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别塔——讲述中国当代大学生的围城故事》
第9节作者:
江南798 刘教官也赞同酒逢知己千杯少,无奈逢的既不是知己,也不是千杯不醉,只是好汉又架不住贼多,一群吴自有轮着番儿敬,一圈下来就要四瓶青岛啤酒,而青岛啤酒又是典型的后劲十足。
李维暗示吴自有不要这么热情,不然刘教官喝醉了,谁也记不住,岂不等于白喝。吴自有这才出面给教官解了围。酒过三巡自然话就多了,刘教官开始倾诉对大学生的羡慕之情,而自己在部队这几年只会喊口号、练队列和种大白菜,而学生们则对部队生活充满向往,他们没有一个不相信:当兵后悔三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当然,这是鸳鸯羡慕蝴蝶,蝴蝶羡慕鸳鸯,没完没了。
这一顿饭的意义和价值,无非是成就了吴自有和李维,吴自有通过这件事没怎么花钱就在同学中树立了威信,又花别人的钱巩固了教官对自己的好感,吴自有和李维的也深化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唯恨不打一个娘胎里出来。
李维没给教官买烟,就办成了买烟才能办成的事儿。洵美这几天也放心不下这个表弟,生怕中暑和不买烟,便常常带着仁丹和冷饮来看他,她把冷饮事先放一放,等到不那么凉了才会带给李维。洵美的每一次到来都会叫男同学羡慕不已,女同学气得要死,一只会打扮的凤凰怎么还压不死一群解放绿的鹌鹑,李维还是觉得表姐不是那种十足的漂亮,一个女人倘若漂亮的男人不敢看她,女人不会嫉妒她才是真正的漂亮,而表姐恰恰就是那种男人喜欢看,女人会嫉妒的类型,不是大乘的美,只能算是小乘的美。更好在她只是李维的表姐,所以大部分男同学对李维抱有深切的同情心,又十分热衷和李维搞好关系。也难怪洵美会对自己这样好,自己的外公外婆只生了两个宝贝女儿,又无一例外的嫁给了独生子,姊妹俩又相距千里,洵美就李维一个表弟堂弟和亲弟,李维也就洵美这一个表姐堂姐和亲姐,他讨厌这群男生的无聊追逐,那是对自己表姐的亵渎,又不得不摆出一副好脸色来和他们浪费唾沫。
余下的日子,李维陪着洵美一起上课,一起吃饭,好的像对新鲜的情侣,看起来还是洵美弱势些,给他占座,给他带饭,给他整理领子,而李维好像还不怎么满意这个情人,好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哲学系的男生们都对李维抱有极大地意见——你抢了我们的系花便罢,为何还如此对她。再就有些逻辑学的好的同学用三段论分析李维和洵美的关系——凡是情侣都是如此亲密的;李维和洵美就如此亲密;因而李维和洵美是情侣。可惜三段论过了中世纪就不那么好用了,只得秉承维特根斯坦忠告:“凡是可以说的东西都可以说得清楚,对于不能谈论的东西必须保持沉默”,便格外沉默起来,这些沉默起来的学生比那些不沉默的学生更可怕,眼睛里射出的全是怒火,更恐怖的是这眼神儿不是直视李维,而是斜视或是直接照天花板,恨不得把天花板烧坏,掉下来砸死个谁。
往后连教哲学的老教授都看李维不下了,好像是李维夺走了他毕生的理想——那群争着抢着来旁听的男学生们。他看着荒凉的教室,稀稀拉拉几棵矮葱一般的学生,教授这次破了规矩:从来都欢迎前来旁听的每一位同学,唯独这次例外。他决定好好出一次李维的丑,让洵美知道这次早恋错的多么厉害。
“小同学,没见过你啊?”
“嗯,老师,我是您学生洵美的表弟,表姐说您讲授的哲学不仅十分贴合那些思想巨匠的原意,还对我们这些后学的事功方面有极大地启发。”
老教授顷刻间变成了老顽童,虽不曾蓄须,还是拈着下巴上的胡子茬儿。教哲学的最反感的除了学生时常翘课,便是人家说他教的都是虚空,只是个会说的,决然不是个会做的,尼采不就当不了超人疯了,还打哈哈自己是个接生婆,但是教哲学的人不这样想,不是不能做到,而是鄙视做到,创造思想要比践行思想高级的多,但到了洵美教授这里,就没什么思想能够创造了,只能理解成传播思想要比践行思想高尚的多,好像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兄弟》题词道——一粒麦子落在地里如若不死,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会结出许多籽粒来。教授想做棵不为人理解的麦子或者杂交水稻,却十分不想做棵蜡烛,毕竟那有蓄意引发火灾之嫌,一听见李维说他的课是知行合一,不禁喜出望外,再深入分析,还是洵美这孩子说的,自己不仅不是一个智慧到鄙视生活的人,还是一个能教会别人如何有智慧且不鄙视生活的人,因为当着学生的面儿,只好闭着嘴用牙齿来笑。他小巧的眼睛几乎藏在上下眼睑的皱纹里,却像年轻人一样放着光扫了一下,好像自己的教室里全站满了学生,自己的脑袋变成了会转向的电风扇。不觉借用起中国那句老话“好儿不须多,一个顶十个”的逻辑,演绎出好徒亦是如此的推论,这时的李维已经一下子从编制外成了自个的嫡系。
“哪里哪里,过奖了。小同学,很欢迎你的到来,你可要好好跟你的表姐学习,啊,她可是非常优秀的。”
“谢谢老师”,李维忽然想起来自己总结的“两个君子产生论”,不禁觉得有意思,他不知道,其实老教授才是施耐庵,才是表扬女人的吝啬鬼,好歹教哲学的都有这个职业病,把学哲学当作是男人的私有权利,好比是小国的男政治家碰上大国的女政客还是那么莫名其妙的底气十足。洵美刚才还好一阵紧张这个还是小孩子的表弟,一听见他把话说得这样滴水不漏还处处为了好人,就觉得不能再小看他或看小他,又因为得了这样一个稀罕的好比是中国人诺贝尔奖的表扬,更觉得有这样表弟的欣慰。
老教授心情大好,也不怎么讲课,讲的全是些诡辩家们造出来的笑话:“国外一家逻辑俱乐部的研究成果之一是‘鸡是植物’——理由是:鸡蛋是鸡生的,所以,可以说鸡是‘鸡蛋工 厂’。在英文中,‘Egg’是鸡蛋的意思,‘Plant’是工厂的意思。既然鸡是鸡蛋工厂,那末,‘鸡’这个词也应该由‘Egg’ 同‘Plant’合成。所以,‘鸡’就应为‘Eggplant’。但是,‘Eggplant’一词在英文中却是‘茄子’的意思,而茄子是植物,既然茄子是植物,所以,鸡也是植物。”
日期:2011-04-06 16:40:08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