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俄罗斯当倒爷的日子》
第14节作者:
中国倒爷 日期:2011-05-29 14:45:38
第十一章 讨账
从莫斯科回来后,我着实有些后怕。但一想到马上就能赚到钱,又什么都忘了,这就是常说的利益熏心吧。回到彼得堡的当晚,我、王老师、小杨三人商定,第二天下午四点在红线“胜利公园”地铁站东出口见面。第二天下午,我上完课回到宿舍,拎上装有羽绒服的袋子,一溜小跑的下楼,赶往地铁口。彼得堡的地铁换乘站不多,而且是两两相交,倒车相对容易些,不像莫斯科经常碰到三条线交叉,不懂俄语的人常常走错路,因为地铁里面简直就是个迷宫。我从绿线换成红色线,很快就到了胜利公园地铁站。坐扶梯到了出口,远远就看见王老师和小杨等在那里。
出地铁口往右拐,穿过一片住宅区,再往前走大约十分钟,一大片厂房赫然在目。这是彼得堡最大的军工厂,专门生产飞机发动机。工厂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虽然,当时俄罗斯经济不景气,但这家工厂始终没有停工,业务量并未明显减少,工厂的效益比以前略有下降,但还算不错。王老师以前在国内教书时就十分了解这家工厂,所以,他把练摊地点选在这儿,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这家军工厂至少有近万人,哪怕只有千分之几的人对我们的羽绒服感兴趣,我们的货也不够卖啊。想到这儿,我心里美滋滋的。
彼得堡冬天天黑的早,所以,工厂下班也早。四点钟就陆续有工人走出来。不一会儿,人流如织,浩浩荡荡了。我们三个人站在大门口的两侧,我挨着王老师站着,这样有事王老师能照应,毕竟我是新手吗。小杨则站在我们的对面。
我双手举着羽绒服,从容而镇定,完全没有了在阿夫达瓦卖皮夹克时的那种羞涩,人就是这样,一旦进入了状态,就会忘记周围的一切,用东北话说,脸变大了。这时,一个年轻姑娘向我们走来,她在王老师面前停留了一下,就转向了我。我看了一眼王老师的羽绒服,是个男式的,而我拿的是女式的。
“请问,多少钱?”女孩问道。
“三万五”我一下子就加了二万,比进价高了一倍还多。
女孩没有还价,接过我手中的衣服,上上下下,前前后后,里里外外看了一遍。俄国人做事很认真,我觉得这一点儿很值得我学习。
“我可以试试吗?”她说。
“当然,您要什么尺码的”我问她。
“L的吧?”
“那颜色呢?”我又问。
“深绿色的,可以吗?”
我在包里翻了一圈,找到一条绿色的,尺寸也刚好是她要的,只是颜色没有那么深。
姑娘接过衣服试了试,这时她发现缺了个扣子,
“便宜点吧?”她指着缺扣子的地方。
我翻开羽绒服的里面,找到缝在里子上的那个备用扣子,指了指,意思是:你回家后自己把这颗扣子缝上就行了。
“便宜点吧?”姑娘依然讲着价,面带微笑,诚意十足。
我当然知道见好就收,这价格够高的了,而且还有小毛病,让点利是理所应当的。
“那便宜一千卢布吧,再低了,我就赔本了”我说的那么虚伪,比俄国丨警丨察强不了哪去。
“达外(意思是成交)”,姑娘付了钱,将羽绒服一卷,装在塑料袋里,兴高采烈地走了。
我的第一桩生意就这样做成了。我乐啊,高兴啊,阿夫达瓦被骗,莫斯科被丨警丨察围追堵截的不快一扫而光。不得不说,并不是所有的俄国人都像俄罗斯丨警丨察那么坏,大多数人和我们中国人一样,勤劳善良,热情友好。所以,不能片面地用俄国丨警丨察来衡量所有俄罗斯人。那天,我一共卖了三件,价格都很高。王老师也是三件,小杨最好,卖了四件。看着天色已黑,人渐散去,我们决定收工回家。今天战绩不错,赚了六十多美金,合五百多块人民币哩。初战告捷,让我心情超爽。第二天,我们又在同一时刻到了工厂门口,结果,不大一会儿,我的两件羽绒服就卖完了,剩下的时间就是帮王老师卖。常言说,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后来,我、王老师和小杨结成了倒货小集团,周日固定去莫斯科,平时则去各工厂兜售货物。就在我干的顺风顺水的时候,我的宿舍出事了。
那天,我卖完货回到宿舍,一开门,发现门锁有松动迹象,再使劲一推,门自动就开了,原来门是虚掩着的。我赶快进屋,翻开床垫子,放在垫子下的五百元美金不见了。肯定是被盗了,我的第一反应告诉我。我跑下楼,找国民党和值班的保安,他们上来看了看,叫我写个证明,然后让我等着答复。在俄罗斯,外国人的事永远是最不重要的事,这刚好与中国相反。我一连等了几天,如石沉大海,无声无息。我去找楼上的老郑,他听了,摇摇头,意思是算了吧,这样的事多着呢,根本没有人搭理你的。我一听,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此后再没有问过国民党,五百元就这样打水漂了。
自从丢了钱,我变得有些心灰意懒,后来就没有再联系王老师和小杨他们。就在这时,在领馆我认识了来自宁波的老方。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