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事——地质勘探中的诡异事件》
第5节作者:
陈广言 那是望远镜中一点鲜艳的红色,我的手有点抖。我的父母逃来四川前家里是开中药铺子的,我虽然不是从小闻着药香长大的,但是家里药材书籍是不缺的,只是逃来四川路上丢了不少,剩下的几本都被父母宝贝一般藏着,但是家徒四壁,藏东西的地方自然少,爱看闲书不求甚解而又没书可看的我,早就拿出来看了不知道多少次,说不上倒背如流,也算八九不离十。
如果我没看错,那是一株结果的人参,扁球形的浆果簇拥在植株顶端,锯齿状的叶子亭亭舒展。四川这个地方其实是不适宜人参生长的,这种植物喜欢寒冷湿润气候,适宜的土壤要求排水良好、疏松、肥沃,腐殖质层深厚的棕色森林土或山地灰化棕色森林土是人参最喜欢的环境,这也就是为什么东北很适合人参生长,而别的地方却不多见的原因。
据说东北找参是有行话的,二年生叫“二荚子”,四年生叫“灯台子”,而人参通常3年开花,5到6年才结果,花期为5至6月,结果期是7月到9月,这也是最好的找参季节,因为人参果实在是鲜艳的太明显。
“那里有人参。”我激动的声音都有点变调,东北那边采野山参是有严格的仪式和规矩的,认为人参通灵,听的懂人话会跑掉。我不知道那些规矩,当然也就没有那些顾忌。
“啥?”老邢有点没听清。
“人参,那里。”我拿着望远镜指给老邢看。
张老头看我一眼:“这山里头啥子时候听说过有人参哦,你娃娃尽吹些悬龙门阵。”
我瞟他一眼:“老爷子你认的到啥叫人参不?”
张老头不答我,伸长了脖子往下看,但是人参离这里实在是很远,加上现在光线已经不是太好,所以不太看的清楚。
听说有人参,于涛这帮天性喜欢热闹的人早窜了过来,石头上站不下这么多人,我退到后面指点他们拿望远镜细看。
这支勘探队中确实是没人认识人参的,连我如果不是因为那东西的果实太特别才能一眼辨别出来,在没果实的季节,我都不一定能认出来。
“挖出来,挖出来,好东西啊。”于涛一个劲儿的撺掇老邢:“进宝山不能空手而归。”
老邢有些犹豫,主要是那东西长的位置实在是有些险,万一不是人参,耽误时间冒这个险实在很没意义。
“绝对是人参。”我跟老邢保证。
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了,现在就算想下去挖参都不可能了,早在4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人参。到了秦汉时期,我国最早的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问世。在这部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书中,作者列人参为药中上品,对人参的功效作了经典的概括,2000多年以后的今天,依然被引用如故:“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作者对于人参如此的高度评价,不能不说对后世点燃了一把吃参的火炬,从此,人参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了健身延年的“灵草”,历经几千年,这把火还从未息过。
“明天早晨再仔细看看”老邢一锤定音:“真是人参的话,就挖出来。”
我很有些兴奋,进山的第一天,山神爷就如此厚爱我们,实在是让人惊喜。
日期:2011-6-22 18:35:00
这一夜,不光我没睡好,勘探队的所有人都没睡好,人参的珍贵是一方面,最主要的是,我们这支五湖四海凑出来的队伍中没有一个是东北人,更别提亲眼见过挖人参的了,连人参的大概形状很多人都不知道。
入睡前我打发走3拨来问我人参是不是会自己跑掉的人,拒绝了5个提出要找红绳子或者红线头去绑人参的家伙,我们这是支纯爷们的勘探队,不要说红绳子,红色的东西就基本没有。
我从和于涛合住的帐篷中爬起来的时候天刚蒙蒙亮,突出的石头那里倒站了好几个人,一见到我起来,连忙招呼我过去看人参跑了没有。
我探头看了下,天色还没大亮,实在是看的不是很清楚,于是叫他们散了,说先去吃早饭做准备工作。
山里的天气变化很大,昨天还阴云密布,今天居然有出太阳的趋势。张老头和老邢正在周围看地势,寻找有没有可能下去挖参,我找到正吃早饭的于涛,拍拍他:“兄弟,你要和我一起下去。”
我刚才已经看过了,那株顶着艳丽红果实的植物确实是人参,但是长的位置太不好,那个斜面很陡,勉强能用绳子挂下去两个人,还不能站踏实,必须把身体的重量放一部分在绳子上,等于是悬挂在半空作业。
我是肯定要下去的,其他人根本不知道怎么取人参,搞不好直接用手从土里拉出来都可能,第2个跟我下去的人我选了于涛,他的身体有惊人的柔韧性和平衡性,在那样子的地方更适合发挥特质。
老邢他们已经选好了我们下去的地方,那是一棵2人合抱的大树,虽然离突出的石头有点远,但好在我们绳子够多,下到人参处还是有富裕。
我尽量按照我读过的那些不入主流的书上描写的去做,准备了很多细小的,加工过的树枝,我和于涛就要靠它去把人参取出来。
一切准备就绪,我先下到人参的位置。我这个人,虽然柔韧性比于涛差点,但体力还是有点的,我在人参周围找好落脚点,稍微把周围的杂草清了下,并把参秧用根细线棒在根看起来比较结实的灌木上,民间传说用红线绑人参可以防止人参跑掉,其实用什么颜色的线绑都是一样的,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防止参秧倒伏,我快做完的时候,于涛也已经下来了。
下来前我已经初步跟他交代过采参的具体步骤,所以他一到就很熟练的取出根小树棍,轻轻的开始拨弄人参周围的泥土。
据说东北那边挖参是用鹿骨的,但是我们不可能有那东西,金属类的工具是绝对不能用来挖参的,所以我提前做了些很细小的木棍。
挖参是个细致活,野山参的根系很发达,尤其是一些细小的根须更要完整的挖出来很不容易,我和于涛身体没有借力的地方,几乎是半悬着作业,所以挖起来很累,但是又不能停下来,所以两个人轮换着休息。
因为民间有大参必有大蛇的说法,所以我和于涛都比较警惕,休息的那个人还要注意周围的情况。但是一切都很顺利,到太阳开始西斜的时候,我们的挖参工作也接近尾声。
我看着于涛挑着最后一条侧根,一面掏出在上面准备好的一大块树皮,我把专门采来裹在里面的青苔拿开,小心的在人参周围挖出泥土,再把青苔覆盖在泥土上面。
于涛终于把最后一根侧根挖了出来,小心翼翼的把人参移到我摊开的树皮上,这是根 “人”字形山参的,芦茎很长,有雁脖芦,芦碗比较突出,参的主根上横纹多且深,须较长且有韧性,上面还有珍珠形的圆点,品相相当好。
我把红色的参籽取下来,让于涛小心的撒在四周,祈望来年它们可以生根发芽。做完这一切,我把人参裹好放在腰带上挂的包里,招呼于涛上去休息。
石头上的人看见我们打手势,知道我们已经挖完了,也很兴奋,开始收绳子拉我们上去。
于涛比我轻不少,他的那根绳子升的比我快,他的脚在我头上晃来晃去的,我抬头吼他:“猴子,你个鬼儿子在趁机踩我头,小心我把你绳子割了。”
于涛嘿嘿笑,毫不理会我的威胁,作势又用脚尖点我的头,我正要再仰头骂他,却突然见他身子顿了顿,开始下滑。
我吓了一大跳,几乎是条件反射的伸手抓他,还好他本来就离我很近,再加上本来也升的比我高,居然被我抓住了一只脚。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