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红楼50集收视完毕,不吐不快的若干观后感》
第43节作者:
规划员K 日期:2010-09-01 17:16:09
新红明天就要上星了;
不少同学在纠结一个问题:看还是不看。
不看,怕错失雷点,且好奇心作祟下总有期许;
看,怕给新红增加收视率,为李导扩大争辩的声音;
我的意思是:看,直到你看得受不了,然后自然就放弃了。
一来,我们要学会尊重“异端的权利”;
新红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之间,就像加尔文教徒和天主教徒,互斥对方为异端;
所以,请允许每个人都有成为新红支持者的机会,至少看一集完整的新红。
二来,只有看了新红,才会明白我辈中人为何要坚持不懈地提出批评意见、甚至全盘否定;
否则总有围观党把批评者置于缺乏“恕道”的激进份子和执著“过去”的保守份子之间。
三来,不少中国人仍然是多疑又轻信的混合性格;
对同为草根的意见多疑,对媒体喉舌和白纸黑字倒有着习惯性的轻信;
看见小演员的眼泪,看见李导的悲情,看见专家的保证,看见媒体的褒扬;
便总容易相信新红是李少红团队的“诚意之作”,是最忠于原著的影视作品。
这一切在直观的收视之后,自有公论。
又及:除非您是专业调查公司选中的“监测样本家庭”,即:
(1)您收到过调查公司的报酬;
(2)您每天都必须记录专门的收视日记卡;
(3)或者您家中有收视测量仪(不是普通的机顶盒)和特殊遥控器。
否则,您的收视情况与收视率调查的结果无干,不用担心改变任何技术性统计的结果。
没有一个团体可以不通过上述手段采集到您的收视状况,即使新红也不例外。
日期:2010-09-02 22:01:53
红楼论坛历来多有争论袭人、晴雯者,枝枝蔓蔓,拉拉杂杂。议论甚多,总不切中津要。
其中袭人可议论的,无非“密告”一事。其余谓她“热衷”的,这话古怪,服侍主子原不是要尽心竭力吗?难道偷奸耍滑倒好?谓她“攀附”的,更是冬烘,世人谁不期许被赏识提拔?倒要揭竿而起陈胜吴广才好?还有谓她“以色诱主”的,荒唐荒唐,倒是谁拉着谁行那“警幻所训之事”?
又有谓她“临危弃主”的,八十回后的文字君何曾见?仅以“你做了强盗,便如何如何”的文字来推测?那怕比索隐派更能“微言大义”了。或说“嫁与蒋玉菡”总是个确案,那尊驾是指她“再醮失节”吗?恕罪、赎罪,倒不想“礼教名防”的再世传人当面,失敬、失敬。
“密告”一事,以为曹公实笔明写的,不知这“斗胆”从何而来?抑或向李导借来的?又有以袭人自辩之词例证,言之凿凿为她开脱的,却也未免过于“心眼太实”。整个事件,概属“其情或有,查无实据”。但是其中又有分教。
密告芳官、四儿言行的,袭人嫌疑并不大。一来地位悬殊,威胁不大;二来袭人本有权开发惩处,不必绕远。即便是她密告,也多是为了让宝玉“收心”,让王夫人“省心”,在她的立场而言不算为恶。也就谈不上“密告”,原属职份以内的“报告”罢了。
说袭人出告晴雯的,于情于理倒是大有可能。一来,“争宠”的格局已然是怡红院人人心知肚明;二来,晴雯几次三番言语相逼,袭人要是心中真个不恼,才叫大头见鬼。告倒晴雯,于袭人而言,既有动机,又有条件,仿佛是个确案了。即便宠信袭人如宝玉者,也把她列为首犯嫌疑。
偏偏曹公的一枝笔实在神出鬼没。这种关头,却又卖了个破绽。把晴雯见逐的由头,全推到了王善保家的身上。而且话里话外,王夫人之前并不知道宝玉房中有个“晴雯”。这一来岂非把袭人之前密告晴雯的嫌疑也洗了去?由此及彼,袭人不告晴雯,反而着眼于芳官、四儿,更不符情理。
如此说来,密告者另有他人?诸君莫问我“除却袭人、又有哪个”这类问题。您又着相了。《红楼梦》原是小说,其背后隐藏了庞杂的人事背景,并非桩桩件件都要在台前交待的。专好打破沙锅问到底者,只能上天入地起曹公而诘之了。
这桩公案,曹公到底哪处是“实笔”、哪处是“虚笔”?我是断不清的了。还是只能说:“于情必有,于理似无”。但是袭人心中不喜晴雯(甚至忌恨),料来是肯定的。表面不说破,这是袭人做人的“光鲜处”,也是其“高明处”。
再有疾呼“憎恨便该当面发作,不合隐于心底”的兄台。我便教他个乖,遭人挑衅后:
不生忌恨,以德报怨,此为圣者;
不生忌恨,泯然一笑,此为达者;
恨而隐忍,后能谅之,此为贤者;
恨而隐忍,徐图报复,此为智者;
恨而隐忍,不敢报复,此为弱者;
拍案而起,横扫千军,此为强者;
拍案而起,两败俱伤,此为勇者;
拍案而起,不知所措,此为………………恩熙?
