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萧何是一个非常智慧非常执着的人。在韩信这件事儿上,萧何确实向刘邦推荐过韩信,但是并没有引起刘邦的重视。韩信自己失望之后,选择了逃避——按照他以往的经验,此次回去之后,再找个主子,从头来过。然而,他这次碰到了萧何。萧何是那种非常顽强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人。他绝不会允许自己看中的人黯然出逃。他一定要给这个人一个说法。仅从这一点上来说,此时的韩信还很幼稚,他的功力还没有达到萧何的境界。起码,在执着方面,他还没有达到萧何这种死缠烂打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认准事情终不动摇的层次。
萧何见韩信跑了,连告诉刘邦一声都来不及,策马就去追韩信。这就是历史上很有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故事滥得很了,我不想再啰嗦。但是,这个故事向人们真实展现了:萧何是那种看准了就一定要动手,既然动手就一定要成功的人。而韩信鼠首两端、患得患失的懦弱性格也在故事中一览无遗。
日期:2011-03-13 15:29:35
最后,萧何把韩信给生生追了回来。萧何去见刘邦的时候,刘邦见了萧何,大有心爱的女人失而复得的感觉,眼泪鼻涕喷薄而出,破口大骂:“你他妈的还敢跑,你他妈的还敢回来?”
呵呵,这个情节是我个人的推测,史书上当然没有这么写。不过我估计,按照刘邦老流氓的出身,他的口头语一定比我还丰富,所以,骂出这种业余四级的口语,想必还是轻的。
萧何却根本不理会,他明白地告诉刘邦——想在这里充猴王,那没关系,你可以放开手随便玩;但是,要想在天底下当老大,你必须得重用韩信。
刘邦听了这话,不禁一愣:有那个必要吗?非要用韩信不行?韩信跑就跑了吧,至于让你去追?害得我担惊受怕了半天。(还以为你抛下老子移情别恋和别的野男人跑了呢。)韩信不过是个钻裤裆的小子,会有你说的那么好?不是被他忽悠了吧?
我们说了,萧何是那种认准了事情就一定要拿下的斗志强悍的人,他毫不理会刘邦的质疑,说,你想东进,就必须用韩信;只有你用了韩信,他才会留下来;你如果不用他,他还是会逃跑的。
前面也说过,刘邦虽然身上具有很多小农主义的缺点,但是,他的政治水平和组织功夫是非常高明的。他很善于团结人,很善于收揽人心,也善于借助各种方面的力量而为自己所用。他当然知道萧何不是善类,又见萧何如此推荐反复游说,立刻调转马头,调和矛盾:既然你这么说,那就给你个面子,让他当个将军吧。
政治家就是政治家。所谓政治家,就是每次和你接触的时候,你都会感到极受重视欢欣鼓舞;每次你有话要说有意见要提的时候,总是得到充分重视充分表扬充分肯定——尽管他可能恨你入骨对你的意见不屑一顾。刘邦就是这样的一个政治家——他见萧何极力推荐,马上转篷,既给足了萧何的面子,又给自己留出了一个机会,更给了韩信一个舞台。
哪里知道,萧何这次的胃口很大。(当然他确实是为刘邦的利益考虑)。萧何说,让他当将军,他也不会留下来。他一样会跑,因为官职太小了——萧何这种面对权贵反复争夺的精神,我觉得,不仅值得韩信学习,也值得今天的人们学习。韩信之所以能够有后来的出人头地,真真真的不全靠他自己多么有本事(如果按他的懦弱性格,是根本不太可能有出头之日的),真真真真的拜萧何这种强悍的斗争精神所赐(确实是萧何发现了他赏识了他推荐了他拼命竭力争取挽救了他)。
刘邦虽然对韩信没什么好感,也对萧何的话将信将疑,但是,他对萧何本人的信任却是坚定不移的。既然自己最亲近的手下如此说(萧何自己管钱,基本可以排除受贿于治粟都尉韩信的可能),那干脆就再让一步,让韩信当个大将军吧。
萧何见刘邦同意了,很高兴。刘邦刚要召见韩信授给官职,萧何马上阻拦,说,您可不能这么随随便便的。如果您这次任命大将军跟呵斥小孩一样,那么韩信还是会感觉到不受重视,他心里还是不会爽的。您得戒斋、筑台,登坛拜将才行。
我刚才说了,刘邦是那种很成熟的政治家。虽然觉得任命一个钻裤裆的人当大将军很难为情,但是,既然连大将军都封了,反正也不怕再让一步。于是,刘邦答应下来。
根据记载,汉军官兵听说要封大将军,许多人都觉得一定会是自己。结果一看,却是大名鼎鼎的钻裤裆的胆小鬼韩信,不少人在心里大骂——既骂韩信无能无胆,又骂刘邦无眼无珠,更骂自己没有赶上好机会。他们那里知道,所谓公开选拔人才,等到结果公开的时候,早就是盘子里定好了的——这个传统,几千年流传下来至今不绝。领导不提前找你谈话,会有馅饼砸在你头上吗?即使是真的要砸在你头上,领导一定也会拿着馅饼告诉你,这可是我给的馅饼哦。
闲话少提,刘邦封韩信为大将军后,把韩信召过来,要跟韩信好好谈一谈。
刘邦韩信君臣际会,接下来马上就会导演一出君臣联手、剿杀霸王的惨剧,(哎呀妈呀,我们转了几十里,终于转到了这一节的主题了)那么,在这两个人激烈碰撞的第一个回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在两个当时最出色的英雄初次会面的时候,韩信是如何运用优势竞争的谋略,帮助刘邦策划运用优势打败项羽的优势竞争方略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