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红楼50集收视完毕,不吐不快的若干观后感》
第53节

作者: 规划员K
收藏本书TXT下载
  “汉胡不两立”的立场被颠覆了,满人的皇帝康熙似乎不是一个坏蛋。“正义战胜邪恶”的结局被颠覆了,天地会风云流散,抗清的最后一方孤岛台湾沦陷了(以目今的政治眼光看,是“回归”了)。“英雄成长史”的故事线索被颠覆了,韦小宝开场的时候是个没半点武功的小流氓,结尾处几乎是个“政坛不倒翁”似的大无赖,武功是依旧不会滴。书中的人物,很难分清“好人”、“坏人”,唯一可以称得上“英雄”陈近南却不明不白地死于自己人手中。

  至于《鹿鼎记》的主人公呢,之前有不少同学提到特别不喜欢韦小宝这个人物,而是喜欢郭靖、乔峰这类的“传统意义上的大侠”。这个很正常,就人格的高贵这一点而言,郭靖和乔峰肯定更受读者的尊敬。从女性读者的阅读角度来说,郭靖、乔峰、杨过大概是金庸笔下最受欢迎的三鼎甲了(男性可能更多地会比较一下最喜爱的金庸笔下女主角)。
  韦小宝之不受待见大概有三个原因:
  其一,他没本事。韦小宝大概算武侠世界中的“史上武功倒数第一”了。在武侠世界混,不懂武功已经够差劲的了。他居然其他正经本事一样都不会,甚至连字都不识。
  其二,他没人品。韦小宝是真正意义上的“吃喝嫖赌”样样俱全,“坑蒙拐骗”件件在行。除了“对朋友讲义气”这一条,他的身上几乎找不出任何“道德上的闪光点”。

  其三,他不懂爱情。虽然韦小宝有七个老婆,创金庸小说主人公之最。但是他对阿珂穷追猛打、却难说有几分真爱;双儿对他有爱,他对双儿却谈不到几分上心。其他女人于他则是“皮肤滥淫”了,曾柔更纯属“酱油党”一名。
  然而,《天龙八部》中那些超卓的“天人”在金庸的笔下都已经吃不开了,最后因为自己的“贪、嗔、痴”而走向了末途。为何没本事、没人品的韦小宝反而无往而不利呢?即使在爱情方面,最不懂的“爱与被爱”的他也收获了最多的妻子。
  很多人都说:韦小宝的人生胜利,是一种悲剧,是金庸对于人性、对于现实的一种尖锐的讽刺和批判。也有人(包括本楼的同学)说:这是金庸道德观、价值观的一种倒退,是金庸在道德取向上由一个热血青年变成了一个老于世故的“老油条”。这两种说法不能算错,尤其第一种。《鹿鼎记》这部作品如果算作现实批判主义的大作,金庸本人也未必会反对。
  但是,如果我们站在更高的层面、用更深的目光来检视韦小宝这个人物,可能会有不同的感悟。其实,韦小宝的“无赖相”不过是表面的“幻相”。透过粗鄙不文的“幻相”,我们可以看到他身上的“大智慧”。而且还是佛家所说的,戒除“贪、嗔、痴”的大智慧。
日期:2010-09-13 02:05:23

  说韦小宝不“贪”,估计同学们要笑掉大牙:韦爵爷不贪心,他几百万两的银子哪里来?但是佛家要人们戒除的“贪”其实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所说的对“财帛子女”的欲望。现实世界中,欲望是不可能根除的。戒“贪”的真正意义在于“莫存非分之想”。比如贪财。贪财本身不见得是坏事,但是贪非自己所应有之财,则一定会“坏事儿”。
  韦爵爷是深谙此道的。他贪财也好色,但是除了偶尔因为好色误过事之外,从来没有贪财捅过篓子。即使贪污,他也懂得“有财大家发”的道理。从不挡人家的财路。首先韦小宝不贪非分之财。而且韦小宝贪财但绝不“守财”。他深深明白“财帛不是目的,只是手段”这一至理名言。需要用钱搞定的事情,他从来不手软。尤其台湾水灾那次,一百万两巨款捐出去,连眉头都不皱一下。大家不妨设想一下,现实中莫说“贪官奸商”了,就是道德水准中等以上的人,有几个能平白捐出这么一笔财产。但是这种关头,“贪念”一生,你的人生道路立刻会发生变化。