效副楼主,胡编《八扇屏》一段,搏君一笑。
也有不少争论者执著于晴雯“反奴性抗争”的自觉性问题。“物竞自由”是天性,比如笼鸟向往自由,何来“觉悟”一说?只不过其他奴才的自我压抑、自我束缚意识成功地压制了这种天性。晴雯“心比天高”自有她的特殊成长环境所造成的原因。但是根本牵扯不到什么“阶级属性”的认识问题。所以晴雯之“反奴性”,只看她不屑与其他奴才同辈为伍的言行,便可知道。难不成一定要有行动纲领、聚党结社,直至南湖会议、武昌举事,才能确认?
再有议论晴雯的,虽三番四次地关照诸位“玫瑰有刺”,总有人“不歇心”。心心念念地要拉她做“闺中密友”。或谓“玫瑰本无刺”,或谓“刺不及于我”,或谓“我也不怕刺”。这些总是女孩子在花市里雀跃兴奋的说话,待花茎直入手中,满掌皆刺,哇哇痛哭还来不及呢。
有说黛玉和晴雯始终相谐,可以做“情同姐妹”的主仆。
“晴为黛影”,曹公自然不会安排两人太多的正面冲突。但两个心高气傲的主儿放在一起,天长日久,能否一直“宾主相得”,我却怀疑得紧。再说“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时黛玉的一腔幽怨,其发轫处又在哪里?虽说无心,到底伤着了没有?熟读原著的诸位,自不必我做文抄公了吧。
有说晴雯并非“见人便刺”,怎不见她和鸳鸯、平儿、紫鹃治气?
晴雯就算是“暴炭”,也不是“失心疯”。没妨没碍没过节,她和人治得着这口气吗?再说了,看看第四十七回文字“这是咱们好,比如袭人、琥珀、素云、紫鹃、彩霞、玉钏儿、麝月、翠墨,跟了史姑娘去的翠缕,死了的可人和金钏,去了的茜雪,连上你(平儿)我(鸳鸯),这十来个人,从小儿什么话儿不说?什么事儿不作?”可看仔细了,这个大丫头的核心团体有没有晴雯?该不该有晴雯?又为什么没有晴雯?别说晴雯是赖大后来孝敬贾母的,且算算她的资历、年龄、地位,那样不够格?
所以,既谓“情文”,她一来无朋友知己,二来无父母亲人。其情何所钟?
所钟者唯宝玉耳。
日期:2010-09-03 01:32:16
副楼主:
报告批准,即日生效。
真想就这么答复你啊。
要不然“晴卫兵”小将就不是指斥楼主“强词夺理”这么客气了。
是我失算了,以为“拥晴不倒袭”的立场可以令我在这场风波中自保过关;
看来还是和57年“反右”中那些知识分子一样,天真了些。
毕竟这里是八卦,毕竟这里是网络;
与粉丝讲逻辑是行不通的,讲冷静是行不通的,讲“一分为二”还是行不通的;
粉丝的眼里,非“粉”即“黑”;小将的眼中,非“晴”即“袭”。
小将是执著的,比如新红的小将,坚持一种新“三段论”:
“我所信仰的就是真理”;
“与真理相悖的就是谬误”;
“发言与我所信仰的不同就是‘强词夺理’”;
只可惜我一篇估计会倾注些感情的文字,硬生生几次被憋了回去。
在楼内漫天“晴袭纠葛”中各类鸡毛蒜皮的细节包围下;
有些文字是写不出来的,写出来只怕自己都觉得肉麻。
写不出来,就不能结束“晴雯篇”;
结束不了“晴雯篇”,小将风格的争论就要延续下去;
争论延续下去,就写不了那些文字……
貌似是个死循环。
小将的口号:“文攻武卫,争论无罪”;
只希望小将一统江湖,然后有片刻的宁静;
我便趁机会补完“晴雯篇”啦;
天佑小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