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微者的英雄传奇(蚁族大学生工作生活经历)》
第14节作者:
y星夙 于是就拿起手机,但是打了电话家里没接,那真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后来母亲回忆说那天早上给我打了电话,我手机也无法接通,难道传销的不法分子已经渗透到仪宾当地的移动,把火车站那一块的信号给屏蔽了?
不过后来想想应该没有那么严重。我后来给母亲发了一条信息,也没有得到回复(不过他们那个时候叫我打电话报平安也是深有用意的,因为吃完早饭他们就着手带我出去洗脑了,第一次洗脑之后,毕竟应该不是很彻底的,若我一时有逆反心理,透露出消息给家里人,那对他们而言也是一件不好的事)。
吃饭前,康和我短暂的交流中突然蹦出一句四川话,我“嗯”地反问了一声,然后他连忙解释,说是跟他们说四川话说习惯了。后来想想,那不过是他考验我能否真正听懂四川话的一个小插曲罢了。不过我可以很明确地说,四川话要仔细听还是能听懂一点的。
那天早饭吃的是粥,米饭煮得很稀,就是饭粒和米汤基本分离,就像是很稀的白开水泡饭。然后他们估计是“破例”到外面买了十来个包子(终于开了一顿荤了),康氏父子3人,许氏兄弟2人,加上我6个人,每两个包子用塑料袋装着,每人分一袋,分到我也就毫不犹豫拿起来吃了。
第一次乘粥的时候,康父,也就是老康很客气地拿过我的碗,帮我乘了一碗过来。我当时对于老康的过度客气就有点禁受不起了,亲自从座位上起来,跑到电饭锅前接他乘粥的碗,然后捧到圆桌上。
这时许氏兄弟许市营(学市场营销的,康当时介绍的好像是许佳,这里叫他许市营)说了,“你这样他反而不好意思,年轻人嘛……”我就顺着他的话接着往下说:“年轻人嘛,就应该多活动活动筋骨,自己来。”
日期:2011-01-11 14:05:15
许市营就开始和我有一搭没一搭地开始说起话来。先是彼此互通姓名,他们都叫我“韦哥”,又拿这个名字开涮了很久。
然后问我以前从事的职业,我反问他们的时候,他们说得也是很含糊,我就问大康是不是你的同事(我那时候还天真地以为大康是在工地上做土建技术员,事实上我现在才慢慢想起,工地上的人员成分也是很复杂的),大康也顺水推舟答了一句是。
从他们的谈吐中,我了解许市营和许排骨(两人据说是兄弟,后来对我的介绍中又改为堂兄弟),许排骨很瘦,比我还瘦很多,腮帮上能够看见凹陷进去的坑,估计就有点皮包骨头,也许是在那样长期营养不良的状态下长出来的身板。
许排骨比较低调,我向来不喜欢高调的人,况且许市营又是学市场营销的,我曾经接触过搞市场营销的人,眼睁睁看着他们那种争辩时保持强势,把黑的说成白的那样的做法。两许都是在武汉上的大专,小时候在新疆长大,也是四川人(后来看他们和康氏父子娴熟地用四川话交流),不过看他们两个排骨样子,肯定不是新疆人。
我吃完后,看见桌子上还有两个包子,他们很客气地叫我吃,我说已经吃过两个了,很饱了。那两个多余的包子一定是他们某个人节省下来的口粮,本来人均2个,很平均的。包子的馅儿也是那种暗灰色的,不是鲜肉,也不是冻肉,因为油水不多,就像那些炸了油的油渣拿来做馅,反正给我的感觉不是很新鲜。
桌上还有一盘榨菜,我以前不怎么吃榨菜,然而在早上只有一个小菜的情况下,还是得硬着头皮吃下去,到吃完早餐的时候,一盘榨菜也挥霍光了。
收碗的时候,我看见许市营也在收,就过去帮忙一下。许市营说,韦哥,你先好好休息,这些事我们自己来。结合前面他当面告诉老康不要给我乘粥的建议,许市营俨然把他当做是这里的主人了,那个时候我的心里就有点发毛了。
我是来投靠大康的,退一步说我投靠的还是康氏父子三人,而现在,康家里多了这两个不速之客之后,我变成投靠他们5个人了。
日期:2011-01-11 14:19:05
在整个早饭期间,许排骨一直低调着,他不是像小康那样沉默寡言的人,我后来想想他倒是一个有点城府的人,属于后发制人型的,以至于那一早上,在圆桌旁边吃饭的十几分钟内,没有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我回到B房间,就是大康和我的卧室,看了看当时正在充电的手机。
吃饭前,我在给家里发了一条短信报平安之后,我就把火车上玩得差不多就剩一格电的手机插上去充电,但是等我吃完饭,突然出现了一件怪事,停电了!!!
那时候,我手机已经充了一半电了,而且这一半电的电板一直坚持到我逃出仪宾所有的与外界联系的能量。
后来我想想,那次比较蹊跷的停电说不定也是他们拿来对付我的,我手机在火车上也玩得差不多没电了,再把电掐断,我就乖乖束手就擒吧。
当天下午,我跟他们出去玩(名义上是出去玩,实际上又是去洗脑)的途中,我走出贼窝,看着革新路九巷一整个巷子好像都没有电器在运作,那时候,我的心里又有了别样的滋味。
日期:2011-01-11 16:41:56
第一卷:劫后余生,逃出传销窝点
第七章真相大白,一天洗脑过程(上)
康氏兄弟露出狐狸尾巴的时候,是在吃完早饭,带我出去闲逛的时候。
走在那个洪水刚刚泛滥过的巷子里,他们指着那些泥潭里东倒西歪的荷叶,还有荷叶圆片上的泥渍,对我说,前不久的洪水漫到了那里,把荷叶都给淹了。
大康指着巷子周围的建筑,还有堆在旁边的一些废弃的建筑材料,以及坑坑洼洼的泥路,问我这个地方好不好,我不好意思拂逆他的面子,就说生活环境还是可以的,颇有田园风格。大康摇摇头说:“其实这个地方还是很破的,我第一次来,看见路上开的手扶拖拉机,那时我在家乡也很少见的拖拉机了。”
后来在他们一天中和我的后续交谈中多次提到过这样自相矛盾的话,一边是仪宾面貌的破旧,落后,一边是“连锁销售”行业多么发达,它是初生的阳光产业。
而我一路走来,竟然没有发现一家建筑工地,仪宾,那座西南部落后的城市,估计在建的房子也是少之又少了吧。这样,康氏一家在建筑工地上工作的谎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我们在革新路九巷里面走了100米左右,康氏兄弟就把我带到另一家居民户里面去了,说是他们有个项目。我当时还是傻乎乎地,没有细想,他们那样的底层打工仔还能谈什么生意,又不是老总,项目经理,包工头,连做生意的都不是,一辈子给人打工的命,还侈谈什么项目?
日期:2011-01-11 16:43:20
那家居民户的房子格局和康家的如出一辙,楼梯,洗手间,还有厨房都是一样的排布的,女主人住在三楼。
可是蹊跷的是,他们一进一楼大厅的大门,也不敲门,就直接试着推进去了,如此轻车熟路。不过他们推错了一块门板,当时推的那块门板后面闩上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