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1943-1944):最危难的岁月(40位抗战老兵和亲历者最真实的记忆)》
第58节作者:
李幺傻 日期:2011-02-13 18:48:16
【第五章:远征军反攻】
【5-1】
就在衡阳保卫战与桂林保卫战激战正酣时,40万最精锐的国军集中在云南和印度,实施大反攻,打通滇缅公路这条中国抗战最重要的生命线。
从抗战开始至今,日军气焰高涨,步步紧逼;国军实力弱小,步步设防,抗战至今,除过仅有的台儿庄战役、昆仑关战役、第三次长沙会战、万家岭大捷等少数的几次胜利外,其余的战役中,国军都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但依然未能取得一场久违的胜利。而现在,中国最精锐部队组成的远征军,就要对日军发起狂飙突进式的攻击,这场伟大的战役,我们胜利了,而且是在国土之外取得了胜利,扬威异域,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第一次在国土之外的战场上取得的胜利,这场胜利无论给与怎么高的评价都不为过。
远征军反攻是从两个方向实施对攻的,一支由儒将孙立人率领的新一军和悍将廖耀湘率领的新六军从印度利多向缅甸北部进攻,一支由名将何绍周和李弥率领的第八军等部队从滇西向缅甸反攻。两支中国部队最终要在滇缅公路上汇合。滇缅公路开通,美援物质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战场,中国坚持了多年抗战的疲惫不堪的身体,就会注入新鲜血液,抗战形势立即就会改观,抗战胜利指日可待。
所有人都知道抗日战场上,中国军队尽管进行了顽强阻击,而最后还是惨败,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的战略物资和军事装备与日本远远不能等量齐观。中国战争,这是一场粗壮短小的莽夫与高大瘦削的病夫之间的战争,一旦病夫身体康健,短小的莽夫哪里会是对手。这一点,连日本天皇都看到了,他要求滇西缅北的日军坚守阵地,切断中国生命线,直至全员玉碎。
远征军所面对的,是日军装备完整的五个师团,12万人。而这五个师团,是日军当时170个师团中,最擅长山地丛林战的甲种师团,每个师团,都有多年在东亚和东南亚作战的经验。比如,与新一军作战的日军18师团,就有“丛林战之王”的美誉,这支师团双手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他们自从在杭州湾登陆参加淞沪会战后,就一路屠杀中国人,后来被派遣到了缅甸。
近年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说的是孙立人将军的新一军抓到了一批日本俘虏,他对手下说:“审一下,凡是到过中国战场上的,全部杀光。”我不知道这个故事所写的是否真实,但是与新一军作战的日军18师团却个个都是嗜杀成性的屠夫。不杀这些畜生,怎能消除中国人心中的切齿之恨。二战中,苏军攻打德军,把杀死卓雅和舒拉的那支德军全部杀光,不接受投降,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这样做?
抗战至今,中日战场的形势一直是日军在进攻,国军在防守,而现在,国军在进攻,日军在防守。
按照军事学家的观点,防守比进攻占有更大的优势。国军防守尚且节节败退,而进攻能够取胜吗?事实上,我们胜利了,无论是在缅北遮天蔽日的丛林中,还是在滇西丛山峻岭的阴雨中,我们都取得了胜利。
然而,这场胜利来的太不容易了。
在缅北攻打日军的新一军老兵梁振奋说,当时缅北战场的环境非常艰苦,原始森林里没有阳光,腐烂的气味都能把人熏倒,一不小心就会掉进沼泽里,地上的蚂蝗汹涌澎湃,空中的蚊子像漫天飞舞的雪片。除此之外,还有日军的埋伏,日军都擅长山地丛林作战,有的躲在密密丛丛的树上,有的躲在石头后,你即使走到了跟前,也发现不了日军,但是你的一举一动都在日军的视线里。
新一军,那是当时国军里文化程度最高的,战斗力最强的,在国际上最有知名度的,让美国人和英国人赞不绝口的一支中国武装。
在滇西攻打日军的第八军老兵刘华说,日军为了防备国军进攻,把滇西陡峭的山体都挖空了,山上的每一个小洞口都是日军的射击孔,国军冲到跟前,日军暗堡里的机枪突然响了,国军倒下一大片,后面的国军只能伏身在陡峭山崖上的石头后或者树木后,即使刮风下雨,即使饥寒难耐,也不能动,否则,就会招来另外一个方向的日军暗堡的扫射。有时候,国军需要在石头后或者树木后潜伏好几天,身体泡在泥水里,渴了,舌头舔着湿漉漉的石头;饿了,偷偷抓把野草塞进干瘪的肚子里,就这样等待着,等待着又一波攻击发起。
