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
第45节

作者: 李幺傻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还有,历经47天世界上最惨烈厮杀的方先觉将军,在日军所谓的“部队长”的呵斥下,竟然“脸上表现了动摇不定的恐惧”,而走出会场的时候,“脸上浮现了一些安静的情态”。想想可能吗?方先觉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面对手下败将怎么会有恐惧之色;而签订投降书,明知道会留下千秋骂名,而脸上竟然会带着安静之色。日本这个名叫小田岛的记者真他妈够无耻的,他这样的笔法完全可以写琼瑶小说了。

  事实上,1944年8月8日的早晨到中午12点,方先觉将军和孙鸣玉将军从来就没有离开第10军军部的中央银行地下室。
  日本记者抛出这样一篇无耻的文章,目的在于瓦解中国人的斗志和信心,用《三十六计》中的计策来说,这叫反间计,而愚蠢的中国人竟然相信了。
  中国人最容易中反间计了。
  马超大战曹操的时候,马超中了曹操反间计,与叔父韩遂内乱;曹操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中了周瑜的反间计,杀死了水军统领蔡瑁张允;清军攻打明军的时候,皇太极用反间计,崇祯杀死了袁崇焕……
  那么,8月8日这天的衡阳到底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发生了哪些事情?
日期:2011-01-17 15:12:23

  【3-18】
  8月8日全天,衡阳城里国军仍在抵抗,没有人接收投降,没有人放下武器。
  曾在衡阳保卫战中一炮轰死日军师团长佐久间为人的国军炮兵连连长在战后去了台湾,他编撰了一本《抗日圣战中的衡阳保卫战》的书,书中写道:“衡阳陷落之日(8月8日),由于我官兵义愤填膺,各自为战,满城尽是枪声,处处狙击敌人,以致引起敌军愤怒,肆意开屠杀。而手榴弹爆炸之声,此起彼落,遂成为我官兵集体殉国与敌偕亡之体炮矣!此时仍有7000余伤患员官兵,于颓壁中痛苦呻吟,或举枪自杀,或跳井投江,或悬梁而亡;重伤不能行动者,争求轻伤者或持械官兵补他一枪,以了残生,其惨状非笔墨所能形容!”

  卢庆义、童纪统也说,8月8日这天,守城官兵仍在与日军厮杀。喊杀声震耳欲聋,中央银行外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流淌着血迹,敌我双方的尸体堆积如山,叠摞在一起,无处插脚。
  这就奇怪了,既然中日两方仍在厮杀,何来两方指挥官坐在一起谈判,又何来方先觉接受投降?再说,日本报道中的“涂仁中学”,我曾经问过一些衡阳城里上了年纪的人,都不知道当时有这所中学,就算有这样一所中学,那么这所中学一定不会位于中央银行地下室,一定距离中央银行还有一点距离,而当时中央银行外战火纷飞,枪林弹雨,那么方先觉又怎么能穿越炮火和枪弹,从中央银行来到一所中学?而且,大战还在继续,国军的军长师长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引起更激烈的战争,他们又是如何穿越这段生死线的?

