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身无罪》
第31节

作者: 江小笛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过了一会儿,有一个男子跑到李运河身边,递给他一样东西,他慢慢地打开,又叫:“信东兄,你快来看。”李信东凑过身子,看到一幅画,是中国山水写意,画面极其清淡,只两棵白菜,两只萝卜。画上题了一些字。李运河念道:“老圃年年老树村,朝来风雨润柴门。太平那负前贤句,芦菔生儿芬有孙。辛丑春日,学雪个泼墨于一根草堂,半丁老人。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李信东说:“要不我请人帮你看下。”他走到徐郡身边:“我一个朋友得了一幅陈半丁的画,不知道真假,您给看一下。”其实徐郡早在李运河念画上的款识的时候就支楞着耳朵听呢,这会子一见李信东来叫,马上站起来,口上却说着:“陈半丁的画我也认不太清,看哈吧。”两个人走过去,一见画,徐郡便吸了口气,“且不说真假吧,这幅画倒确乎是陈半丁的风格,萝卜白菜本是素淡物,却被他描摩得浓淡有致,颇富情趣,笔法秀浓苍雅,用墨又非常冼练。”一边说道,一边称叹。李运河见状忙说:“看这位老者似是懂行之人,可否详谈呢?”

  徐郡却摆摆手,笑道:“我也说不好呢,半瓶子醋啊。”
  李信东慢悠悠地说,象是问徐郡又象是自言自语:“好像是在哪听说,这陈半丁好像还得罪过张大千,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徐郡说是这么回事:
  日期:2011-01-02 15:53:50
  30年代的一天,北平城里的10余名画家举行雅集。在宴会上,年龄最大、名望最高的大画家陈半丁老人兴奋地宣布:他新近搜获到清初著名画家石涛和尚的一部画册精品、精美非凡、世所罕见,为此他特地邀请北平艺苑名流第二天晚6点到他家中鉴赏。
  陈半丁邀请了这么多画苑名流,却少邀了一个人,此人就是当时正客居北平、初登画坛、尚无名气的年轻画家张大千。但张大千是个有名的“石涛迷”。这次,他风闻艺林有此雅集、鉴赏石涛精品,此等机会他岂能放过?因而不等陈半丁相邀,第二天下午3点张大千就直趋陈府求见,毫不客气地当面向陈半丁要画来看。陈半丁的脾气是客人不齐不出示藏画的,他对张大千这位虎头虎脑的后生小子摆架子说:“我约朋友来共赏,请帖的时间是6点。我不能先给你看,要等朋友到齐了大家一起欣赏。你想见识可以,但不是现在,要等到6点。”说完,离座而去,留下张大千一人在客厅里坐冷板凳。

  年青的张大千受到如此冷落、也是老大不高兴。但为了鉴赏石涛的稀世珍品,他不得不忍心吞声地挨了三个多小时。到了6点多,贵客齐集后,陈半丁先在宴席上讲了一通开场白,自称幸获名迹,不敢私秘自珍,愿为友好共赏。张大千被挤在这批名流的外圈,等陈半丁捧出宝贝画册,刚刚展示,张大千就不由自主地大声叫起来:“是这个册子啊!不用看了,我晓得!”陈半丁被这个年轻人的狂妄急躁弄得很生气,于是他学着张大千的四川口音说:“你晓得,你晓得啥子嘛?”陈半丁想,我画册还未全打开,你怎么晓得?但这时张大千却不慌不忙地讲出,此画册第一页画的是什么,第二页画的是什么,题的什么款,用的什么印章,如数家珍、一一道来。陈半丁与众画家一边听张大千讲,一边翻看画册,进行核对,发现张大千竟说得丝毫不差。陈半丁与众画家十分惊奇,陈在翻看时连眼镜都滑落到地上了。

  画家黄君壁惊异地问张大千:“你怎么记得这么清楚?”张大千的回答更使大家大吃一惊。他得意地说:“这画册是我画的,咋个不晓得?”原来,这画册是张大千以前临摹石涛画风的习作之一,早已流传失落多年、不知怎么竟辗转到陈半丁手里。张大千临摹之精、画艺水平之高,竟瞒过了一代国画大师与老前辈陈半丁之眼。张大千从此在画界名声大振。

