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负三万米 国家秘密科研任务所揭示的真相》
第59节作者:
猪在天空 2010-12-6 9:20:00
第二十九章 完美的陷阱
我抬头看着他,一时间愣住了。
在这之前,他已经提出了猜测,在科考队前进的道路上,太平洲人将会设置陷阱,也就是那个该死的路线图游戏,而在我们面前,只有一条道路是正确的,其它都是死路。
现在,他的猜测已经得到了证实,科考队被困在了这个灰白色的世界里,我们找不到出口,也找不到入口,游戏一旦开始,就必须继续下去。
于是,我们落入了一个完美的陷阱。但他的话听上去有些别扭,分明是对太平洲人的一种赞美,这对于被困者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其实,用路线图游戏去形容科考队的境遇,已经弱化了问题的严重性,事实上,太平洲人根本就没有给我们第二条路的选择,我们脚下就只有一条路,而其目的地就是这个完美的陷阱。
不过,我十分清楚,怨天尤人已是于事无补,我没有杨教授那种雅兴去赞美太平洲人,心里只关心着一件事情,我们该如何离开这个鬼地方?这个灰白色的世界十分邪门,我一刻也不想多呆。
此刻,队员们全部抬头盯着队长,作为725所的首席科学家,我们理所当然地将希望放到了他的身上,而他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从容不迫,让我认为他已经胸有成竹了。
杨教授一直低着头,他用一种和蔼可亲的眼神左右扫视我们,并最终笑了起来,然后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
2010-12-6 9:22:00
“在做出解释之前,我想先与大家讨论二个问题。”他收拢了笑容。
我们整齐地点头,那种幻觉又出现了,第二堂课即将开始。
“第一个问题是,我得出这个结论的前提是什么?”杨教授开始自问自答,提高了授课效率,“我之所以会说我们落入了一个陷阱,是因为我认为太平州人不希望外人到梦想之国去打扰它们。”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之前就已经达成了一致。”我立刻道,并帮他把话说完,“太平州人会在通往梦想之国的道路上设置障碍,也就是设置陷阱,去阻止任何的非法闯入者。”
“对!”杨教授看着我,“如果以这个前提为出发点,我们所遇到的难题就变得容易解释了。”
“您的意思是……”我思索片刻,“我们之所以会遇到一些无法理解的问题,从而掉入了思维的怪圈中,其原因是太平州人在暗地里动了手脚?”
“对!”杨教授依然看着我,“太平州人试图通过颠覆我们科学观的方法来迷惑我们。”
“颠覆我们的科学观?”我感到那些如飞絮般的思绪正在凝结,但它们依然没有成型,“请您明示。”
杨教授面带微笑:“其实,这个问题十分简单。既然太平州人的科技水平远远超越了我们,那么,它们就有能力让我们看到一些违反物理定律的现象。”
他的话一下子将我点醒,而我也在瞬间突破了思维的障碍。如果大人想要去欺骗小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看到一些前所未见的东西,也就是一些超出其理解范畴的东西,这样就能够让他们误入歧途,走进思维的怪圈。
2010-12-6 9:22:00
眼前豁然开朗,我立刻对他说:“您指的是不是重力问题和视野问题?太平洲人让我们看到了一些违背我们科学观的现象,而它们正是利用了这些异常现象设置了这个陷阱。”
“对!”杨教授点了点头,他开始扫视我们,“接下来进入到我们所要讨论的第二个问题上来,我们是如何来判断自己的行走路线是直线还是曲线的?”