  其中最具讽刺意义的一笔,在于韦小宝用一大叠的银票撒出去,迷住了皇甫阁的眼睛,才使双儿拿下此人。韦小宝得意地说:“见了银票不投降的,天下可没几个。我用几万两银票打过来,你非大叫投向不可。”这句话用赞宝钗“螃蟹诗”的话来说就是“讽刺世人太过”。只是在韦小宝眼里,这几万两的银票也只不过是“砸人”的家伙事儿罢了。这种“戒贪”的定力当世几人有之?
  “贪念”之外,韦小宝也很少生“嗔念”。他的敌人不少,但很少有让他萦挂于心的。欺负、侮辱过他的人更不少,他一向的对待方式就是在打不过的时候退让、装耸。最多心里和阿Q一样,骂声“儿子打老子”。但即使这些人落在他手里,却很少有赶尽杀绝的手段。这就和阿Q“手执钢鞭将你打”之“有仇必报”的劣根性大大不同了。连郑克塽这个几乎有“夺妻之恨”的对头,韦小宝最后也是轻轻放过的。不是韦小宝的人格伟大,有多少包容心。而是他真的不太在意那些曾经的羞辱、敌意。

  说到“痴念”,韦小宝虽然是个不识字的文盲,却完全与“愚妄、无知”四个字无缘。因为痴念所谓的“愚昧无知、不明事理”所指的不是知识层面的无知,而是精神层面的无知(有不明白佛学上“痴念”之概念的,请参考各类恩熙同学的思考状态就可以啦)。
  从另一个层面讲,“痴念”最难为世人戒除。因为“痴念”即“无明”,“无明”即“我执”。也就是对于有形物质或无形观念的过分“执着”。韦小宝正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之人。尤其小说的结尾,如许大的富贵,如许高的官位,如许深的友情,韦小宝都可以放下,携美而泛舟江湖。
  对比《天龙八部》中的次要主角:慕容复执着于“复国”,结果送了性命;游坦之执着于“阿紫”,也自坠悬崖。即使三个主人公:萧峰如此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却还是执着于“家国民族”的纠葛无法解脱,而只能自灭;段誉深通佛学,却执着于一个“情”字,对家人的“亲情”、对恋人的“爱情”,使他只能去坐自己全无兴趣的大理皇帝宝座;虚竹是个笃守清规的和尚,最后却把什么“戒”都破了;然而他对于自己的精神束缚、清规戒律仍是最多,可能一辈子都放不下、都不能放弃这些“执着”……

  所以韦小宝这个人物从佛家智慧(戒除“贪、嗔、痴”)的角度讲,比萧峰、段誉、虚竹这些大英雄、大才子、大好人都要超卓得多了。更不用说那些“天人”了。同时,《鹿鼎记》这部作品从其作品的思想深度还是作者的创作境界来说,确实超越了《天龙八部》和金庸的其他作品,而居于冠首。
  可能还有同学耿耿于怀地不肯承认韦小宝有多“高明”。但是请这样设想:韦小宝“小无赖”的这重幻相完全是金庸刻意加上去的,其本身也有着讽刺的意味。然而韦小宝身上的“大智慧”才是金庸以自己超卓的慧根,在人间历练数十年后获得的解脱。
  至此,金庸足称一代大师。
  另及:抱歉今天又食言,好在“佛学”和“金学”的“湾”都已经绕过去了,下文可以直达红楼的“彼岸”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