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斋志异》
第58节

作者: 第五支由尔
收藏本书TXT下载
  良久,宋礼说,“坐思良策,犹如束手待毙,不妨先将路开出,将一应物资先运到山下,至于瘴气,我们实地考察过后再议对策……”
  永乐四年,刚刚入冬,四川就下了一场大雪,连日不得晴天。神楠山的雾气更重了,由于山里多雨水冲沥出来的暗坑,和獭兔挖出的空穴,所以大雪一盖更不能上山。众人在山下扎营,一连数日都不能开工。因为这个,宋礼已经连续两夜不能入睡,进山和破瘴迫在眉睫,然而悦苏大在此时还是过得自在舒服的。他是进山的领路人,宋礼又体恤他年老体衰,所以特意指了一间小帐篷给他一个人住,帐篷里有炭炉,一日三餐可以跟监工一起吃而不用吃劳役饭。这对在家里有上顿没下顿的悦苏大来说,几乎是神仙的日子。他甚至庆幸当初跟队进山,虽然这差事不给钱,不过日子也过得很舒服。不缺吃不缺穿,闲下来还有人啦呱聊天,所以进不进山伐不伐木,对他来说完全不是个问题。

  初三这夜,悦苏大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已经死了的小白化成了人形,跪在他面前:“恩父,您这是在炭火之上,还不知道危险。入蜀之前,宋礼已经立下军令状,如果一年之内不能伐下神楠,他同所有的监工劳役都会以死谢罪。你看这山下,除了民役劳工,还有多少军队在此扎营,如若四个月内,伐不下神楠,你们都要领罪处死。恩父怎么还能心无忧患?”悦苏大大吃一惊,虽说进山之初是报了必死之心,但蝼蚁尚且偷生,“那可有良计可以逃生?”小白哭泣,“本以为咬伤恩父,可助恩父逃离劳役之苦,没成想到恩父还是来进山伐木。这山里神楠都已成精,即使破了瘴疠进得山里,也见不到神楠,除非以青铜铸成徐达、常遇春、沐英三人等身铜像,取青铜之金气加众将之煞气为用。将三个铜像分别埋入山之东侧的烂秧谷、山之南侧的樗树谷、山之北侧的亡牛谷,克制神楠山的木气,只留西方之口,引正北之金气压住众树之神魄,方能伐木。”

2010-9-8 21:37:00
  悦苏大醒来,想起梦里小白的话,自然马上向宋礼禀明。宋礼听了,神色仍然郁郁,“即使如此,又如何破除瘴气?”恰好当时一个老炭工来宋礼帐里疏通炭火,听了宋礼的话,不禁插言,“大人,我虽然不懂如何破除这瘴气,不过我自己烧炭多年,也给大户人家伺候炭火盆子,我觉得瘴气这东西,跟我们烧炭的烟气,其实也是一个东西。”
  宋礼精神一提,问,“老人家,你快说。”
  “但凡聚之成气的东西,都怕一样物事,那就是风。只要风顺了,气自然就消了。我在营地多日,我看这神楠山山包矮小,在群山之中,所以经年风不通气不流,如果能引冬天凛冽的北风,我看这瘴气避散。”
  这宋礼果然是个聪明人,一经点拨马上就有了对策,他勘查地势,发现在正北正南方向各有一峡谷,左右岩壁犬牙交错,阻挡了两方的来风,如果能用火药将崖壁炸开,将崖壁杂生的灌木砍伐清理,只要风顺了,不用几天功夫,常年的积瘴就能疏散,然后等这场雪化,以石灰填堵洞穴,绝其洞瘴,以药驱蛇并除其草木之瘴,则神楠到手之日屈指可数。
  两个月之后,果然,长风浩荡,将多年瘴疠之气一扫而空,然而,雾开之后,神楠山空无一物,远看只有一片荒草,只是普通一个土山包而已。派人上山,则多有迷途,经常一队人马在原地打转,少则一日可以下山,多则被困数日。
2010-9-8 21:57:00
  这时候,宋礼又想起了悦苏大的话。于是遣人问马湖府知府安长山要铜,又费了一个月的功夫才将徐达等三人的铜像铸好,分别一一埋下。就在最后一尊铜像入土之后,天光忽然黯淡,整个神楠山一片哭泣之声,晴天落雨,大雨滂沱。等铜像埋好,众人眼前景色一变,原来光秃秃的山包如今漫山葱郁。从山脚向上,先是一片环形的杜鹃花丛,这时候杜鹃还是一片焦枯之色,再往上,是杉木和松木,个个环抱粗细,直冲云霄,杉木和松木之间,则是一株株巨硕的楠木,果然如应天内府的老工匠所言,有百棵之多,正中的就是那所谓的神楠山之王。这株金丝楠木,大概有60多米高,环围有7、8米,树干笔直,树冠丰茂,看其形貌,树龄应该确在千年以上。宋礼大喜,“真天赐神木也……”当下派人进山驱蛇,三日后入山伐木。

  所谓“擒贼先擒王”,要伐木当然首先要伐了楠王,省得夜长梦多,平白生些是非。伐木工选好树木倒塌的方向,然后用斧在树干上劈出缝隙,沿缝隙下锯,再将整棵楠王伐倒。楠王伐倒之时,楠王脚下一株虬曲盘旋在侧的黄杨木,瞬间枯死。月余,百株老楠尽数伐倒。用绳捆骡拉,运到附近的山涧,顺溪水一路下行,神楠所过之处,轰然石开,而神楠毫无缺损。
  永乐五年,宋礼上奏,声称四川沐州有山,盛产楠木,一日雷雨之后,山上楠木皆不见踪影,派人巡视发现这些楠木尽浮在附近的山涧的水面,随水自己漂浮到长江。永乐皇帝大喜,以为天降祥瑞,自此,神楠山被敕封“神木山”,永乐皇帝下令修建神木祠,并命学士胡广撰写碑文以记此事。后来,在明史中,有这样的记载,“永乐四年遣尚书宋礼如四川,侍郎古朴如江西,师逵、金纯如湖广,副都御史刘观如浙江,佥都御史史仲成如山西。礼言有数大木,一夕自浮大谷达於江。天子以为神,名其山曰神木山,遣官祠祭。”

  永乐八年,这批金丝楠木几经周折,历时三年之久,终于抵达北京,被存放在今天崇文门附近的一家木料场,由专人看管。然而,神木到的第一天,就传出了蹊跷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