“靠眼睛看呗!”丁大海立刻举起了手,表情像是一个正等待着被奖励小红花的孩子。
“回答正确,但只能得五十分。”杨教授的评语十分残酷。
“啊?”丁大海一脸茫然。
“丁连长遗漏了另外一个方面。”方小玲紧接着进行补充,“当我们闭上眼睛时,是通过耳垂体来判断行走角度的。耳垂体是一个控制人体平衡的器官,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了向心力,当我们转弯、向上或向下行走时,耳垂体中液体的表面就会发生倾斜,这种倾斜被耳垂体内的绒毛细胞所记录,并传给大脑,使我们得出在走直路还是在走弯路的判断。”
“回答正确,这下就一百分了。”杨教授哈哈大笑,但却欲言又止。
队员们看着队长,不禁也都笑了起来。这时不用问都知道,老师希望他的学生能够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
而此刻,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
2010-12-6 9:23:00
杨教授想要表达的意思已经十分明显了,太平洲人一定是通过了某种人类未知的技术,欺骗了我们的感官,让我们在沿曲线行走的时候,却得出了沿直线行走的错误判断。
我的思路也已打开,于是立刻道:“在这个地方,太平州人重建了重力系统。一方面让我们的耳垂体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另一方面让我们在球面行走时不会脱离球面,这样就解决了重力问题。”
“太平州人让光线产生弯曲,使我们可以看到曲面背后的东西。”方小玲紧跟着我,“这样就解决了视野问题。”
杨教授又笑了,并开始总结陈词:“平淡无奇的世界让我们得出了一个根深蒂固的结论,无论在任何时候或是任何地方,都不可能出现违背人类科学观的现象,而太平洲人正是利用了这种认知缺陷,制造了这个完美的陷阱。”
“杨教授,您就揭晓谜底吧!”方小玲的微笑有些俏皮,“我们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杨教授点了点头,眼中充满兴奋:“此时此刻,我们正站立在一个球面上,这个地方根本就没有镜子,我们所看到的是自己的本像,从我们背部反射出来的光线,在发生弯曲后沿球面前行,最终在绕行球面一周后进入了我们的视网膜,所以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后脑勺。2912米,这个数字就是球面的周长,因此我们无论朝哪个方向去看,望远镜光学测距仪的度数始终都是2912米。这个球面具有独立的重力系统,就像我们在地球表面行走一样,因为受到了重力的影响而不会脱离球面。所有的疑问都有了答案,我们的感官被太平州人的先进科技蒙蔽了,我们将一个球面当成了一个没有边际的水平面。”
紧接着,科考队发出了一阵感叹声。
2010-12-6 9:24:00
当我们在问题面前停滞不前的时候,问题就会变成一座顶天立地的大山,让人感到畏惧,它根本就无法逾越。然而,当你看到问题的答案时,高山就会立刻变成平原。其实,任何难题的答案都会十分简单,正是你的退缩让它变得无法逾越。
我注视着杨教授,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属于那种罕见的人群,他们有时也会被称为超人,或是能够捅破窗户纸的人。这就好像是,问题的答案被一层薄薄的窗户纸遮盖住了,许多人围着这层窗户纸私图寻找到答案,但他们却无法看到窗户纸的存在,而杨教授这类人则伸出了手指头,不费吹灰之力,将窗户纸捅破,于是看到了答案。
牛顿和爱因斯坦,他们之所以伟大,并不是因为他们解决了难题,而是因为他们看到了那层窗户纸,并捅破了它。
不过,想要成为捅破窗户纸的人,绝非一朝一夕的时间,知识与经验的不断积累,才会导致出现量变到质变的奇迹。
突然间,我的心态发生了改变,我意识到了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杨教授不仅是一名科学家,还是一名优秀的老师,他正在引导我们如何去寻找答案,如何去面对未知事物,而这对于我们来说才是最主要的,知识在教科书里面,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在脑子里面。
与此同时,我对另一件事情的看法也发生了改变,在通往寻找梦想之国的道路上,科考队必定会遇到很多的麻烦,甚至会迷失,但在另外一个方面,科考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探索太平洲人科技,或者说是未来科技的过程,除了会面临困难和危险,还会充满着喜悦。
此刻,我终于可以理解杨教授了,他之所以一直都保持从容不迫的态度,是因为他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面。
2010-12-6 9:25:00
我的心情异常激动,对杨教授说:“太平州人的世界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一个未来科技博览会。虽然人类已基本解决了温保问题,但我们的生存现状却始终不尽人意。我们缺乏发展所需要的能源,我们在自然灾害面前无所适从,我们在各种疾病面前甘拜下风,我们还处在一个听天由命的初级阶段,没有能力去改造世界,无法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甚至可以这样说,我们的生存方式是卑微的。而通过对太平州人的研究,我们也许可以突破各种瓶颈限制,达到科技文明跃迁的目的。”
“除了科技文明的发展,精神文明的进步也是至关重要的。”方小玲用欣赏的眼光看着我,并补充道:“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看出,整个人类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流着鲜血的战争史,人与人之间充满着对立和永无休止的争斗。我们渴望能在太平州人身上学到点些什么,我们要去建立一个能够包容所有人的世界观,消除人们之间的对立,使我们能够和平相处,从而去创造一个属于全人类的心灵家园。”
“这正是725所存在的意义。”杨教授点头道,“国家火炬计划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其目的就是要在太平州人身上学会如何去生存,如何去创造我们的未来。因此,科考队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勇往直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我们是走在人类文明最前沿的人!”
听到杨教授的话,我心潮澎湃。猛然间,我想起了发生在基地的那场争论。在面对未知事物的时候,人们的心态往往是矛盾的,渴望和恐惧并存。但是,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证明了一点,渴望终究将会战胜恐惧,求知欲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原动力。
接下来,我抬头仰望这个灰白色的世界,单调乏味中似乎正在孕育着世间最美丽的色彩。我已经有些等不及了,心中的疑惑必须立刻得到解答。
“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我自言自语道,“太平洲人是如果制造这个地方的?”
“你的问题问的正是时候!”杨教授立刻接过我的话,“而我的那个猜想正好可以回答它。”
看来,杨教授就要亮出底牌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