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红楼50集收视完毕,不吐不快的若干观后感》
第54节

作者: 规划员K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9-13 15:33:11

  看来韦小宝这个话题,我还要再啰嗦几句。
  本来说到《天龙八部》和韦小宝,只是作为一个话头。篇幅不会太长。但是一发而不可收,顺便聊了一些佛家的典故常识,又对《天龙八部》和韦小宝这个人物作了简评。其实这是我第一次为金庸的作品写一点像样的文字(之前《九品话金庸》是“武评”的游戏之作,未涉及评论)。早年的时候,和朋友间聊金庸倒是不少,网络时代已经绝少去关注金学论坛了。听到林同学说,有人对韦小宝持和我相近的论调,这倒有几分“相谋论道”的欣喜了。

  有人不喜欢韦小宝,再正常不过了。我之前就列举了他“没本事、没人品、不懂爱情”的“三大罪状”。读武侠小说和爱情小说,我们谁都免不了“代入感”的体验。男性代入韦小宝,虽然“三无”,至少还有好到“令人发指”的运气(果然刚刚就被林同学指责),以及随之而来的大把银子和一堆老婆。而女性代入到韦小宝的身边(未必是去做他老婆,只是可以在生活中接触到),对这个人物的观感恐怕如论如何都好不起来。尤其是经过现代思潮洗礼的女性。

  其实,如果让男性选择他们的偶像或“穿越进入的肉身”,恐怕也没有几个人会选择韦小宝。抛开道德洁癖不说,首先韦小宝“一无所长”这一点就很不靠谱。而且谁不想成为一个英雄呢?最好是“千军辟易”却又“侠骨柔情”的大英雄,而且还要“三观正确”、“道德周全”。这样的人物当然会成为任何一个时代的“楷模”。
  但是这样的“楷模”真实吗?
  可能很多同学会说,我听说的“XXX”是这样的,我身边的“YYY”也是这样的,甚至我本人就是这样的。OK,没问题。除了您听说的“XXX”,可能是媒体树立的标杆(这种事情实在太多),不太足信以外。我假设YYY和您本人也都有相当高的道德水准。但是这和那些小说里的“大英雄”能相提并论吗?
  “大英雄”除了作为“道德标杆”,其更多地被赋予了常人不具备的绝大本领。而这个绝大本领呢,只是作者给予他度过特殊人生经历的一个“机会”。这份本领决定了他要承担绝大的责任,面对绝大的难题,经受绝大的考验。而“人性”之复杂,“节操”之难持,“利弊”之难衡,这些关头才会真正的凸现出来。
  我一直以为人真正的“道德操守”是需要经过“考验”的。如果生于一个小康和睦的家庭,长于一个富庶安稳的社会,工作于一个不涉利害的职位,一辈子平平淡淡。那么他需要遵循那些“道德考评”呢?国家法纪以外,不过就是一般的社会道德了。不骂人、不插队、不乱闯红灯、不乱扔垃圾,再加上一个敬老爱幼,大约也就是这些了(当然,做到这些已经极不容易了)。这样的人,绝对够得上一个“好人”,但他是大家心目中的“大英雄”吗?不错,不能说他一定不是,因为他根本没有这个“机会”来验证。

  事实上,“真正道德节操上的考题”绝非什么“云淡风轻”的闲谈。坐在电脑前,手捧香茗的我们所能谈论的多是一些“道德框架之下的简单选择题”。针对这些有着标准答案的题目,我们侃侃而谈,甚至谈兴踊跃(比如隔壁“妻子动用了教育基金”的帖子,其人气比咱们这里旺多了)。这种关注、这种评论本身自然不是坏事情,兼且还是有益的。但是以“简单的是非标准”,处于“置身事外的状态”,再来看那些问题,其心态自然是轻松的。而如果世间的是非都如此容易判断,道德的节操都如此容易遵守,我们也就不需要虚构出这些“大英雄”来膜拜了。

