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林的诅咒》
第47节

作者: 一剑春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12-30 02:50:47

  25
  农历九月初的一天,张云昭果然不负众望,不仅带回了一大袋食盐和几十斤牛肉干,还带回了几只短枪和若干子丨弹丨,并且在休整半月后,再次下了山。这个时候,山上地里的高粱和玉米已收割完毕,新生的几只猪崽已经长到半大,真一等人将新找到的两块耕地也收拾得差不多了,只等明年开始耕种,尽管那两块地的面积不是太大,出产的粮食只够全村人吃上三个月。
  这一切都让卫营人欣喜不已,因为他们看到了一种叫作希望的东西。现在他们才体会到,这种幽居深山的生活,大大强过以前那种在日伪压制下的奴才日子,就连文千顷那样吝啬刻薄的地主,也露出了罕见的笑容。

  从此,张云昭这位独行侠,每年都能弄回来一定数量的食盐、牛肉干、粮食种子和枪支弹药,有效地补充了粮食和营养的不足,也愈加帮卫营人壮了胆气。一些青壮年,在农闲时则操起枪支练习瞄准,以备有一天日伪上山时进行阻击。
  影州和麒山镇的鬼子和汉奸,渐渐对卫营后山的状况有所察觉,曾几次到过山下蹲守,但他们除了看到早晚时山上仿佛有些炊烟外,并未发现有人上山和下山,也从未听到过枪声,加之上山路径极为陡峭曲折,便放弃了上去一探究竟的打算。他们觉得,如其他一些村庄一样,山上无非是以树皮野菜度日的百姓罢了,而曾经纵横热河的张云昭,现在已杳无消息,应该是逃亡外地了。
  这样,卫营人活得更加安心了,在感到张云昭神奇的同时,对他愈发感激和尊敬。按说,真一也是令他们感恩的人,可自从佟青山死后,真一的脾气变得有些不好,对人们某些自私自利的心态,常抱以冷漠的鄙视。这让很多卫营人心里不适,在情感上更倾向了张云昭,甚至有些人生怕张云昭哪一天不再回来,还积极地帮他张罗婚事,想以此将他的心拴得牢固。
  张云昭明白人们的心思,恰好村中的又有与他彼此暗恋已久的女子——雨晴,于是两下一拍即合,在1939年冬天,二人举行了婚礼。
  第二年,雨晴生下一子,张云昭苦思良久,为儿子取名张一凡。这个名字有些耐人寻味,粗略理解,会以为这是张云昭不希望孩子长大后像他一样做独身涉险的大侠;实际上,张云昭取这个名字的用意之一,是希冀国家早日太平、统一,因为太平盛世,没有英雄和神,只有安宁快乐的凡人。而真一却将张一凡这名字理解得过深了,他以为这是张云昭思想转变的结果。
  卫营八面尊神的信仰,生发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精神主体是道家思想为主的玄学,杂有谶纬,但千年以来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据历代记载以及当世的验证,膜拜尊神确实屡有应验,那么尊神就渐渐成为了供人们禳灾祈福的图腾。张云昭对此是不屑的,并且对于谈玄论道和堪舆占卜也没什么好感,尽管他是个修习内功之人。他更敬仰孔孟的作为,主张人生世间当积极入世,养浩然之气,内圣而外王。

  作为尊神信仰的传人,真一和佟青山自然不像大众那样,他们对尊神信仰的本质是有自己的理解。佟青山热衷顿悟和来世,所以有些游戏人间;真一则崇尚出世乃至避世,并关注趋吉避凶。尽管两人之间存有这样的分歧,但当面对张云昭时,他们的思想是大体一致的。两人曾就尊神的源流与张云昭探讨过,然而最终意见难以统一,谁也说服不了对方,渐渐也就不再争论。现在,张云昭为儿子取名一凡,真一觉得这显然是出世味道,他怎能不高兴?

  真一因此而欣慰,然后自然想到了如今尊神的处境,不由得感慨万端,便想下山去尊神庙看看。这个念头一动,便特别强烈,于是一个夜里他偷偷下了山,在尊神庙中坐了好久。天近黎明时,庙外突然响起了脚步声,真一吃了一惊,侧耳细听,觉得不是多人,而是一个。待脚步声远去,他小心翼翼地出了庙,发现庙前有一个弃婴,想必是刚刚那人抛弃的。婴儿样貌神态极为可爱,他先是惊诧,然后是喜悦,便将婴儿抱回抚养,并取名一平,以与张云昭的一凡呼应。但与他被村人称为庙祝类似,一平长大后,因聪慧清秀且少年老成,被人称为小庙祝,而真一则升格为老庙祝,师徒二人的名字,倒是被人渐渐遗忘了。

  张一凡出世之后的两年里,山上又有刘江河、苏淑文、王月玲以及文斯礼等几个孩子陆续出生。新生儿们虽然要耗费一定的粮食,但人们发现,这也令张云昭比先前更加卖力,带回的物资更为丰盈了,于是原本对生孩子的人家不满的人们,再看这些孩子时,眼神便柔和了许多。
  就这样,卫营人像珍惜黄金那样,饲养着牲畜,耕种着三块土地,漫山挖着野菜;张云昭则常年奔波在险恶至极的江湖,有效地补充着卫营人的衣食,延续着他们的生存。一年一年的,竟也都磕磕绊绊地走过了。
  在这期间,张云昭还杀过鬼子,救过八路军和国民党兵,几年之后,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都知道了有他这样一位传奇的独行侠。
  后来有这样一首歌谣,描绘那时的情形:
  干四月,稀四月,半干半稀又四月。
  东打粮,西打粮,往南差点到太行。
  天不护,地不护,尊神留下山一处。
  爷也愁,孙也愁,云昭回来不犯愁。
  1945年8月,影州的鬼子和汉奸才恍然大悟,原来卫营人在山上活得好好的,张云昭一直在给他们搞物资,于是命麒山镇的日军和伪军进山搜寻围剿。
  张云昭果断地做了部署,令卫营人埋伏在山头两侧。日伪兵们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路径,气喘吁吁地上山,刚望见山头,就遭遇了滚滚而下的石头,以致死的死、逃的逃,狼狈到了极点。影州的日本长官闻讯大怒,责令高元举增兵,并派出了一架轰炸机,发誓要扫平卫营后山。然而就在此时,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了。
  说起来,这应该是卫营人的幸运,否则后山虽然一夫当关,若鬼子下定决心,在山下扎营,假以时日,即便围而不攻,最终也能令山上的人困饿得丧失反抗能力。
  下了山的人们激动、兴奋、欣喜若狂,抱头痛哭后,开始重建家园,一时热火朝天,整个卫营都沸腾起来。至10月末,重建基本全部完成,这时真一开始盘算把埋藏尊神像和黄金的秘密公布。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他熄灭了这个念头。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