主要就是曹操的主力和荆州投降的部队,具体人数不详,没记载。依据其他史料进行推断,除了防守的军队与北路兵团,剩余的,就是曹操统领的大军,据我估计,绝不会超过十万人。
古代打仗,也是要靠将领指挥的,一般是将军在哪里,军队就在哪里,不会只有兵而没有将。当时在曹操身边的将领,只有曹仁、曹纯、乐进、徐晃、满宠这些人,曹操的习惯,手下将领一般每人带兵五千,如果再加上蔡瑁和张允投降的水军,满打满算,也不会超过十万。
我们经常喜欢揣测历史,比方动不动就说谁发动百万大军,其实,这是不懂军事常识造成的,一百万军队什么概念?不说其他,单后勤补给这一块,就够你折腾了。
任何事情,我们不能单凭想象,要切合实际。
曹操沿长江顺流而下,不是走路,而是坐船。
现在海军驱逐舰的舰载人数,一般在300人左右,古代战船可没这么先进,块头也没这么大,更不可能造航母,所以一艘船,一般也就载个一两百人,你可以快算一下,如果一百万军队,需要多少战船?
所以我说曹操不超过十万,绝不是信口开河,虽然未见史料(不存在),但有道理。 这个问题很重要,为什么呢?因为曹操最后投入到赤壁之战的兵力,主要就是他亲自指挥的这支水军,步骑基本没派上用场,尤其是精锐的虎豹骑,只在当阳长阪亮了一下相,就雪藏起来了;而赵俨的北路兵团,还没来得及参战,就提前撤军。
日期:2011-3-15 20:21
三国真相 第一部 东风破(赤壁)
作者:汤浩方
105
有人说,曹操随行的,还有大量陆军,那是不了解长江的历史地理,纯属虚构。
当时江陵至夏口这一段长江,并没有现在这样的稳固河道,而是成扇状分流的形式向东流淌。江南,是正在形成的洞庭湖;江北,是大小湖泊与沼泽连成一片的云梦泽。可以说,此处河网密布,湖泊众多,到处都是沼泽和泥潭,寸步难行(看看后来曹操在华容道的惨状就知道);另外,江陵到赤壁的路程,有1200里,靠走路,得走多久?而船一昼夜可行200里,中间不休息,六天就到赤壁,古人也会偷懒,自然不想去锻炼身体。
这样的状况,你说曹操还会出动大批陆军吗?当然,有一部分陆军同行,是肯定的,其中也包括骑兵,只是他们到达赤壁前,也是坐船,算是“海军陆战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