  李信东和李运河早就听得入神,徐郡讲完过了一会儿方才回过神来,李运河忙冲着徐郡说:“看这位老者对陈半丁先生还是很熟悉的呀,我也很喜欢,只是不太了解,很想知道关于陈半丁先生的故事,不如我们去那边边喝茶边聊,如何?”
  日期:2011-01-02 20:29:23
  一行几人就沿着水边的小道走到山坡坡上的一个茶园当中,这个茶园其实是果园,虽然现在这时节已经没有太多果子挂树枝,但是身处果园,纵是枝梢寂寥,也别有一番风味。双双落座之后,李运河喊服务员上茶,一个十八九的小姑娘用一个很宽很方的藤编篮子端来几只非常小巧的茶杯,说是杯其实是碗状,只是太小,他们当然都晓得这是喝功夫茶常用的家伙。小姑娘不忙不慌地泡茶,不一会儿,就有清香味溢出。李运河先请徐郡尝了一口,不由说:“好茶!这里还有这般好茶!”李运河说:“谢老者赞!这是我存在这儿的茶,还是一位福建的朋友送我的,地道的铁观音。”李信东说:“怪不得,我说我们以前来怎么没喝过这般的好茶!”李运河说:“信东兄以后再来就喝我这茶吧,我不在也没关系,说下我的名字就行了。”徐郡说:“这位朋友也谙茶道?”李运河谦逊地笑笑,说:“谈不上,只是喜欢附庸风雅,喜欢在书画茶棋里面扎个堆,想给自个儿熏点书香味儿出来。”徐郡呵呵一笑,看来很欣赏李运河的坦诚。李信东又问:“那幅画是怎么回事?”李运河略一沉吟,说:“有个朋友知道我喜欢书画,不知道在哪见了这幅画,就赶紧告诉我,那人要价一万,我不知道值不值,就说先看看。他们就送来了。”徐郡就提出再看看画。于是,再次把画打开。徐郡一边细细地看,一边说:“看这画的钤印共有四个,一朱三白,陈半丁,竹环居士,人间何处不春风,山阴道上人。陈半丁,名年,一作半叟,字静山、静庐,号竹环居士、哂翁。浙江绍兴人。家境贫寒,6岁丧母,9岁丧父,幼年失学,生活凄苦。他在《自传》中说自己15岁时就迷上了绘画,‘嗜书画入骨,饥饿尤不顾也’。”

  李运河又问:“这个山阴道上人是怎回事?”
  徐郡说:“陈半丁先生虽为京派大家,但对故乡怀有深厚的感情,曾以柯岩西泽村‘五亩涂’地名作为他在京的寓所之名号‘五亩之园’,又自号山阴道上人、山阴半叟、稽山半老、鉴湖钓徒、江南布衣、山阴道上半个汉等等,他先后自刻‘山阴道上人’的各式印章数十方,足以证明他对养育他的稽山镜水的情怀和眷恋。”
  李运河说:“看来这幅画是真的了?那只卖一万是不是太少了?”
  徐郡说:“不然。陈半丁生前是一位与齐白石比肩的人物,民国时期他的画价要高于齐白石。遗憾的是近年来人们对其作品的研究和关注程度不够,导致陈半丁作品的价值被严重低估。从目前市场行情看,陈半丁大幅精品在10万元以上,一般作品在1万到4万元之间。2004年他的巨幅《松菊如此渊明犹在》被中贸圣佳拍至14.3万元;《秋山登高》成扇被天津文物公司拍至3.52万元。陈半丁的作品价格不要说与齐白石相比,就是与齐白石的弟子李苦禅相比,可谓低得离谱。但是我认为,随着人们对其艺术的进一步了解,他的作品价格将会有一个回归价值的过程,价格上扬是完全可以期待的。近几年,陈半丁的作品价格有一定的攀升,2003年,他的《花卉四条屏》被嘉德拍至39.6万元,此价创下陈半丁作品市场最高价。对陈半丁作品的收藏还是要有信心的呀!”

  李运河说:“主要是对陈半丁先生不是太了解。要收藏一个人的作品,据我的拙见,倒不全是看其经济价值,对其人其作的欣赏了解还是很重要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