  当时任第10军督战官的蔡汝霖以后也写了一本叫做《四十七天衡阳保卫战》的书籍,他在书中写道:“方先觉于8月5日下午3点召开了有四个师长、军参谋长、战区督战官等人参加的会议,讨论下一步的行动。会上,第3师师长周庆祥主张突围,认为现在还来得及,再过几天就不行了。方先觉认为没有突围命令,跑了不好办。有人拿出一本《常德会战检讨会议录》,将蒋介石训斥余程万:‘你如何当人家的长官,能忍心将你负伤的官兵舍弃私自逃出。’的一段话念给方先觉听,方先觉听完这段话后对几位师长说:‘突围力量是有,可以突出去。但是我们走了,剩下这样多伤兵怎么办?敌人见了伤兵就杀,守常德的余程万可以不问伤兵,我方先觉不能,你们忍心丢下伤兵让敌人去杀,以后活着那个再愿意做你们的部下?’经过一番议论后,参加会议的人都哭了起来,都感到死到临头了。方先觉说:‘决不突围,一定死守,你们每个师长只准留卫士4人,其余一概上前方作战,如查出多留一人,按公说就算违抗命令,按私说你们对不起朋友,剩一兵一弹,也不准再说突围的话。我方先觉决不私自逃走。必要时,大家都到军部来,我们死在一处,如要自杀,我先动手。’他最后威严地说:‘要知道我自杀了,你们纵然逃脱,委座亦不能饶恕你们,你们自己也不能为人。’……8月7日,日军由演武坪向军部逼进时,预10师第28团团长曾京带了十几个人来抢救方先觉,想保方先觉突围。方说:‘你不要管我,你要守住你的阵地,赶快回去’。入夜,方先觉对他的幕僚和卫兵说:‘你们已陪我尽到了最大责任,你们各自想办法寻生路去吧,我就死在这里’。说完要夺卫兵的枪自杀。以后方几次想自杀都被阻止了。”

  第10军军部报务员卢庆义也说到了,从8月7日夜晚,到他最后与方先觉分开的一天时间里,方先觉几次要自尽,但都被昼夜看护的卫兵阻止了。现在,谁还能相信,这样一个准备以死报国的铁血男儿,面对日军的呵斥,竟然会脸露恐慌之色?日本记者真他妈的能扯淡!
  蔡汝霖书中写到的曾京,应该就是我前面写到的曾团长吧?他向师长葛先才请求援兵,而葛先才仅仅带来四个人,那么这四个人,应该就是方先觉所要求的每个师长身边只能留下的四名卫士吧。曾京团长带着32人组成敢死队,与日军厮杀,仅仅剩下了10个人。
  一切都印证了前面抗战老兵讲述的细节是真实的。
  也印证了蔡汝霖书中记载的也是真实的。
  1976年,步入人生暮年的方先觉,在台湾接受日本《产经新闻》记者古屋奎的采访时,回忆起衡阳保卫战最后的情景,他说:“翌(8 日)晨,有自称为日军第11军使者的竹内参谋来接洽停战,我告诉他,我们绝没有投降之意,同时提出:1、保证生存官兵安全,并让他们休息;2、收容伤兵,并郑重埋葬阵亡官兵等条件。竹内说:‘中国军勇敢作战的情形,不仅在此地的日军,就连日本天皇和大本营都已有所闻’。特地表示歉意,并对我方的条件完全同意,而日本纪录说我们投降,甚至有说是举行了投降仪式,是绝对错误的,我以军人的名誉发誓没有那回事。”

  方先觉的回忆也印证了抗战老兵的讲述。
  卢庆义说,方先觉向日军提出了三项要求,一是保证生存官兵能够得到休息,二是伤兵得到救治,三是第10军不离开衡阳。方先觉回忆说,他当时提出:1、保证生存官兵安全,并让他们休息;2、收容伤兵,并郑重埋葬阵亡官兵等条件。两个条件都得到了印证,至于第三个条件,方先觉放在了“等条件”中,这就说明了,方先觉和卢庆义讲述的都是真实的。
  何来投降?
  现在,我们完全可以分析出子虚乌有的“方先觉投降”是如何出笼的。
  为了7000伤兵,方先觉答应停战。停战后,方先觉至死不降,日军便造谣,先在《朝日新闻》中编造情节,说方先觉投降了,甚至连方先觉投降时的神色都写出来了;接着,伪汪武汉政府的报纸大肆渲染,报道方先觉投降日本的过程;再接着,那些无聊的善于捕风捉影的记者们和垃圾报纸们,竞相转载,于是,“方先觉投敌”就这样成为了一桩冤案。

  方先觉投敌,这实在是一桩惊天冤案,抗日第一名将,蒙受了奇耻大辱。
  然而,直到今天,还有无数人在说方先觉投降了日本人;直到今天,这桩冤案还没有平反昭雪。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