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红楼50集收视完毕,不吐不快的若干观后感》
第55节作者:
规划员K 日期:2010-09-14 02:02:23
终于回头说到《红楼梦》啦,中间出去遛湾了数日。这一段再不开宗明义呢,会被同学们疑心本贴改名字为《浅议金庸小说与佛学》了。
其实绕开去呢,是想借着金庸小说的阅读体验,来描述我读《红楼梦》的阅读体验。其中因为牵扯到一些佛学的常识,所以又只能不惮其烦的作了简介。当然咯,会在《天龙八部》和《鹿鼎记》上花了这么多的口舌,也是存了一点私心。毕竟两部小说,都是我极喜欢、极佩服的,而且其中的说头又都不少。
我第一遍读《红楼梦》,大约是十岁出头吧,究竟是不是上了中学,竟有些不记得了。当时的阅读视角和大家第一次读红楼时应该是差不多的。很以为这是一本专讲“宝黛爱情故事”的小说。现在想来,这是越剧电影版《红楼梦》的不世之功了。“林妹妹,我来迟了”。这一句唱至今萦绕耳畔。印象也远远深于那句更脍炙人口的“天下掉下个林妹妹”。
所以阅读《红楼梦》的文本之前,脑海中的原是“高鄂版的全本”。这个“掉包计”的结局在我第一遍阅读之初的时候,便悬在了心中。越是读到大观园中起诗社(不行,被新红所害,脑子里全是倒胃口的“韵白”)、作生日这些热闹的桥段,越是怕最终那个“掉包计”悲剧的到来。后来竟索性盼着“掉包计”快些发生,好免得我悬心(所谓“达摩克利斯之剑”了)。
及至读到了后四十回,却发现全然不是这回事情。熟悉人物竟然陌生起来,连文字语感也大不相同(我总以为好的文字,阅读起来的语感特别重要)。翻回到扉页和前言,才意识到这是两个不同作者“合著”的小说。自此对“高续”便有了些抵触。但是话说回来,新红采用高续,我倒不认为是什么“罪状”之一。没有过硬的本子之前,一百二十回的全璧也未尝不可,只是需作大改动就是。
至于第一遍时的阅读焦点,不用说了,肯定就是在宝玉和黛玉相关的情节上。其他人的故事估计是看了个囫囵吞的。尤其和王熙凤、贾琏有关的段落,有时恨不得跳了过去(究竟是没有跳,从小坐下的病根,看东西一定看全本,哪怕新红)。总不明白作者为何一到关键处,就要背着双手出去闲遛弯。说些和宝、黛爱情完全无干的家务事,兼且扯到乱七八糟的二姐、三姐,贾蓉、贾芸。
待读第二遍的时候呢,专顾着宝玉、黛玉的情况也未见大好转。只是文字都已经阅读过,故事、人物也算熟悉。总算有些闲暇来留意一下其他角色。比如十二钗中的其他姊妹,比如平、鸳、袭、紫、晴雯、麝月等一干丫头。这两遍下来么,对于《红楼梦》算是深陷其中了。总以为讲爱情故事的,没有比她更为荡气回肠的了。
读完两遍,时在初中。这一点是记得的。那个阶段,看的小说之多,是不可胜数的。有些现在还明明白白的记得情节,书名却无论如何想不起来。比如左拉的某部中长篇,其中的爱情也使我记忆犹新。书名我想不起来,也不想去查找出来,生怕很多场景万一只是我少年时的美化、幻化过的想象补白,岂不煞风景?反正与之同时期的阅读体验中,无论所谓的西方名著(基本就是十九世纪的英、法小说啦)或者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所系于心的主题无非两个:爱情和英雄。
第三遍读《红楼梦》时,应该升入高中了。六年同校,同学、老师、环境皆无变化。只是阅读的兴趣在小说以外,增添了很多历史、哲学、社会学方面的杂书(大概那个时候禅学、弗洛伊德、存在主义等等都很流行吧)。而这次读《红楼梦》,专注意起书中那些“精致的淘气”。凡是涉猎诗词、典故、饮食、服饰的,便极有兴趣找来相关书籍一读,即便了解些皮毛,也很开心满足了(那是个没有“度娘”、“谷哥”的黑暗时代,一切资料全靠手工查找图书,仿如隔世啊)。
那一次阅读呢,对于爱情主题倒是看淡了不少。因为发现《红楼梦》里的爱情固然伟大,但是和现实生活实在差得太远。当时又不兴“穿越”一说,代入感便差了很多。读红时,对于宝黛故事既然看淡,那么服食起居之外,便把心思多花了一些在阿凤、贾琏之流的身上。细读之下,哦,这些家务故事倒也蛮有趣的。模模糊糊中,还把七亲八眷代入其中,脑海中补出了一张“联络有亲”的家系社交图。
第四遍阅读,已经进入大学了。那是我最近一遍通读原著了。这一次通读,读得极慢,既不是因为熟悉所以倦怠的“慢”,也不是之前怕匆匆掠过所以刻意的“慢”,而是读《红楼梦》的心性慢了下来。大约是接近一个“品”字了。书中文字的每一个细小处都觉出“有看头”,每个人物和人物的一言一行都察出“有来头”。每读一段,都可以闭卷歇上一段时光;看看其他书也不妨;隔着三五天再看也经常。但是夜阑人静处,却可以把红楼的人物和故事在脑海中反复回放,一些微妙处也渐渐可咀嚼出。
那一遍之后,却再也未从头自尾一字不漏地读《红楼梦》啦。只是手头拿到新的版本,会大致的浏览一下,尤其不同脂本的校注,更特意留心一下。而彼时彼境,再看其他形式的《红楼梦》作品,尤其87版的时候,下一句台词便可脱口而出了。与人谈论红楼,书中的字句也如印在前额一般可以逐字跳出。
至于生活之中,随处触及,都可能说出一句和《红楼梦》有关的话语。便是今日,有人赠了两盒净素的月饼给我家长辈。拆盒启封,看看品种。待见到月饼上红色印章的“枣泥”两字,脱口而出便是这句:“哦,枣泥馅的,倒仿佛克化得动”。遂与同为红迷的长辈相视莞尔。
今天还没八到贾母,诸位耐心、耐心。总算先回到《红楼梦》啦。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