第八军,同样是一支熊罴之师。第八军里有一个荣誉一师,全部由抗战初期伤愈归队的壮士组成,战斗力超强,那时候,全国人民都知道有一支部队叫荣誉一师。在国军抗战中期整编时,蒋介石专门把第一师的番号给了这支部队,国民们挚爱地称他们为荣誉一师。刘华就在荣誉一师。
缅北和滇西的两路国军,像一把铁钳,要将日军五个坚硬的山地丛林师团夹碎。
这是1944年冬天,抗战胜利的前夜,日军的战斗力仍然很强,而滇西缅北的日军,更是当时日军最精锐的武装。他们在滇西缅北苦心经营两年,就是为了与国军拼死一战,就是为了切断中国的生命线。时,新一军与新六军已经联合攻占了缅北重镇密支那,正在筹划攻击另一重镇八莫。而在国内向缅北进攻的另一路国军,已经取得了腾冲战役和松山战役的胜利,正在筹划龙陵战役。腾冲、松山、龙陵战役,是滇西抗战中的三大战役。三大战役的取胜,彻底扭转了滇西抗战的不利局面。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刊载于1944年10月中共山东分局党刊《斗争生活》第33期上一篇文章,文章题目叫《在山东军区军工会议上的总结报告》,是罗荣桓元帅写的,当时,罗荣桓元帅是八路军115师政委,兼山东军区司令员。
罗荣桓元帅在山东军区会议上宣读这份报告的时候,衡阳保卫战刚刚结束不久,方先觉将军还被关在衡阳的天主教堂里;桂林保卫战中,阵亡将士们的尸骨还暴晒在象鼻山和七星岩周围;远征军各路将士一路高歌,屡挫屡勇。
罗荣桓在这次大会上,总结一年来的战斗时,这样写道:“计大的战斗6422次,攻克据点810个,毙日军2365名,毙伪师长以下7944名,俘日军小队长以下40名,俘伪旅长以下25801名。缴获轻重机枪354挺、步枪26271支,接收兵工厂10家,击落飞机4架,毁汽车100辆、火车头3台、桥梁118座、铁道20公里;我伤人员6616名,亡人员2859名,解放土地76446平方里、村庄8218个、人口264.5997万,这是我们一年来战斗的结果。”
在这个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八路军最为强悍的山东军区20万人,一年来击毙日军2365人,而牺牲2859人,当然还有伪军7944人,但是考虑到伪军的战斗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么就是说,到了抗战后期的1944年,八路的牺牲比例与日军几乎还是平型关时期的1:1。八路打的是伏击,牺牲比例如此之高,可见日军的战斗力有多强。
罗荣桓元帅在这个报告中还说:“我们并不放弃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而是以游击战、分散游击战为基本的指导方针。游击战、分散游击战在某些条件上,又是便于进行运动战的。如灵活机动自主,长于迂回包围敌人,尤其依靠群众性的分散优势,造成四面攻击敌人,孤立敌人,是完全有利于我主力之突击的。但必须要有足够机动周旋地区,隐蔽的接敌运动与确保我之有利,否则是不易于成功的。因此,我们要进行的运动战,不是任何的一种运动战,不加选择的运动战,而是一种游击运动战,是以发挥游击战、分散游击战之特长,避免我之弱点,才有可能。”罗荣桓是十大元帅中唯一一个出身于政工的元帅,性格温柔敦厚,有长者之风,所以能够和非常强势的林彪和睦相处。
山东军区的军力有多强?罗荣桓元帅的这个报告也提到了:“我们已有主力和地方武装十几万,民兵二十几万,主力同地方武装之比将近5:7,可能是3:4。”那么就是说,当时八路军中仅仅山东军区就有了可以作战的武装将近40万人,也可能已经到了40万人。短短的七年时间,八路军115师之一部,人数当为三四千人,如今发展到了40万。而115师另一部,被聂荣臻元帅带着去开辟晋察冀根据地,人数恐怕也比山东军区少不了多少。
一年后山东军区这40万人中的主力部队,就得地理之利,浩浩荡荡开赴东北,成为东北野战军的前身。
拿八路中最强悍的山东军区,红一方面军和陕北红军改编后的115师,在山东播种后的这个最强悍的军区,采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以多打少,以静制动,以有利打不利,与日军死亡比例竟然如此接近。
这还是敌后战场上的日军,日军师团里战斗力最差的日军;而国军正面战场上的日军战斗力,高过敌后战场上的日军;缅北滇西战场上的日军,更是高过正面战场上的日军。
远征军面对的,是日军最精锐的南方军。
这场战争的艰苦,不言而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