  举几个例子吧:
  其一,你的某位亲人病重垂危,但只需一千万诊金,便可脱危重生。你绝无此筹款能力。恰恰此时你捡到一笔巨款,正是一千万的数额,周边绝无人发现。你会动用吗?
  其二,你魂牵梦萦的爱人,甚至愿意为她肝脑涂地。某人救了她的性命,她要以身相许这位恩公。奈何不知道恩公的真面目。你有机会冒名顶替,而且可以永远无人揭穿。你会动心吗?
  这还算是个人的小事情,如果牵扯到国家、民族等等就更为难了。
  其三,某国家侵略你祖国,杀得生灵涂炭、百不余一(包括你的家人全丧敌手);你率领大军反击,已经兵临敌国都城,指日便可破城。将士纷纷要求屠城以报复。你会下令吗?
  其四,你肩负重任要拯救全国全族,但前提是要你亲手屠杀一百个完全无辜的男童、女童。你下得了手吗?什么?你觉得这个题目太不符常理?OK,换一个。为了保证大江洪峰威胁不到下游数亿百姓,必须马上炸开堤坝泄洪,结果就是当面一个县城数万人全部丧生(来不及疏散了),你是否摁下爆破开关?
  这些问题不需要同学们真的去讨论,就算讨论也不可能有个完善的答案。但这就是“大英雄”们会遇到的考验,需要作出抉择的难题。也正是因为他们有绝大的定力、绝大的智慧,扛过了这些考验,解决了这些难题。他们才能被称为“大英雄”。

日期:2010-09-13 15:35:09

  所以在小说里塑造一个“大英雄”是很容易的。但是在现实中诞生一个“大英雄”却是极难的。读着“大英雄”的故事,去仰慕“大英雄”,去敬佩“大英雄”是容易的。但是真要照着“大英雄”的样子来效仿、来追随,却也是很艰难的。因此,我们口头上说“爱着大英雄、希望成为大英雄”,其实却更看重大英雄的能力和他受到的万众敬仰。要我们去承担他的责任、经受同样的考验、面对同样的难题,却是没几个人愿意的。

  换一句话说,我们能够辨认出哪些是“大英雄”,进而欢呼“大英雄万岁”、“我们要向大英雄学习”的口号。这一点,实在没啥值得夸耀的。幼儿园,或者至多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都有这个辨别能力,也能在呼喊口号时心向往之、热血沸腾。因为即使没看过金庸小说,雷锋、赖宁的故事,总是耳熟能详得吧?
  能说些什么并不困难,难的是我们能做到些什么?
  莫说之前我举例的那几个“绝大考验”了,即使一般的道德问题也经常考验着我们的节操。不乱穿马路、不乱扔垃圾、不插队这些公德可能在众目睽睽之下还可坚守。
  但是私室之内、无人之时,“贪、嗔、痴”这“三毒”就很难戒除。
  所谓“戒贪”,能看到别人获得赞誉而不嫉妒?

  所谓“戒嗔”,能不随意对人口出恶言?
  所谓“戒痴”,能对不同于己的见识认真反思?
  这就是“知易行难”。做到上述的“戒贪”、“戒嗔”、“戒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少在我,是需常常反躬自省、不断鞭策,才能少犯的。
  说回到韦小宝,《鹿鼎记》不是少儿道德教材,或者根本就不是一部适合给未成年人阅读的小说。
  要读者去效仿韦小宝的“坑蒙拐骗”,去羡慕韦小宝的“吃喝嫖赌”,我想要是能读出金庸这样的“原意”。我也实在是无话可说了。
  我之前说过,认为《鹿鼎记》是一部批判现实的小说,完全不错。说“金庸借韦小宝这个人物讽刺世人”更是不错。但是如果据此以为,我们只需看出韦小宝身上那些“吃喝嫖赌”的坏毛病,觉悟“坑蒙拐骗”行径不可取。就算是“阅读报告”的完篇了,那可实在是低估了这部作品。就像李宗吾写了一部《厚黑学》,要据此说这位李先生便是要鼓捣坏“世道人心”的无赖文人,这也实在令他啼笑皆非了。

  我昨天评论中,所说韦小宝身上所存的“大智慧”,或者“戒贪”、“戒嗔”、“戒痴”(有佛学知识的同学如安妮,应该明白我特意避开了“戒、定、慧”这个说法,以免更多歧义),不见得是韦小宝所自觉拥有的。而是作者金庸所赋予的,更明白地来说,是金庸戒除“三毒”的智慧。他只不过通过《鹿鼎记》这部小说传达给读者而已。
  只是在我看来,这个故事比他自己直接宣扬“大智大勇”、“仁义廉耻”的那些“大英雄的故事”来得更真实、更发人深省、更意味深长罢了。
  又及:看到有同学把《鹿鼎记》和《阳神》(虽然我没看过)相提并论,我再度无语。又有同学认为韦小宝“怕死”是他的缺点,“运气太好”是他的法宝,“敌人被作者安排成坏人”是小说不合理处。那样的话,“武侠小说”这个文学体裁就根本不适合您阅读了。
  或者“又不怕死”、“又运气糟糕”、“又敌人确确实实是坏人”的才算好故事,我只能推荐大家再去读一读黄继光、董存瑞、邱少云了(请仔细甄别,这三个“英雄人物”确实符合上述三条)。相信这类故事也毋需我再来解读、分析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